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人生的三大进阶是那3句)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 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 不许也。 第一句:昨夜秋风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遥望天涯路。 就是说由景伤怀,思念远人的意思第二句:选自南宋柳永的《蝶恋花》 意思为: 人消瘦了,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悴第三句:千里迢迢不远万里寻找她都没找到,当我驻足停下来回头看的时候,她却站在灯光下繁华的地方别忘了选为满意答案啊。 2.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和普通版的区别《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是“给孩子系列”第三部《给孩子的古诗词》的进阶版。古典诗词大家、九十三岁的叶嘉莹先生,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能领会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感动和召唤,花费近一年时间,亲自为孩子选编、讲解、吟诵218首经典古诗词,推出《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书中根据诗词内容精心选配52幅中国古典绘画作品,并附有二维码,扫描即可聆听叶嘉莹先生逐首吟诵及讲解全书所有古诗词。 叶嘉莹先生为218首古诗词所作的讲解,包括作者生平的介绍、具体诗句的解释、单字的发音,以及诗词内涵的解读。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之外,文字浅白易懂、亲切自然,蕴含叶嘉莹先生对古典诗词的真诚热爱,以其独一无二的方式展现了古典诗词中生生不已、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 叶嘉莹先生亲自朗读、吟诵并讲解古诗词的音频尤为珍贵,聆听叶嘉莹先生纯正的古音吟诵,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独有的美感特质,掌握古典诗词的情意,伴随着声音,结合书本的阅读,领悟古典诗词中的那一份感动。 书中所选52幅中国古典绘画作品,与诗词意境相配,每一幅皆使用局部画面,呈现画面中最意趣盎然的细节,给读者欣赏中国古典绘画的另一种独特视角,与诗词、讲解、吟诵一起,引领读者真正走进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审美与精神世界。 《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是叶嘉莹先生为孩子们准备的一份心灵厚礼,文字、声音、画面融为一体,在诗教的传承中,带领读者们重返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神源头。 3.冀教版一至六年级语文书的古诗词,要全部的一年级上1、一去二三里 宋 邵雍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2、《静夜思》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江南》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4、《悯农》(其一) 李绅(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其二) 李绅(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然豆萁,豆在斧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年级下1、《池上》白居易(唐)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4、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3、《三字经》节选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4、《春晓》 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离离原上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云对雨绿对红雪对风 淡对浓 春对秋 树对草 夏对冬 鸟对虫二年级上1、《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山行》杜牧(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江雪》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忆江南》 白居易(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7、《独坐敬亭山》 李白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8、《咏鹅》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9、题画(清) 袁牧 :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10、《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二年级下1、《咏柳》 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春湖游 徐俯(北宋)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3、《绝句》(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村居》高鼎(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5、《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6、《劝学》 唐朝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7、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8、三字经节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三年级上1、《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夏日绝句》李清照(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4、就义诗(现代诗)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5、《山居秋暝》唐 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6、声律启蒙 节选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 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郏鄏鼎,武城弦,木笔对苔钱。 