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明清时期的诗词一、花鸟月雨声声叹 人之感情,分喜怒哀乐。 哀,自古就是诗词咏叹中一个恒久的基调,但同是一个“愁”字,不同的人却借不同的事物抒发出来。柳永有“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孤灯冷衾,写出长夜漫漫的凄清寂寞;而欧阳修却有“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青青河边草,道尽滚滚红尘的哀伤叹息。 不同的景物在悲伤的舞台上担当着不同的角色,也演绎着不一样的意蕴。 1.花亦悲 “感时花溅泪”,花开花落,几许哀愁不尽,河边院中的姹紫嫣红都在轻轻诉说着人世、爱情、生命的感怀。 《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衰败之景在眼前,悲凉之叹却埋心中。触目而伤怀,盛世不再的忧伤岂独几枝芍药能够说尽?悲泣红药,自品悲苦也。 元曲有“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这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物全非,连聊以追思的桃花都不复存在,悲夫?哀夫?深深哀叹,旧爱不返,只能自蓄辛酸。无怪乎《十二月过尧民歌》中唱到: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飞絮杨柳,却留不住郎君;桃花拂面,带来忧雨愁云。独守空闺的愁闷恰恰寄寓于春天的桃红绿柳中,乐景与哀情相交映,更显其哀。 同样地,另一边厢,芙蓉已尽,却依旧不见君归来。“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 夏日亭亭而立的芙蓉俨然成为一种等待与期盼的象征,诠释着兰芳枉待的悲凄。“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 张先在《天仙子》里借小院落花表现伤春之心态,而晏殊亦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句讲诉忧愁的无法排遣。其实,落红纷纷,逝去的岂止是鲜花的娇艳明媚,还有人生的青春岁月。 院门深锁着的不仅是落红,还有一颗迟暮之心,心在门内,即闷,闷极无聊,才临老伤春。 五彩缤纷的背后,原来都有着不同的泪水与寂寞。 2.鸟同愁 花既婉约,鸟更多情,泣血的杜鹃,缠绵的鸳鸯,纷纷传递着阴郁时候的心语。 “杜鹃啼血猿哀鸣。” 乐天以一杜鹃鸟,写出被贬的悲哀与无奈。刘长卿写道“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此栖迟”就是指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那般惶恐不安的生活,暗喻了贾谊的侘傺失意,作者迁谪的痛苦也因此展现。 如果说被谪是一种悲哀,那么寄人篱下则更多是无奈。“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 鹦鹉学舌于金笼,显然是寄人篱下,其辛酸自不待言。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还有“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鹧鸪在古诗词中一直充当着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前朝旧事纵然风光,如今却已成明日黄花,只能透过鹧鸪声声抒发那份感伤与凄凉。 燕语莺歌,不尽是欢愉,或许还隐藏着深深的失落与叹息。 3.月共哀 《红楼梦》里有一经典的名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诗魂冷月,可见月亮在国人,尤其在诗人心目中的比重,月与人事,有着无以开解的情结。 《琵琶行》中几次以月亮显忧愁。“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皎洁的秋月与瑟瑟西风,恰恰透出一种难言的凄凉。愈是明朗的月亮, 愈会勾起无法团圆的哀思。 对月长叹的又岂止乐天居士一人?柳永的两首词——堪称别离词之双璧——《雨霖 铃》和《采莲令》均以月亮为景。“杨柳岸,晓风残月”以及“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月影临江,照尽离人泪。惨淡的月色,使心情更为黯然。 夜空的明月宛然是凄清的代表,徒使野客添愁。 星有万千相辉映,月却无伴自飘零。 孤单的月亮往往会引起寂寞人的愁绪。“月沉时一般孤零。” 轻轻一句,就写出那一份孤单与顾影自怜的怨恨。“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月也孤单,人也孤单,几句吟唱,一番对比,女主人公的辛酸便跃然纸上。 真是梓泽余哀,默默诉凭冷月。 4.雨俱怨 纷纷点点的雨水也许很像女子面上的眼泪。 《长恨歌》就用“一枝梨花春带雨”来描述杨玉环的面带泪痕。或许正因为如此,敲窗的细雨,才凝结着无数人怨绪愁肠。 李清照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之句。细雨梧桐的凄凉,夹杂着身世飘零的伤感催断人肠。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风”“雨”渲染了愁闷,寒冷的不仅是身,还有寂寞的灵魂。 辗转难眠之际,也许愁思一如百年夜雨,无休无止,绵绵不绝。才有《春喜来》“独自寝,夜雨百年心”之句。 “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之愁。”柳永把忧愁写成像云雨一样翻江倒海,足以见怨之深,恨之切。 临风洒泪,点滴细雨共泪水齐飞。风雨夹杂的叹息或许还会继续下去…… 花鸟鱼虫,风雨雪月,自然之景何止千千万万,也许还有更多的东西寄托着人们的声声叹息…… 生命有了不能言说的痛,光靠叹息有岂能尽抒心意?只能重重诉说,让飘零的命运铸就那些刻骨铭心的文字。 二、人生命运重重诉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向来蕴涵着多姿多彩的主题,有的是缠绵悱恻的艳情之作,有的是壮烈激怀的爱国之作,有的是郁郁寡欢的叹世之作,有的是看破世情的感伤之作,还有,还有……我感于文人墨客中的咏叹人生、命运无常的作品,。 2.元清的古诗各六首减字木兰花年代:元 作者:刘志渊蛮触非是。 识破心颜如弃*。痼疾云山。 猿鹤相陪尽日闲。一壶风月。 清净光明相照彻。内外俱空。 无执空心触处通。江梅引年代:元 作者:刘志渊不惊荣辱总无忧。 度春秋。得优游。 打破**,无物挂心头。天内一天为活计,调龙虎,恣盘旋,斗未休。 紫金霜结有来由。晃三周。 玉童收。法界清天,风月独相酬。 神妙器成堪中选,向仙院,夺仙标,第一筹。人月圆 吴门怀古朝代:元 作者:张可久 体裁:散曲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银丝,白家池馆,吴宫花草,可似当时,最怜人处,啼鸟夜月,犹怨西施。 岳祠朝代:元 作者:高明 体裁:七律 类型:怀古莫向中原叹黍离,英雄生死系安危。内庭忽下班师诏,绝漠全收大将旗。 父子一门甘仗节,山河千里竟分支。