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百首古诗三百还是唐诗? 古诗 《示儿》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示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冬夜读书示子聿》 《关山月》、《书愤》、《金错刀》、《农家叹》、《黄州》、《长歌行》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塞下曲·其一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 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 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 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回答者: 在春天逃走 - 经理 四级 2-14 12:28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风(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古风(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子夜四时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长干行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 2.古诗三百首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杜甫: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王维: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王维: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 3.唐诗三百首带有数字的唐诗三百首中数字入诗的诗句: 1、【城阙辅三关.风烟望五津 】(王勃--杜少甫之任蜀州) 2、【青牛白马七香车.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含娇含态情非一.清歌一啭口氛氲.五剧三条控三市.自谓骄奢凌五公.年年岁岁一床书】 卢照邻【长安古意】 3、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西鄙人--哥舒歌) 4、【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5、【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杜审言--登襄阳城) 6、【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二月春风似剪刀】(贺之章--咏柳)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8、【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征战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燕台一望客心惊.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祖咏--望蓟门) 10、【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崔颢--黄鹤楼--长干行) 11、【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王维--洛阳女儿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犹堪一战立功勋】(王维--老将行)【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王维-汉江临眺)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王维--桃源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1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己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十六君远行.五月不可触.一一生绿苔.八月蝴蝶黄.早晚下三巴】(李白--长干行)【势拨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一夜飞渡镜湖月.千岩万路转不定.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际.百步九折萦岩峦.冰崖转石万壑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君歌一曲.斗酒十千恣欢谑.五花马.千金裘.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近酒)【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李白--嘲鲁儒)【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李白--哭晁卿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平调) 13、【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人卧东山三十春.龙钟还忝二千石】(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14、【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古柏行) 【一舞剑器动四方.嚯如羿射九日落.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望春)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水槛遣心)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 【.三峡楼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一去紫台连朔漠.千载琵琶作胡语.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焉知二十载.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笫一人.一箭正坠双飞翼】(杜甫--哀江头)【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吾宁舍一哀】(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出自此诗)【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15、【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岑参--与高适。 4.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另外推荐两个不错的网站:zxtp8.com (在地址栏里输入访问) kudy8.com (在地址栏里输入访问) 5.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A祖咏《终南望馀雪》2009-02-03 相传诗人祖咏,有一年在长安应试,试题为《终南望馀雪》。 此诗为应制诗,按规则一般要写五言六韵十二句,可祖咏只写了这四句就交了卷。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清新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描绘出了终南山雪后的秀美风光。 诗的前两句写终南山的晚冬,岭高雪厚,山川秀美: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终南山的北坡,山色格外秀美;远远望去,高峻的岭顶上,那些未化的厚厚积雪,似乎是流动着的白云,飘浮在天边。 诗的后两句写雪霁日出,雪光辉映,林色尤美,雪后傍晚的长安城增加了些许寒意: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雪后初晴的阳光,微微地洒在积雪上,银白色的雪光映照得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降临,晚冬的阵阵寒气,向城中袭来,城里的人也觉得傍晚确实有一些寒意了。 祖咏写了四句就交了卷,这一次自然功名无成了。试后,有人问祖咏为什么不按规则写,他说:“意思都说完了。” 意思表达完了,就此搁笔,看来祖咏无疑是做对了。 “终南阴岭秀”,描绘在终南山下的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背坡的秀丽景色。 一个“秀”字,显示出了终南山清雄、俊逸的神采;“积雪浮云端”,既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也写出了雪的深厚;“林表明霁色”,写雪光反射到树林上,给树梢染上了明亮的色彩,这是从正面渲染“余雪”;“城中增暮寒”,意在言外,表现了诗人对城中百姓冷暖的关心,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全诗虽只有四句,却把《终南望余雪》的主题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注释: ①阴岭:山北曰阴。阴岭,背向太阳的山岭。 ②林表:林梢。 ③霁色:雨雪之后的阳光。 题意是望终南馀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 “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 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 贾岛的《望(终南)山》诗里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多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怎见得?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 “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馀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 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 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馀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 做望终南馀雪的题目,写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何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呢?王士稹《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不算过誉。 B诗李颀诗有感 前曾提及,送人诗要贴人贴事贴情。 李颀《送魏万之京》可资印证: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魏万比李颀晚一辈,正要从洛阳回长安,大抵也没什么要事。因此,李颀送他便只抓住如下几点来写: 一、稍稍遗憾。 二、作为长辈的赠言。 三、“这一回”的节令、地点。 微霜渡河,意象新奇,暗示是在秋天的黄河南岸送别,其情略有苍凉。用字很讲究度。 雁从西北来,人向西北去,故在离愁里觉得雁声不堪忍受。信手拈来,便染上浓浓情感。 想象途中的索寞,特感遗憾。 继续凝想魏万归途,过函谷关、潼关而抵达长安城,凭”催寒”“向晚”四字注入特殊情味:一年容易又秋霜,一天容易又昏黄啊!有这几字,下面两句赠语才不至突兀。 细嚼那赠语,似有过来人自悔的味道。 但这一首还不是李颀最出色的送别。 6.唐诗三百首全集《清平调·其三》 《清平调·其二》 《清平调·其一》 《早发白帝城》 《送孟浩然之广陵》 《玉阶怨》 《怨情》 《静夜思》 《江南逢李龟年》 《八阵图》 《咏怀古迹·其五》 《咏怀古迹·其四》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二》 《咏怀古迹·其一》 《阁夜》 《秋夜曲》 《渭城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杂诗》 《春晓》 《宿建德江》 《早寒江上有怀》 《留别王维》 《贾生》 《嫦娥》 《瑶池》 《隋宫》 《滁州西涧》 《秋夜寄邱员外》 《逢入京使》 《寄左省杜拾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