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卫衣可贵

1.有关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诗句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萧何只解追韩信,岂得虚当第一功?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2.唐诗如山,宋词如水作文800字

人生如歌,美丽甜蜜,悦耳动听;人生如诗,意味深长,表达真挚;人生如画,绚丽多彩,美不胜收。而我说,人生如水,奋斗不息,澎湃豪迈。

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然而也只有水能够百折不挠地滴千万滴,最后穿破巨石。这说明日积月累的重要性,以及百折不挠,始终如一的奋斗态度。人生如这水一样,应该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说明我们应该不断运动,拼搏,才能进步。然而,从另一面来说,这足以说明水的不懈坚持,努力,毫不放弃。人生如这水一样,应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才能成功。

河水顺着沿岸不断向前流淌,永不停止并且推动碎石,树叶向前走。反映了水的可贵精神:乐于助人奋斗不息。人生应具有这种博**怀:自强不息,帮助别人。

水能冲刷污垢,不仅自己清澈透明,同时无私地洗去别人的污秽,使别人也白净靓丽。人生如同水一样,应怀有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水在向前流动,遇到阻碍时,会积极调整

3.唐诗意思谁能帮忙解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歌的一开始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中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整个画面呈现出浓重的色调与强烈动感,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透过这种不同寻常的景象描写,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

接下来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是作者对正在紧张劳作的冶炼工人的正面描写,赧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李白对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而生成了一个全新的诗歌词汇赧郎,用来表达他对眼前的辛勤工作的劳苦大众的由衷的钦佩之情,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给了本来就十分敏感的诗人以强烈的内心震撼,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4.唐诗宋词元曲各一首

唐诗:《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元曲:《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名言:1.成功不要紧,失败不致命。继续前行的勇气,才最可贵。------丘吉尔

2.幸福并不仅仅取决于拥有多少钱财,而在于成功的喜悦和创造活动所带来的心灵震颤。-------罗斯福

3. 智慧、勤劳和天才,高于显贵和富有。-------贝多芬

5.陈子昂在唐诗史上有什么贡献

1、人物贡献 《感遇》诗38首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 《登泽州城北楼宴》、《登幽州台歌》 《观荆玉篇》、《喜马参军相遇醉歌》 、《度荆门望楚》 、《晚次乐乡县》、《送魏大从军》等。

2、人物简介 陈子昂(约659~约700),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

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3、人物评价 在初唐到盛唐诗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陈子昂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时人和后人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陈子昂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所追求的充实,刚健的诗风,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

6.唐诗300首有哪些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卓越代表。

唐诗卷帙浩繁,一般人自然无法也无必要全部览阅。编选唐诗者自唐人元结《箧中集》始,历来已逾百家,著名的如王渔洋《唐贤三昧集》、沈德潜《唐诗别裁集》等。

但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无疑还是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300首》。 选诗是最需学识、见识和胆识的学问。

没有高明的鉴赏眼光和鉴识水平的选本,必然不会为人所接受,更不会广泛流传。那么,《唐诗300首》之所以成功,原因何在呢?对于这个问题,论者往往从《唐诗300首·蘅塘退士原序》考察,认为《唐诗300首》的成功主要在于其通俗性。

诚然,通俗是该选本特色之一,也是为广大群众接受而得以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但仅此一点,显然有失偏颇,也低估了孙洙对唐诗的鉴识水平。

我们不妨从《唐诗300首》中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列一个简表,从中我们便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孙洙的选编原则和标准,体会他对唐诗的精到见识和深刻认识。 《唐诗300首》共选诗人77家、诗作313首。

从诗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看,上至帝王卿相,下至士子布衣乃至僧侣娼妓,都有一席之位,反映出编选者比较博大而公正的心胸。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孙洙在此表现出他独到的见识,所选的都是艺术性比较高的作品。

艺术水准的高低,是他编选的最重要的尺度,并不因诗人的身份和名气而决定其是否入选。王之涣在《全唐诗》中仅存诗6首,而《登鹳雀楼》、《凉州词》两首入选《唐诗300首》;金昌绪在《全唐诗》中仅一首《春怨》,也入选《唐诗300首》;杜秋娘《金缕衣》亦入选《唐诗300首》。