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 天净沙 秋思朝代:元 作者:马致远 体裁:散曲 类型:记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朝代:清 作者:顾炎武 体裁:七律 露下空林百草残,临风有恸奠椒兰。 韭溪血化幽泉碧,蒿里魂归白日寒。一代文章亡左马,千秋仁义在吴潘。 巫招虞殡俱零落,欲访遗书远道难。 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作 之一朝代:清 作者:钱谦益 体裁:七律 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 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扫穴金陵还地肺,埋胡紫塞慰天心。 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迎神曲 十二首选四朝代:清 作者:钱谦益 体裁:七绝 被发骑龙事渺然,栾公立社自年年。 臂鹰老手还余我,伏腊鸡豚掠社钱。三年蜀血肯销沉?我所思兮在桂林。 却望苍梧量泪雨,湘江何似五湖深。日蚀麒麟格斗余,山河两戒眇愁予。 兰沧渡后无消息,且坐前潮伴子胥。真王异姓指河山,箫鼓丛祠报赛间。 咫尺灵飞催后命,红云仍押祝融班。 鸡朝代:清 作者:袁枚 体裁:五绝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使鸡知。 久思朝代:清 作者:蒋智由 体裁:七绝 久思词笔换兜鍪,浩荡雄姿不可收。 地覆天翻文字海,可能歌哭挽神州?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朝代:清 作者:袁枚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3.唐宋元明清的古诗春 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 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 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二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三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四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五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夏 一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二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三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四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五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秋 一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二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三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四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五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冬 一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 希:少。在目:眼睛所见。 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二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 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三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四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 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五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春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3、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市《泊船瓜洲》) 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6、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志远《天净沙-秋。 4.元明清时期的诗词一、花鸟月雨声声叹 人之感情,分喜怒哀乐。 哀,自古就是诗词咏叹中一个恒久的基调,但同是一个“愁”字,不同的人却借不同的事物抒发出来。柳永有“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孤灯冷衾,写出长夜漫漫的凄清寂寞;而欧阳修却有“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青青河边草,道尽滚滚红尘的哀伤叹息。 不同的景物在悲伤的舞台上担当着不同的角色,也演绎着不一样的意蕴。 1.花亦悲 “感时花溅泪”,花开花落,几许哀愁不尽,河边院中的姹紫嫣红都在轻轻诉说着人世、爱情、生命的感怀。 《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衰败之景在眼前,悲凉之叹却埋心中。触目而伤怀,盛世不再的忧伤岂独几枝芍药能够说尽?悲泣红药,自品悲苦也。 元曲有“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这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物全非,连聊以追思的桃花都不复存在,悲夫?哀夫?深深哀叹,旧爱不返,只能自蓄辛酸。无怪乎《十二月过尧民歌》中唱到: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飞絮杨柳,却留不住郎君;桃花拂面,带来忧雨愁云。独守空闺的愁闷恰恰寄寓于春天的桃红绿柳中,乐景与哀情相交映,更显其哀。 同样地,另一边厢,芙蓉已尽,却依旧不见君归来。“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 夏日亭亭而立的芙蓉俨然成为一种等待与期盼的象征,诠释着兰芳枉待的悲凄。“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 张先在《天仙子》里借小院落花表现伤春之心态,而晏殊亦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句讲诉忧愁的无法排遣。