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 简介(简单点200字)流行于宋代的一种歌曲形式。 它在文体上的特点是长短句相间,这同唐代以五、七言为主的齐言诗歌不同。现在所见到的宋词有各种各样的“词牌”,如〔水调歌头〕、〔满江红〕、〔念奴娇〕等,每一支词牌,都有不同的格式。 全曲的句数、各句的字数、每字的平仄,都各有定格。这种定格,是由曲调的结构所决定的。 后人按照这些词牌填词时,必须遵守这种词格,就是为了让这些新填的文词能按传统的曲调歌唱。宋词对后世戏曲有很大影响。 南北曲的形成,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宋词的艺术传统。南北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曲调,来源于宋代的词体歌曲。 而南北曲开始采用的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结构形式,最初也是在词体歌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求20首宋词鉴赏,字数大约在200字左右1.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山鸥,一身都是愁。 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属。 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立即推荐稼轩为“仓部郎官”。写此词时,叶衡尚未作“丞相”,题目云“为叶丞相赋”,是后来追加的。 开篇即用拟人手法,说“青山”想和“高人”说话,“联翩战马来无数”,是说“青山”心情迫切,象千军万马一样接连不断地向人跑来。山头的云雾飞跑,看去似乎是山在跑,稼轩造句,堪称奇绝。 “细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这两句说,山间云雾在徘徊,(人)盼望降雨却始终没有盼来。 这里描写山间烟云滚滚,山雨欲来的情景,但雨没有盼到,他不免失望。这里显然是借“青山”、“烟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词人壮志未酬,盼望与志同道合的“高人”共商国事,希望抗战高潮到来……这一切最终并未实现,他不免怅然若有所失。 下片紧承上片,集中写“愁”。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这两句大意说,人们都说头发是因为忧愁而变白的。 可以想见,词人因忧愁国事,此时头发可能白了不少,虽然他这一年不过三十五岁。“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结尾两句,诙谐有趣,而寓意颇深。他看到那满山雪白的沙鸥,由白发象征“愁”,想到沙鸥“一身都是愁”,乃至拍手嘲笑,这或者有“以五十步笑百步”之嫌。 事实上当抗战低潮之际,有些人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完全绝望,而辛弃疾对敌斗争的信心始终并未泯灭,这就难怪他嘲笑那“一身都是愁”的沙鸥了。 本词设喻巧妙,想象奇特,写“青山”、“烟雨”有雄奇的色彩和奔腾的气势。 作者深沉的思想、胸中的抱负和愤懑,都在写景中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2.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 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这首小令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约写于公元1203年。其时正当他南归后第三次出仕前,赋闲居住在江西铅山的瓢泉。 这一带的山山水水,特别是“雨岩”的风景,深深打动了他,因此他的笔下不乏对大自然的种种描绘,数量不算太多,但气象万千,别具一种情趣和境界。 写作本词的时候,辛弃疾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但仍壮心不已,希冀早年就立下的统一祖国的宏伟理想得已实现。 此时他的好友陈亮已经去世,朱熹也在“庆元党禁”事件中丧生,稼轩深感知音难觅,再也遇不到陈、朱那样的好友了,不免感慨万端。小令在描写“雨岩”景物的同时,寄情于山水,抒发了这种思想感情。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畹”,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三十亩为一畹。 首句化用屈原“余既滋兰之九畹兮”(《离骚》)句意,说明兰花怒放,绚丽多采,但“空谷无人”,也就只能自艾自怨了。“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泠泠”,声音清脆。这两句说,“宝瑟”纵使弹使弹奏出清脆悦耳的古典名曲,但也难觅“知音”,实际上是词人自叹陈亮、朱熹过世之后,很难找到知心朋友,因此心情孤寂苦闷。 过片之后,进一步抒发迟暮伤感之情,与上片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冉冉年华吾自老”,“冉冉”,慢慢地。 作者自叹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老了,“何处寻芳草?”“芳草”与上片的“知音”相呼应,意思相同,这样就使全词的思路贯串一气,意境也更觉深远。“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累”,本指绳索;“石龙”,指石龙风,是一种打头迎风,如飓风之类,宋孝武帝《丁督护歌》云:“愿作石龙风,四面断行旅。” 稼轩反其意而用之,感慨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到处碰壁,特别是他恢复故国的理想不得实现,他的一言一行无不受到阻碍,更使他觉得如同碰上了打头逆风。结尾两句,以含蓄委婉的手法,述说人世道路曲折艰难,词人郁结胸中的愤懑不得发泄,哀惋欲绝。 本词在看似平淡的景物勾勒中寓有深意。全词又多用象征手法,抒写自己难觅志同道合的伙伴、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情。 有意境蕴藉含蓄,意近而旨远的特色。( 3. 忆王孙 秋江送别,集古句。 辛弃疾 登山临水送将归。悲莫悲兮生别离。 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 惟有年年秋雁飞。 集古人句是一种再创造。 不同或同一古人作品中的句子,碎玉零琼集成一首诗词,不但要结构妥贴风格统一内容有新意,还要音节浏亮琅琅上口回肠荡气。这首《忆王孙》,表现空寞寥廓与天地秋江同在的莫可解脱的永恒悲哀,非仅别离而已。 五句皆有出处,从《楚辞》到唐宋,可见所归纳是传统的共同悲哀。所集非随手拈来,因才高不觉锻炼贯串之迹。 《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首句隐括《秋声赋》全部内容。《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是第二句包括与悲哀对应的欢乐。“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 (《九日。 3.100到200字之间的宋词宴山亭 赵佶 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 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 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木兰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 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 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千秋岁 张先 数声鶗鳺,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 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菩萨蛮 张先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 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醉垂鞭,张先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 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一丛花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 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 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月落红应满径。 