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唐诗的风格特点晚唐诗歌的艺术特点:伤感无奈,细腻柔软。借古讽今,颓然消极。 晚唐时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专权、藩镇割剧、又爆发了最终令唐王朝轰然坍塌的黄巢大起义,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消极悲观,关注对象从社会转入自身情感,吟诵男女之情蔚成风气,艺术格调上,一方面继承中唐精工雕琢的“人工之美”诗风,另一方面也推重天真隽永、平淡的诗风。依风格可大致分为五类:以杜牧、许浑为代表的清丽感伤风格,追求语言典丽、空灵飘逸的感伤诗风;以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深婉绮艳风格,李深婉蕴藉,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而温则开香艳一派;以司空图、陆龟蒙为代表的隐逸诗风;以贾岛、姚合为代表的苦吟诗风,贾凄清幽曲,姚平淡含蓄;以郑谷、韦庄、罗隐、杜荀鹤、皮日休等人为代表的乱世悲慨与怨刺诗风 ,郑谷、韦庄、皮日休乱世悲慨,罗隐、杜荀鹤怨刺讥弹(注:隐逸派与乱世悲慨、怨刺常互有穿插,不能决对论之)。 其他问题不想多说,只说一点。 记得当时先生上课时,曾经提到过一点,那就是中唐盛世时,诗歌已经到了一个颠峰,很难被超越了。 到中唐后期和晚唐时,大家就想着要突破,但是很难,非常难。盛唐的风格、趣味、技巧,都是面面俱到而且面面都是颠峰。要超越几乎是不可能的。 找来找去,最后韩、孟、贾、李等人,还是决定剑走偏锋,发现奇趣,搞点奇崛的东西。“悬崖架屋”,郊寒岛瘦,都是这种趣味的反映。 到了晚唐,诗歌的发展,主要不是继承和继续盛唐的艺术繁华,而是破然后立,是打破牢笼,是如何自新。这是内在的。 现实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要求诗歌必须有所反映,盛世不再,艺术必须有所改变。这是外在的。 个人感觉,韩、孟、贾、李等人的意义,在文学史上非常重要,最主要的贡献是趣味上的,奇趣成为后世人做诗歌也好写文章也好,一个很难得、很上档次的美学追求,机器重要。这是从意义上看。 从美学境界、文学造诣、艺术成就上来看,这些人比不过晚唐诸公,晚唐诗歌在美学境界上堪称绝品,丝毫不逊色于盛唐,甚至有过之。晚唐诗是完全可以与盛唐诗并肩的另一个极顶颠峰。 个人感觉,晚唐诗的特点,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 1、老趣。内容历练中有苍凉。 2、感伤。凄迷,朦胧,空朦。 3、工整、历练。典雅而规范。 4、多重、复调。万千滋味集于一体。 5、意境。 6、其他。 晚唐诗的和中晚唐的那些追求奇趣的人一样,极大地丰富和拓宽了诗歌的美学意境,极大地扩张了诗歌艺术的表现力。 2.关于夜晚的古诗描写夜的诗句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5、金船满引人微醉。红绡笼烛崔归骑。香泛雪盈杯。云龙疑梦回。不辞风满腋。旧是仙家客。坐得夜无眠。南窗衾枕寒。—— 宋· 舒亶《菩萨蛮·金船满引人微醉》 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相逢未尽论心素。早容易、背人去。忆得歌翻断肠句。更惺惺言语。萋萋芳草迷南浦。正风吹、打船雨。静听愁声夜无眠,到水村何处。—— 宋 ·杨无咎《滴滴金·相逢未尽论心素》 9、老来贫困实堪嗟,寒气偏归我一家。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清·林古度《金陵冬夜》 1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 12、细字灯前老不便,小斋新冷夜无眠。数声墙竹萧萧雨,一缕铜炉淡淡烟。——宋 ·卢祖皋《读书》 13、向夕起秋思,无眠知夜长。年华一俛仰,人事几炎凉。自喜全虚白,何妨兀老苍。空庭风露入,唧唧话蛩螀。——宋 ·孙应时《不寐》 1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1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16、抱影无眠坐夜阑,窗风战雨下琅玕。我将好况供陪梦,只恐灯花不耐寒。——宋 ·朱淑真《夜雨》 17、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宋· 朱淑真《秋夜》 18、归路苦无多,正值早秋时节。应是画帘灵鹊,把归期先说。就中风送马蹄轻,人意渐欢悦。此夜醉眠无梦,任西楼斜月。—— 宋 ·晁补之《好事近·归路苦无多》 3.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季羡林先生尝说起,中国的诗中,最喜李义山的,可以算得上是西洋人说的纯诗(purepoem)了。 知堂曾言:“大沼枕山句曰,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此意余甚喜之,古人不可见,尚得见此古物,亦大幸矣。”(《夜读抄·苦茶庵小文)》”知堂平生追求的超越功利、不为物累的那种风流,或许就是这种purepoem的精神吧。 义山的诗未必全是纯的。朦胧唯美的诗中,不知有多少牢骚隐晦和痛苦。 即便是追求不为物累的知堂,又何尝能够真的不为物所累呢?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尘世当中,何来纯诗。 