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宋词中的爱情雨霖铃①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②初歇。 都门帐饮③无绪, 留恋处,④兰舟摧发。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 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 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 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 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 "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 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 古时 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 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 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 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 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 想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 念宵酒 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 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今宵酒醒何处",遥接 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 "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 ,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 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 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 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 的不尽愁思 2----------------------------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2)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4)对酒当歌,(5)强乐还无味。 (6)衣带渐宽终不悔,(7)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2)危楼:高楼。 (3)黯黯:迷蒙不明。 (4)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6)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7)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简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 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3----------------------------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简析】 此词写羁旅行役中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望处"二字统摄全篇。一起写雨收云断,暮色苍茫景象,自然逗起宋玉悲秋的联想。 面对肃杀摇落的秋景,词人剪取其中最典型的"水风"、"苹花"、"月露"、"梧叶",而用"轻"、"老"、"冷"、"黄"四字加以形容,便见得秋光满纸。"遣情伤"三字转到。 2.唐诗宋词中有关于爱情的诗句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无名氏《迢迢牵牛星》)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无名氏《西北有高楼》)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乐府古辞《西湖曲》)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清商曲词《子夜歌》) 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吴声歌曲《子夜歌》) 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夕(鲍照《代堂上歌行》)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欧阳修《蝶恋花》)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刘禹锡《踏歌行》。 3.为什么宋词中多写爱情反正就是越快越好,明天下午之前给我 爱问知识1:从传统文化讲,在古代,诗文才是正道,题词是小道,不登大雅之堂。 鉴于此,诗文主题多是政治、家国、抱负……而词,则显得不上台面,只能写些生活琐事。比如心情、情趣、一些不愿大声说出的情感。 尤其是爱情。 2:既然填词是小道,是用来写写生活的感受,那么情感(尤其是爱情)就集中的表现在这里。 比如欧阳修等人,在诗文里不好表达自己的爱情感受,但在词里却那么地缠绵悱恻。 3:填词刚开始发展时,就是为了配合女郎(主力军是青楼女子)跳舞、唱歌用的台词,所以年轻女郎所唱、又要吸引人,其内容自然是情爱最佳。 符合唱者身份,也容易吸引观众。 4:由上所述,宋词一开始就是以爱情为填词的主题。 最早晚唐五代有了词,主要内容是写女性、写情爱,代表作有《花间集》;后来传承到宋代,仍然是爱情为主题,写离愁、写哀怨等;到柳永,扩大了主题,写到了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不仅限于爱情;再后来,到了苏轼,形成了豪放派,有别于爱情的伤感,在词里抒发了男儿的情怀;再后来,辛弃疾把爱国思想加入到词里,至此,词就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了,凡事皆可入词,词亦不在是小道,地位略等同于诗文。 5:宋代初期天下还算太平,文人的待遇又好,赵匡胤不放心武将掌权,所以文人遇到优待,因此物质条件等较好,就多携妓出游、进入烟花、留恋风月等风流韵事。 4.唐诗宋词中的爱情雨霖铃①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②初歇。 都门帐饮③无绪, 留恋处,④兰舟摧发。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 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 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 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 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 "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 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 古时 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 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 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 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 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 想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 念宵酒 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 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今宵酒醒何处",遥接 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 "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 ,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 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 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 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 的不尽愁思 2----------------------------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2)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4)对酒当歌,(5)强乐还无味。 (6)衣带渐宽终不悔,(7)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2)危楼:高楼。 (3)黯黯:迷蒙不明。 (4)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6)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7)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简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 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3----------------------------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简析】 此词写羁旅行役中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望处"二字统摄全篇。一起写雨收云断,暮色苍茫景象,自然逗起宋玉悲秋的联想。 面对肃杀摇落的秋景,词人剪取其中最典型的"水风"、"苹花"、"月露"、"梧叶",而用"轻"、"老"、"冷"、"黄"四字加以形容。 5.在宋词中有哪些感动人心的句子(有关爱情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我觉得这首词都很感动,是他写给亡妻的悼词)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钗头凤》关于陆游和唐婉的爱情,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想起来的暂时只有这些·····。 6.宋词中描写的爱情的好句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玉楼春》【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从宋词中学到的爱情智慧,宋词中的爱情 唐诗以豪迈著称,宋词以缠绵见长。 词这种诗歌形式,起源于隋唐五代。当时被称为“曲子”或“曲子词”,是 依照乐曲的节拍采用长短句,主要用于应歌,本是随同隋唐燕乐的流行而兴起的 一种音乐文艺。词作为一种音乐文艺,它主要通过声乐传播,这就需要得到社会 各阶层包括中下层的热烈回应,方能广为传唱,风靡一时。我想这就与现在的流 行音乐差不多少,必须有无数歌迷为之捧场,否则一首歌是怎样也红不起来的。 宋词的兴起也正是契合了当时人们的心理,摹美景抒柔情,甚至于书写壮志 指点江山, 柔则柔到极处, 豪则豪到顶点, 丽则丽到极致, 有雅有俗, 雅俗共赏。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词在宋代空前兴盛起来,成为独步宋代文坛的文艺形式。 而宋词或婉约,或豪放,或慷慨,或低徊,无不张显着个性,无不注入深深的个 人情感。我想词比诗更能感人的地方也正因为在词中加入了更多的感情因素。情 往往是藏在文字中的最能打动人的东西,好比是一首词的灵魂。宋词中有很多名 篇都是描写的爱情话题, 这也正是因为以情动人的原因。爱情是古今中外一切文 学作品的主要题材,是经久不衰的内容。 宋词里的爱情很少能说是一个完整的故 事,更像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精彩片断,往往更能给人留 下深刻印象,因为它给人们留下更多空白,可以让人们通过自己的想像去补充。 每一首成功的爱情词都有自身的出众之处,这就如一朵朵娇美的花儿, 虽说 品种不同,形态各异,但都很漂亮,各有特点。宋词的大花园中何其繁茂,争奇 斗艳的名葩就不计其数。读宋词时,总是沉浸于其中留连忘返,那字里行间透出 的芬芳往往萦绕于心,久久不肯散去。这里我随意采撷几朵,与大家一起探讨。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 8.古代诗词中描写爱情的有哪些诗词中描写爱情的句子太多了,有几句你看看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可以用来表达爱慕对方的句子]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虽一水之隔,却遥遥相忘,表达两情相悦目前却不能两厢厮守,表达一种相思,爱恋,与哀怨。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写的,意思是 对方来时的短暂与去时匆匆] 身无彩凤双飞燕,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朝李商隐]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朝白居易,比喻爱情的坚贞与专注]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唐朝卢照邻诗〈长安古意〉]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宋代宴几道写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朝崔护写的 表达对姑娘的相思与留恋] 我不知道你是想表达相恋中的相思呢,或形容爱情甜蜜之类的,以上几条暂且参考下吧。 9.诗经,宋词中的爱情与唯美意境,不但要作者,原句,还要赏析噢这也太多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鉴赏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 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 ……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 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 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 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 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 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 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 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 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 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 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 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 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 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 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 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 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 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 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 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