1.襄阳唐诗小镇的选址由文化部等部委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结束。在此次文博会上,深圳创意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襄阳签约,将投资25亿元建设唐诗小镇。 展会上,代表襄阳米芾书法艺术的文房八宝,造型古朴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受到热烈追捧。同时,襄阳在本届文博会项目参展、文化招商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得到省文化厅、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其中,唐诗小镇、文化产业园二期民国城等六个招商项目被列入省文化厅招商手册,总投资共计60亿元。 据了解,此次签约的唐诗小镇,以唐诗文化为核心,集文化、旅游、生活、消费为一体,预计占地面积不小于1500亩,由深圳创意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整体规划,首期核心区及配套建设投资不低于10亿元 预计2018年建成并投运。 2.唐诗宋词和企业文化有什么契合点一、儒商文化的内涵 在人们的心目中,经营曰商,学问曰儒。 商,经营也,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商人,唯利是图之经营者,常与“奸”字联系在一起,被蔑称为“奸商”。儒,学问也,柔顺也;儒者,文化修养之深蕴者。 二者本不相干,然曾记何时,这貌似两不相干的词被连在了一起,叫“儒商”。结合后的词语,不但没有一丝的牵强和别扭感,而且还有一种柔和、自信、安全的内涵隐于其中。 使得人们对“无商不奸”的儒雅商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敬慕和好感,并爱人及物地对其经营的产品产生信任和喜爱,成为其忠实、持久的顾客。儒商也由此自身文化素养的魅力,为自己和企业带来良好的人文效应和稳定持久的经济效益。 也许这就是中华文化博大兼通的内蕴与中国商人规则的独特融合吧? 这一融合的结果,既可见“儒”之实用性,亦可窥“商”之精明处。然而二者的结合又有表里高低之分。 若因“商”而借“儒”一用,则是“精明”出于心计,显于表面,终有虚假之感,难以久长。若融“儒”于心,旨在培养自己的文化素质,使之发于心,形于容,溢于言,以宽和、为善之“儒心”去“商之”,则会产生出超乎预想的特殊效应——人文效应和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达到了“商”之目的,人文效应则使这种经济效应更持续久长。企业家(商人)的一种文化素质,竟能获得如此多的效益,实在为那么不知者、不具备者而遗憾。 虽然尚无人能给“儒商”一词下出科学的定义,但在人们心目中,那些具有文化涵养、为人亲和、以诚相待、利人利己等素养,并将之作用于商业实践的经营者似乎都可称之为“儒商”。 需要说明的是,不能简单地认为有知识学问的人搞经营活动就是儒商了,因为儒商之儒在心、在素质,而不仅仅在于知识学问的多寡。 那么,儒商有哪些文化素质呢? 应该明确,知识学问不等于儒商的文化素养,学历文凭与文化素养有相关之处,但并不等同,有文凭而文化素养不高者不乏其人。具体到我们这里所说的儒商文化素养,就更不是有个学历文凭就可以自以为是的了。 儒商文化素质,指的是具备一定文化知识,并善于把这些文化知识转化为其人文心态,且融化在血液中,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和、友善、富有凝聚力、感染力……的一种人文素质。同时还能将自身的这些素质融入其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 从而使企业获得人文和经济双重效益,并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日益发展壮大。这个过程即:文化知识→心态素养→人文素质→企业文化精神→人文效应、经济效益→发展壮大、持久获益。 虽然受过高等教育者较易培养出儒商的文化素质,但无学历文凭者也同样可以培养出儒商的文化素质。 二、时代呼唤儒商 古人云:欲得天下者,先得人心。 就商而言,欲获大利久利者,必先得人心。何以得之,先修养好自己的文化素质,以己之文化素养融商之经营法则,岂有不成功者? 就个人而言,为了自己的久商久利,“儒儒”又何妨?就宏观而言,商乃国之血液命脉。 我们不能说儒商是唯一最好的,但它确是人类历史发展迄今,已知的最人文、最可取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文化素养的人能把企业持久发展下去,壮大起来。 通过商界的诸多失败现象,可以预见到那些不具备人文素养或人文素养不完善的企业家及其企业的前途命运是黯然的。回顾我国二十余年改革史,八十年代的那些不具或少具文化素养、仅靠机遇和闯劲等起家的暴发户,有生命力的企业尚存几家?其资产还有几何?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当今二十余年来身边的商业兴衰为鉴,岂能使精明的企业家们无动于衷? 做为华人,我们为拥有古人所创造出的如此宝贵实用的文化财富而自豪,也为没能把它融化为更多的企业家的个人文化素养,并促进其为个人、为集体、为国家做出更完美的商业实践而遗憾。 如今,随着WTO的加入,国门大开,中国的企业活动已与世界经济大潮渐渐融合,机遇和挑战并存,蛋糕与虎狼俱来。