这世界已没有纯诗了。但这并不妨碍我在梦中找寻。 4.为什么说晚唐诗是唐代传奇小说的演变和衰退期1.唐传奇 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 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著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2.唐传奇繁荣的原因 唐代经济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使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各种民间艺术得以发展,为传奇小说创作奠定了社会的基础。 唐代各种文学形式的繁荣,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也为唐传奇在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上提供了营养。唐代科举考试中的“温卷”之风,也推动了传奇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以来志怪及志人小说的创作则是唐传奇产生的文学渊源。 3.唐传奇的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初、盛唐是唐传奇的发轫时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的过渡。 作品数量不多,现存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内容近于志怪,艺术上也不够成熟。 中唐是唐传奇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不仅作家和作品数量最多,而且颇有名家名作涌现。如陈玄佑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 内容题材涉及到爱情、历史、政治、豪侠、志怪、神仙等,但大多作品体现了较强的现实精神,创作方法与艺术技巧更加成熟。 晚唐是唐传奇的衰落事情。 虽然作品数量不少,并出现了专集,如牛僧孺的《玄怪录》、皇甫枚的《三水小牍》、裴鉶的《传奇》等,但内容较为单薄,艺术上也较为粗俗。唯有豪侠题材的作品成就较高,如传为杜光庭的《虬髯客传》就是最著名的作品。 [编辑本段]唐传奇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一、唐传奇的思想内容唐传奇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 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 这类作品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抨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观念。其次有讽刺批评社会的一些现象的作品,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等,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批判精神。 还有政治历史题材的作品,如《高力士外传》、《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等,往往借历史表达思想情感。此外,描写义侠刺客的题材的作品也不少,如《聂隐娘》、《红线》、《昆仑奴》、《虬髯客传》、《谢小娥传》等,反映了反抗强暴和侠义的思想精神。 另外还有一些描写神仙鬼怪的作品,如《古镜记》、《补江总白猿记》等。 二、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唐传奇的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对生活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走向了细致化的艺术境地,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精神心理的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并且开始注意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 其次,唐传奇是“有意为小说”,因此在创作手法上较六朝志人的偏重写实增强了虚构性,较六朝志怪的偏重记述传闻增加了再创作性,作家真正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想像和艺术创造,而且在艺术构思、情节结构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此外,唐传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以及语言、词采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采用散体古文,适当吸取了民间口语,也常插入诗词,提高了小说的表现力。 