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杏果实的诗词1. 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西瓜园》诗:“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2.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消烟火气,入齿便作 冰雪声。” 3. 咏葡萄 彦谦.唐 西园晚霁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满架高撑紫络索, 一枝斜亸金琅珰。天风飕飕叶栩栩,蝴蝶声干作晴雨。 神蛟清夜蛰寒潭,万片湿云飞不起。石家美人金谷游, 罗帏翠幕珊瑚钩。玉盘新荐入华屋,珠帐高悬夜不收。 胜游记得当年景,清气逼人毛骨冷。笑呼明镜上遥天, 醉倚银床弄秋影。 2.带有慕字的诗歌如下,望采纳: 孟子·终身慕父母【作者:陈普】 外物安能乱本真,终天眷慕受恩深。 大人所在元无坏,不失初来赤子心。 幸史馆【作者:朱瞻基】 天命余躬抚万方,丹心切切慕虞唐。 退朝史馆咨询处,回视文星烂有光。 上谷边词四首【作者:徐渭】 胡儿处处路傍逢,别有姿颜似慕容。 乞得杏仁诸妹食,射穿杨叶一翎风。 瞻兰芎山【作者:赵友直】 兰芎围绝嶂,图画望中悬。 几度令人慕,登临学葛仙。 3.作文《猫眼里的事物》800字作文门猫眼看世界 我从天地混沌之时向现在跋涉而来,沿着历史车轮碾过的痕迹,追逐着这天地之间最绚烂的花朵。它叫谦卑之心。 一把青须,一份恭谨,一颗谦卑之心,历史上便有了他睿智的语言,和那世代相传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这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用他那朴质慈祥的笑容刻下了:谦卑的心,是打开广阔人生大门的钥匙。 持一颗谦卑之心,吟一曲不老的唐诗宋词。可是,何时起,现代的石头森林和喧嚣拥挤的人群让我们变得如此高傲如此不可一世;何时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只能成为狭小角落里的弃儿。那些因固执于过往的事物而被我们笑话的人,那些坚守着心中那颗谦卑之心而被我们谓之迂腐的人,都是为了能在滚滚的生命河流里净化自己的灵魂,留住内心深处那神圣的向往。我们有何权利嘲笑?谦卑的心灵,会因我们的抛弃而生气并惩罚我们。 长叹一声,大呼“既生瑜,何生亮”。他,三国时代的英雄,风流倜傥,煞人的英气穿透硝烟滚滚的战场,却在仰头向天的刹那被一颗叫谦卑的心绊倒在地。周瑜,若是你用一颗谦卑之心取诸葛孔明之聪慧,那么,也许今天在史册大放光彩的就不只诸葛亮一个了。可惜,历史从不会给我们回头的机会,丢掉了谦卑的心灵,注定就要承担它对我们的惩罚。 我们谦卑,太宗的“贞观之治”才得以刻画下它深深的印迹;我们谦卑,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才会露出千百种微笑;我们谦卑,牛顿晚年的污点也许会因此被擦去。许许多多的辉煌与失败,仅在谦卑心灵的那一念之间。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让我们从泥沼里爬起来,从巅峰走向无限。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脱掉高傲的伪装,用一种简单却踏实无比的精神,去追求那长长的历史河流中的点点闪亮。 4.看银杏落叶诗词《晨兴书所见》 年代: 宋 作者: 葛绍体 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 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 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大夫本题言》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闻有池塘什,还因梦寐遭。攀禾工类蔡,咏豆敏过曹。 庄蝶玄言秘,罗禽藻思高。戈矛排笔阵,貔虎让文韬。 彩缋鸾凰颈,权奇骥騄髦。神枢千里应,华衮一言褒。 李广留飞箭,王祥得佩刀。传乘司隶马,继染翰林毫。 辨颖□超脱,词锋岂足櫜。金刚锥透玉,镔铁剑吹毛。 顾我曾陪附,思君正郁陶。近酬新乐录,仍寄续离骚。 阿阁偏随凤,方壶共跨鳌。借骑银杏叶,横赐锦垂萄。 冰井分珍果,金瓶贮御醪。独辞珠有戒,廉取玉非叨。 麦纸侵红点,兰灯焰碧高。代予言不易,承圣旨偏劳。 绕月同栖鹊,惊风比夜獒。吏传开锁契,神撼引铃绦。 渥泽深难报,危心过自操。犯颜诚恳恳,腾口惧忉忉。 佩宠虽緺绶,安贫尚葛袍。宾亲多谢绝,延荐必英豪。 分阻杯盘会,闲随寺观遨。祇园一林杏,仙洞万株桃。 澥海沧波减,昆明劫火熬。未陪登鹤驾,已讣堕乌号。 痛泪过江浪,冤声出海涛。尚看恩诏湿,已梦寿宫牢。 再造承天宝,新持济巨篙。犹怜弊簪履,重委旧旌旄。 北望心弥苦,西回首屡搔。九霄难就日,两浙仅容舠。 暮竹寒窗影,衰杨古郡濠。鱼虾集橘市,鹤鹳起亭皋。 朽刃休冲斗,良弓枉在弢。早弯摧虎兕,便铸垦蓬蒿。 渔艇宜孤棹,楼船称万艘。量材分用处,终不学滔滔。 《贺新凉/贺新郎》 年代: 宋 作者: 吴泳 碧嶂青红路。近重阳、不寒不暖,不风不雨。杜宇花残银杏过,犹有秋英未吐。但日对、南山延伫。碧落仙人骑赤鲤,渺风烟、不上瞿塘去。来伴我,宛陵住。西风画角高堂暮。炙银灯、疏帘影里,笑呼儿女。爷作嘉兴新太守,囝拜鹗书天府。况哥共、白头相聚。天分从来锺至乐,更谁思、野鸭鸳鸯语。提大斗,酌寒露。 5.为什么要把重阳节定为中国老人节因为重阳节为农历的九月九日,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饮菊酒等习俗是与老人有关的。 1、登高。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2、插茱萸。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越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3、饮菊酒。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扩展资料: 传统节日素来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在数中最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对不少老人来说,重阳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团聚时刻,可以尽享天伦之乐;对很多子女而言,重阳是一个知感恩、尽孝道的美好时节,可以表达款款心意;对更多忙碌的人来说,重阳是一个休憩的片刻,出游赏秋、登高远眺、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节,正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描绘着新时代的文化图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网评:重阳节体现“家国两相依”的情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