其实,落红纷纷,逝去的岂止是鲜花的娇艳明媚,还有人生的青春岁月。 院门深锁着的不仅是落红,还有一颗迟暮之心,心在门内,即闷,闷极无聊,才临老伤春。 五彩缤纷的背后,原来都有着不同的泪水与寂寞。 2.鸟同愁 花既婉约,鸟更多情,泣血的杜鹃,缠绵的鸳鸯,纷纷传递着阴郁时候的心语。 “杜鹃啼血猿哀鸣。” 乐天以一杜鹃鸟,写出被贬的悲哀与无奈。刘长卿写道“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此栖迟”就是指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那般惶恐不安的生活,暗喻了贾谊的侘傺失意,作者迁谪的痛苦也因此展现。 如果说被谪是一种悲哀,那么寄人篱下则更多是无奈。“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 鹦鹉学舌于金笼,显然是寄人篱下,其辛酸自不待言。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还有“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鹧鸪在古诗词中一直充当着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前朝旧事纵然风光,如今却已成明日黄花,只能透过鹧鸪声声抒发那份感伤与凄凉。 燕语莺歌,不尽是欢愉,或许还隐藏着深深的失落与叹息。 3.月共哀 《红楼梦》里有一经典的名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诗魂冷月,可见月亮在国人,尤其在诗人心目中的比重,月与人事,有着无以开解的情结。 《琵琶行》中几次以月亮显忧愁。“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皎洁的秋月与瑟瑟西风,恰恰透出一种难言的凄凉。愈是明朗的月亮, 愈会勾起无法团圆的哀思。 对月长叹的又岂止乐天居士一人?柳永的两首词——堪称别离词之双璧——《雨霖 铃》和《采莲令》均以月亮为景。“杨柳岸,晓风残月”以及“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月影临江,照尽离人泪。惨淡的月色,使心情更为黯然。 夜空的明月宛然是凄清的代表,徒使野客添愁。 星有万千相辉映,月却无伴自飘零。 孤单的月亮往往会引起寂寞人的愁绪。“月沉时一般孤零。” 轻轻一句,就写出那一份孤单与顾影自怜的怨恨。“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月也孤单,人也孤单,几句吟唱,一番对比,女主人公的辛酸便跃然纸上。 真是梓泽余哀,默默诉凭冷月。 4.雨俱怨 纷纷点点的雨水也许很像女子面上的眼泪。 《长恨歌》就用“一枝梨花春带雨”来描述杨玉环的面带泪痕。或许正因为如此,敲窗的细雨,才凝结着无数人怨绪愁肠。 李清照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之句。细雨梧桐的凄凉,夹杂着身世飘零的伤感催断人肠。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风”“雨”渲染了愁闷,寒冷的不仅是身,还有寂寞的灵魂。 辗转难眠之际,也许愁思一如百年夜雨,无休无止,绵绵不绝。才有《春喜来》“独自寝,夜雨百年心”之句。 “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之愁。”柳永把忧愁写成像云雨一样翻江倒海,足以见怨之深,恨之切。 临风洒泪,点滴细雨共泪水齐飞。风雨夹杂的叹息或许还会继续下去…… 花鸟鱼虫,风雨雪月,自然之景何止千千万万,也许还有更多的东西寄托着人们的声声叹息…… 生命有了不能言说的痛,光靠叹息有岂能尽抒心意?只能重重诉说,让飘零的命运铸就那些刻骨铭心的文字。 二、人生命运重重诉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向来蕴涵着多姿多彩的主题,有的是缠绵悱恻的艳情之作,有的是壮烈激怀的爱国之作,有的是郁郁寡欢的叹世之作,有的是看破世情的感伤之作,还有,还有……我感于文人墨客中的咏叹。 5.【元代,明代,清代的描写冬天的古诗有哪些晋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长相思·山一程朝代:清代作者:纳兰性德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朝代:明代作者:朱栴原文:登楼眺远,见贺兰,万仞雪峰如画.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独倚危栏,神游无际,天地犹嫌隘.琼台玉宇,跨鸾思返仙界.我醉宿酒初醒,景融诗兴,笔扫千军快.下视红尘人海混,脱履不能长喟.对月清光,饮馀沆瀣,气逼人清煞.玉笙吹彻,此时情意谁解?寿阳曲·江天暮雪朝代:元代作者:马致远原文: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6.唐宋元明清的古诗《咏史》 年代:【唐】 作者:【高适】 体裁:【五排】 类别:【怀古】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扬子江》 年代:【宋】 作者:【文天祥】 体裁:【七绝】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梅花》 年代:【元】 作者:【王冕】 体裁:【七绝】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滴。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荒村》 年代:【明】 作者:【于谦】 体裁:【五律】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过许州》 年代:【清】 作者:【沈德潜】 体裁:【七绝】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yǎn掩〕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7.谁有唐宋元明清的诗,要很多(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绘虫的诗句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 ——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4、绘鱼的诗句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 ——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闭。---------范仲淹《渔家敖》 四、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见心。--------杜甫《春望》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但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