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唐传奇作为文学史上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的短篇小说,难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譬如史传为传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营养,但同时传奇也就往往采用史传的简洁笔法,而省略必要的交代和细致的描述,有时更用归纳的方法写人物,这对小说而言,其实是不合适的。 又譬如《云麓漫钞》说士子欲以传奇显"史才、诗笔、议论”,确实唐传奇作品中普遍存在议论成分,有的还夹有众多诗篇,这也造成小说文体的不纯。 但尽管如此,唐传奇毕竟展开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 通过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它比以往的任何文学样式,能够更自由更方便更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趣味,由此而言,它在文学史上有著非常深远的意义。传奇这种文言小说样式在宋代一度衰落,到元、明又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较唐传奇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的创作,并被改写为白话小说。 事实上,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与传奇体有很大关系。 由于唐传奇的兴起本身与民间文学有一定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吸收民间的素材,这使得文人创作同大众的爱好有所接近,这对于文学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在众多的传奇作品中,我们看到追求自由的爱情成为中心主题,而妓女、婢妾这类低贱的社会成员成为作品歌颂的物件,这里面就反映著大众的心理。所以它为后世面向市井民众的文艺所吸收。 最显著的是在元明戏曲中,大量移植唐传奇的人物故事进行创作,诸如王实甫《西厢记》源于《莺莺传》,郑德辉《倩女离魂》取材于《离魂记》,石君宝《李亚仙诗酒麴江池》取材于《李娃传》,汤显祖。 5.带有晚字的诗词把酒坐垂杨,不觉归来晚。 ——明·徐熥 【锦溪八景为林熙吉题 其五 迁莺林】 午醉醒来晚。——宋·王安石 【菩萨蛮】 茫茫飞雪绕去迟,冉冉轻绵罥来晚。 ——清·毛奇龄 【柳花歌寓芜城作】 问故宅栖梅,王孙梦草,应怪我来晚。——清末近现代初·周岸登 【摸鱼儿 和简庵青云谱之作】 远风江急潮来晚。 晚来潮急江风远。——宋·王炎2 【菩萨蛮】 却晴又恨公来晚。 ——宋末元初·刘辰翁 【踏莎行 其三】 恨寻芳来晚。——宋·贺铸 【河传 其一】 等是无书,一任鸿来晚。 ——近现代末当代初·赵尊岳 【蝶恋花 其一十五】 吏畏蒲鞭祝颂稀,民思襦裤吁来晚。——元·陈泰 【赠孟守容斋】 怕云槎来晚,流红信杳,萦断秋魂。 ——宋·吴文英 【夜飞鹊 黄钟商蔡司户席上南花】 群龙方满朝,怪尔独来晚。——明·刘崧 【读范太史诗赋长歌一首以识感慕之私】 取次临鸾匀画浅,酒醒迟来晚。 ——宋·晏几道 【忆闷令】 勿讶春来晚,无嫌花发迟。——唐·白居易 【玩半开花赠皇甫郎中】 孤云坐来晚,落日带澄江。 ——明·郭奎 【寄田有常】 小生不幸生来晚,才识先生识水心。——宋·卫泾 【别吴荆溪 其三】 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唐·孟浩然 【经七里滩】 贞元朝士重来晚,不见桃花见菜花。——宋·朱继芳 【次意一先生仙霞壁间韵】 瞻拜嗟来晚,心香妙合神。 ——明·张天赋 【吕梁洪谒关尉祠】 相依岂恨移来晚,欲诉犹须说到明(梅花)。——宋·高似孙 【句 其六十八】 山中蹈华皈来晚,只有青灯作寂寥。 ——宋·释行海 【写怀 其一】 堪怜叔度空来晚,肯许儿童跨竹迎。——明·王弘诲 【送倪太守入计 其一】 帘垂白昼燕来晚,门掩苍苔客到稀。 ——明·许炯 【春日溪居】 天气行来晚,扁舟下远汀。——清·赵文煚 【使还渡江而归舟中有作 其二】 客思愁来晚,林空满立鸦。 ——清·王采薇 【回文】 惜我今来晚,不及开花时。——当代·陈永正 【凤凰木】 双禽何处栖来晚,重拂金衣度岁寒。 ——明·夏原吉 【题赵尚书所藏花鸟四首 其四 梅竹双禽】 不妨紫凤飞来晚,认得烟菆有旧巢。——明·倪谦 【题竹 其一】 故人莫讶书来晚,塞北春寒雁到迟①。 ——明·戴端 【寄梁平园茂才】 主人叹息官来晚,谢了①酴醾一架花。——宋·刘克庄 【出城二绝 其二】 寒花最爱香来晚,倒蔗须教末见甜。 ——宋·王迈 【岁晚偶题】 风流休相误,寻芳纵来晚,尚有它年。——宋·史达祖 【风流子 其二】 红渠似怪人来晚,不肯回头却粲然。 ——宋·张镃 【池边二绝 其一】 衔杯林下嫌来晚,索句檐前祇恐晡。——宋·卫宗武 【首春同枌友携樽过野渡访梅即席 其二】 梁国歌来晚,徐方怨不留。 ——唐·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枕书睡去觉来晚,庭鹤一声惊旅魂。——宋·葛绍体 【雨夜】 【先看清楚,不要乱判违规】 扁舟却恨南来晚,胜事风流不预攀。 ——宋·释道潜 【次韵通守杨叔丰大夫游狼山 其二】 关中气候由来晚,二月花开岂是忙。——宋·强至 【南轩小桃盛开皆言群花未发而此独先之偶成短篇呈诸君】 为洗妆来晚,便带微嗔。 ——元·张之翰 【婆罗门引 赋赵相宅红梨花】 五裤民歌怨来晚,好磨翠琰刻佳名。