我们的经济管理者们,我们民族经济栋梁的企业家们,应清醒地意识到自身文化素质对个人、对企业,乃至对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培养自身文化素质的紧迫性,赶快行动起来吧! 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民族崛起的潮流,呼唤着千万个既有现代管理经验,又具中华文化素养的中国儒商! 三、“唐诗宋词”塑造民族儒商 中国文学中博大深厚、富于文化底蕴,其中既有高度成就又易于大众接受的,是代表中国韵文最高成就的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底蕴,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我们在此无意夸大“唐诗宋词”的内涵外延,但它对培养儒商尤其是民族儒商的文化素质,确实是十分重要和直接的。 唐诗宋词的情感意蕴,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使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因此,我们培养儒商、培养富有爱国情感的民族儒商,从“唐诗宋词”入手是最合适大众而又简捷速效的。 首先,要了解唐诗宋词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平仄、押韵、对仗、词牌等。这些内容大致了解即可,不必深究。 同时要知道所读唐诗或宋词的字面意思。 其次,。 3.襄阳唐诗小镇的选址由文化部等部委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结束。 在此次文博会上,深圳创意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襄阳签约,将投资25亿元建设唐诗小镇。 展会上,代表襄阳米芾书法艺术的文房八宝,造型古朴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受到热烈追捧。 同时,襄阳在本届文博会项目参展、文化招商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得到省文化厅、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其中,唐诗小镇、文化产业园二期民国城等六个招商项目被列入省文化厅招商手册,总投资共计60亿元。 据了解,此次签约的唐诗小镇,以唐诗文化为核心,集文化、旅游、生活、消费为一体,预计占地面积不小于1500亩,由深圳创意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整体规划,首期核心区及配套建设投资不低于10亿元预计2018年建成并投运。 4.当代文化中的唐诗唐诗是中国文明史上最灿烂的一场文学盛宴,影响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学变迁。然而在21世纪的商业化和利益化的冲击下,应该如何处理唐诗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呢? 诗歌评论家李元洛先生的一场关于唐诗与现代的人文讲座令我茅塞顿开,唐诗是文学领域中的巅峰,是悠悠文明长河中的经典。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所谓经典,就是传着后世。因此经典不仅可以在当代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可以经受得起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冲刷而其色不变。唐诗的流传千古正恰如其分地证明了这一点。诗以言情、言性、言志亦言理,是一笔包罗人类智慧的巨大财富,他带给现代的影响并不是人们言之灼灼的所谓“实际意义”,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哲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是种多么豪迈而坚韧的洒脱!“问渠哪的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这又是多么发人深省的哲学思想,“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谆谆教诲,又岂是所谓“实际意义”能衡量其价值的呢,“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壮志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的义无返顾!在这个连文学价值都要用文字的数量来衡量的年代,诗的精炼达情难道不是更显得可贵么? 很多的人都觉得,在这个连钱都挣不过来的时代里犹吟古诗,是件太过奢侈的事情。殊不知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精神的存在,文明的流传亦是因为精神的永恒。人类社会并不是由金钱物欲构建起来的,失心而求欲,本就是人最大的悲哀。而诗,依旧是那方亘古不变的净土,净人心灵,给人予智慧和唯美的诗意享受,这是多么伟大的贡献啊! 时光容易催人老,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唯有唐诗却抵得住时光的催逼,璀璨如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