青门引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清乐平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清乐平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木兰花 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木兰花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栏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木兰花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踏莎行 晏殊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4.宋词 简介(简单点200字)流行于宋代的一种歌曲形式。 它在文体上的特点是长短句相间,这同唐代以五、七言为主的齐言诗歌不同。现在所见到的宋词有各种各样的“词牌”,如〔水调歌头〕、〔满江红〕、〔念奴娇〕等,每一支词牌,都有不同的格式。 全曲的句数、各句的字数、每字的平仄,都各有定格。这种定格,是由曲调的结构所决定的。 后人按照这些词牌填词时,必须遵守这种词格,就是为了让这些新填的文词能按传统的曲调歌唱。宋词对后世戏曲有很大影响。 南北曲的形成,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宋词的艺术传统。南北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曲调,来源于宋代的词体歌曲。 而南北曲开始采用的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结构形式,最初也是在词体歌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5.200字左右的诗词故事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李商隐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据说是诗人在巴蜀的某个雨夜写给自己远在长安的妻子。 其实。他所期待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已经永远不会到来。 因为几个月前,她便在长安孤独地死去。 知道谜底的你,重读此诗是怎样的感觉呢。 补。 李商隐的妻子王氏,是王茂元的女儿。 我们不知道这份爱情对于政治的影响,只知道李商隐背叛了对他有深恩的令狐綯父子,然后娶了王氏。 说得煽情一点。他拿自己的过去,换来了这个女人。说得功利一点,这曾是他仅有的维系。 无论怎么说,他是很爱她的。 SO,诗中的那个人已经永远消失于世上了。他还一无所知地在长夜中写着深情的憧憬。 6.求十首古典诗词鉴赏(100到200字)龟虽寿 魏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téng)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诗中 “ 老骥伏枥 ”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 “ 犹有 “ 终为 ” 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 “ 老骥 ”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 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 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融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 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 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上面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这从李白集中另两首诗的标题《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可以推见。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说他“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可见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龙标即今湖南省芷江县。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夜雨寄北①(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③话④巴山夜雨时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 7.200首短的宋词如题 谢谢了http://www.shigeku.org/shiku/gs/songci.htm 宴山亭 赵佶 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 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 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木兰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 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 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千秋岁 张先 数声鶗鳺,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 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菩萨蛮 张先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 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醉垂鞭,张先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 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一丛花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 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 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月落红应满径。 青门引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清乐平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清乐平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木兰花 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木兰花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栏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木兰花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踏莎行 晏殊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蝶恋花 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凤箫吟 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长 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 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 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 朱颜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