——元·王士元 【题县令王从仕新建公宅】 遥林蓊郁霜来晚,荒陇稀疏穗不成。 ——宋·韩琦 【孟冬朔日祀坟二首 其二】 玉几虽来晚,明堂讫授图。——宋·陈师道 【丞相温公挽词三首 其二】 雨障雪来晚,梅催柳迓春。 ——宋·苏泂 【有叹 其三】 蹑屐若来晚,挑包不可寻。——宋·赵汝燧 【空师欲游岳往访山寺】 邮传颇怪诗来晚,技痒遥怜笔不休。 ——宋·洪刍 【次韵李商老见怀之什】 攀厓倒青天,下视白日晚。——唐·李白 【荅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 前有高山危,后有落日晚。 ——宋·梅尧臣 【送刁经臣归润州兼寄昙师】 翠眉新妇歌春愁,白马少年归日晚。——元·萨都剌 【江南春次前韵】 道逢樵客知去远,迟君不来三日晚。 ——宋末元初·戴表元 【春溪恶寄孙常川】 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风飕飕吹日晚。——唐·司马承祯 【荅宋之问】 崎岖到祠庵,高桧挂日晚。 ——元·刘诜 【石洞杂赋三首 其一 石洞】 空言不成欢,强笑惜日晚。——唐·李白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唐·李白 【天马歌】 渡口人争红日晚,沙边雁带碧烟横。——宋·陆游 【晚出偏门】 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 ——唐·杜牧 【西山草堂】 别筵寒日晚,归路碧云生。——唐·钱起 【送田仓曹归觐】 猎猎彩旗春日晚,不堪花外见秋千①。 ——宋·陆游 【园中杂书四首 其二】 西窗斜日晚,呵手敛残棋。——宋·陆游 【雪中二首 其二】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唐·张谓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袅袅清笳催日晚,萧萧新雁带寒来。——宋·陆游 【初冬二首 其二】 灾罢云日晚,心惊视听殊。 ——唐·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 移从今日晚,恨失去年春。——宋·刘攽 【金沙花】 信步哦诗忘日晚,因言契理觉春融。 ——宋·陈文蔚 【与周希颜游灵泉归途偶作】 满目奇观风日晚,一襟清兴不胜秋。——元·张弘范 【题池州九华山 其二】 鱼服每邀湖日晚,羽衣时拂洞云慵。 ——。 6.为什么古人经常说魏晋人物晚唐诗呢纵观历史能称得上真风流的,只有“魏晋人物晚唐诗”。魏晋的一切魅力都源于那个时代的名士。前有建安七子,中有竹林七贤,最后还有其集大成者--陶渊明。而竹林七贤又是最有具神秘色彩,留下最多传说,让后世之人最津津乐道的。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谈古论今,评论时政。他们其中抑或性情旷达且才高志远的才子,或者文采翩翩,或者官高名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喜高逸,嗜饮酒。魏晋士人的放浪形骸,因缘于乱世纷争、礼乐崩坏在心理上所造成的无尽的痛苦,是对世事洞彻之后所做出的无奈的抉择。酒成了魏晋名士的象征,同时因为魏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酒更成了中国浪漫主义文人的杯中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诗仙李白了,李白嗜酒众所周知,就连他的死也传说是晚上坐船赏月,因醉酒后跳进湖中“捞月”而溺死的。巧的是在李白之前被人们称为诗仙的曹植,曹子建同样也是嗜酒如命。而他正是魏晋风度的开创者之一。 文学,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晚唐时代,由于动乱末世的原因,人们普遍受到比初、盛、中唐时要远为严重的生老病死等来自现实生活的磨难,而作为读书士子的文人们,为了功名举业、仕宦前途,还要忍受比一般人更为沉重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种种心灵的痛苦,所以晚唐诗人更多的是与佛教结缘。佛教最基础的“苦谛”理论中的“人生是苦”的教义便深深切入了不少晚唐诗人的心灵。叹老嗟卑、伤时怨命甚至咒天骂地的声音充斥弥漫于诗坛。 晚唐诗风,一向被人视为颓废美的代表,在中国传统文评中,地位其实不高。但文字的华美与意境的优雅,也一向为人们所公认。特别是唐末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的问世,更在这一点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诗品本身的文字,也非常的优雅暧昧,成为后人关注争执的焦点。 所以,就有人以一种极为凝炼的总结方式将之美化,最后名之为“魏晋人物晚唐诗”。将一个群体的生命方式与一种诗风相提并论,这中间的审美趣味先就让人沉思不已。现代的审美理念告诉我们,当一种美成为一种象征意义而高悬的时候,他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就是,这种美是大多数人所欣赏赞叹的,第二则是,这种美同时又是大多数人所没法体验的。所有的欢喜赞叹,都只是一种逻辑推理,这当然也包括了正在说这话的这个我。事实上,任何事物美化成公式或是定理之后,这时候的美,其实已与当初的美的真实没有多大关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