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 7、老子《道德经》节选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8、《观书有感》(其一)朝代:南宋 诗人: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9、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逢,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羊跪乳 鸦反哺 人之情 孝父母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敬承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 贻亲羞1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 魏征列传》三年级下1、春游 李叔同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2《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3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4、游园不值 :叶。 4.求诗词赏析好书人间词话《唐诗小札》《宋词小札》唐诗鉴赏辞典《杜诗镜铨》 1.《诗的八堂课》:中国人的世界是舌尖上的世界,中国人的诗也是舌尖上的诗 —— 中国人与生俱来地能够品味诗的味道。 中酒在中秋,杯中有湛湛古典。夜月如梦游,流光流水呀流年。 ——《中秋》 通往学诗入门与诗学进阶的八堂课: (1)博弈:写诗就是下棋? 下棋是理性上的竞争,奕棋型的诗人必须是精算师,要耐心地从众多的可能性中追求最佳。比如卞之琳。 (2)滋味:诗歌也许能给我们这个时代元素的甜,本来的美。 (3)声文:语音与某种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物性挂钩,这是公开的秘密。 (4)肌理:诗是活的有机体,可以全方位地感知,从滋味到味觉,到声音的听觉,再到肌理的触觉。 (5)玄思:“哲理诗”文本基本上跟包装纸一样,一打开就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哲理放在里面。 (6)情色:硕人其颀,衣锦褧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7)乡愁:哲学是一种乡愁,是一种无论身在何处都想回家的冲动。 (8)死亡:死亡是接近巅峰时刻的生命,“得到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 2.《谈艺录》:中国第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 《谈艺录》出而诗话亡。 —— 钱学专家陆文虎 唐诗以丰情神韵擅长,宋诗以筋骨思理见胜。 —— 钱钟书 《谈艺录》近130种诗话,500余种西方论著: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等。 十个文艺理论方面的问题:艺术创作的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妙悟与神韵、理趣、于山水中见性情、“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文章布置的“行布”、比兴风骚、曲喻、心手物相应、词与意的离合。突破“中体西用”的文化、思维模式 :站在中西文化、中西诗学的交汇点上来探讨普天下共有的“诗眼”、“文心”。 这种“打通”式的研究使得《谈艺录》成为中国诗话史上难以逾越的顶峰。 3.《冠英说诗》:收录了十余篇余冠英先生的文章,或考据,或分析,或讲解,或品读,有短有长,其主旨皆离不开一个“诗”字。 五十丝弦记逝年,庄生晓梦已如烟。诗人比兴容多义,无事纷纭议郑笺。 —— 余冠英有舂容大章,也有残丛小语: “博”有“大”义,雅也有“大”义,《世说新语》有“雅量”一门,雅量即是大量。“博”与“雅”相连成词是常见的,多识广闻谓之“博雅”,如《楚辞章句》谓淮南王“博雅好古”。 对于人品而言,像黄宪那样“汪汪若千顷波”方不愧“雅流”。对于诗文而言,有这样汪汪千顷的气象,也没有不雅的。 本书末尾加入了作者生前发表的小篇幅文章和古体诗作品。 4.《诗言志辨 经典常谈》:研究《诗经》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之作。 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廷及贵人的玩意儿。天下事物穷则变,变则通,诗也是如此。 因为这本书(《经典常谈》)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 叶圣陶《诗言志辨》:从“诗言志”的意念为中心。 研究言志、诗教、比兴、正变四条诗论的史的发展。《经典常谈》: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更为亲近、熟悉。 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 5. 《词谱律析》(全两册) :从格式到风格解读词谱之美,谱书专著中的全新体例尝试。 精选最为常用、最具特色之135调。 究词律词谱之变,体会词语之美。 既是一部常用调谱书,又是其律理论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辛弃疾词 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 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 晁冲之词——豆句在声律上往往给人一种激越、昂扬的感觉,即如一首歌曲唱到结尾前,要将声调挑起,推向高潮。这两个豆句之后,用一个六言句作结,便起到这种作用。 附解:仄韵格汉宫春此调还有“仄韵格”,如康与之《汉宫春·慈宁殿元夕被旨作》。此词句读,包括豆句等,皆与张先平韵体词完全相同,只是将字尾改作仄韵。 延伸阅读:诗词格律详解系列 《诗律详解》《词律综述》 6.《李清照诗词选》:近半个世纪研究“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集成”之作。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代词宗”夏承焘说“易安心事岳王知”,乃是指李清照与爱国名将岳飞有着同样的江山社稷之虑。 本书更贴近李清照的种种内心隐秘,从而绎出李易安的诸种“心事”——在作者四十年间有关李清照的十余种撰著中,陆续考证出其幼年失恃、党争株连、婕妤之叹,以及终生无嗣的庄姜之悲等等十余桩“心事”,提出了多种新人耳目的独到见解。 延伸阅读: (1)古代诗词典藏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