《唐诗300首》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诗体完备。编选者就是从诗体角度对诗进行抉择的。

我们已经发现,各种诗体本身有内在的规律,对内容的表达很有影响。诗人的精神气质、由精神气质而形成和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诗的内容、题材,都与诗体有很大的关系。

在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孙洙特别注重选诗的多少与诗人所擅长的诗体的最高成就相契合。 各诗体均擅长的诗人有孟浩然、王维、岑参、李白、杜甫、韦应物、白居易、柳宗元、李商隐诸人。

他们都是大家、大手笔,所以各体均擅长。 律诗写得最好的是杜甫,在所选39首诗中,律诗占了23首。

另一擅长律诗的诗人是李商隐。而李白则擅长古风,其古风所选数目在编选总数中占一半强。

另外,陈子昂只选七古一首,韩愈只选七古4首。这三人的性格中都有豪侠、慷慨激昂、正气浩然的特征,他们需要自由地悲歌和高歌,而古风这种诗体便较能表现这种性格,所以他们的创作以古风的成就较高。

而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故长律诗。他是戴脚镣跳舞的人,尊儒崇王,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发挥,所以在有较大束缚的律诗上用功最深,在束缚下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故律诗最契合其性格和精神。

这种诗体和风格的关系孙洙已经注意到了。 从语言形式上看,王维的29首诗中五言诗占了19首,反映出他较擅长五言诗;而孟浩然入选的15首诗中仅一首非五言诗,说明他对五言诗的造诣特别精深。

而李颀则相反,所选7首诗均为七言诗,反映他特别擅长七言诗体。这些都是为他们的创作成就所证明的了。

再说乐府诗。《唐诗300首》中乐府诗最多的是李白,成就也很高。

而白居易虽然倡导“新乐府”运动,并亲身实践创作了大量乐府诗,但成就并不很高,所以白居易的乐府诗没有一首入选。而白居易声誉最巨的两首七言古诗《长恨歌》、《琵琶行》全都入选,从而使他成为77位入选诗人中字数最多的一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洙对唐诗确有精到见解。 从时代看,盛唐诗人个个擅古风,中唐渐渐减少;而到晚唐,古风已极为衰微、几近无存。

相反的是绝句的命运:盛唐较少,中唐渐渐增加,到晚唐则蔚为大观了。这和时代的特征是暗相契合的。

盛唐气象宏大,人人都希望建功立业,个个慷慨激昂、壮怀激烈,自由地表达胸襟,所以诗人们自觉地选择了古风这一诗体,因为只有古风最能顺畅地表达他们的精神和气概。而到了晚唐,情况大为改观,生活日趋庸俗、追求逸乐,所以精致的绝句便大派用场,成为时尚所趋。

从纵的方面看,古诗入选最多的是李白、杜甫,次为王维、韦应物;五律以杜甫为最,次则王维、孟浩然;七律除杜甫外,则以李商隐独占鳌头;五绝王维最好,七律则以杜牧、李商隐为佳。这些在上表中均一目了然。

可以说孙洙对诗人擅长的诗体有很深体会,他的编选基本上是和诗人的实际情况相符的。 孙洙的编选原则是从纯艺术的角度,注重诗歌的形式和音律特征,再联系于此相关的内容,精选其“脍灸人口之作”中“其尤要者”,都是些晶莹圆润的珠玉汇录而成。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300余首唐诗题材多样、情感殊异、风格不一。有诗画交融、恬美静谧的田园山水诗;有气象雄阔、浪漫瑰奇的边塞诗;有像《长恨歌》、《琵琶行》之类的宏篇巨构;也有“红豆生南国”之类的精致婉转的小诗;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的沉郁雄浑的慷慨悲歌;亦有“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轻快有趣的喃喃情语……如此等等,各种题材、各种情感的诗作都汇入其中。

当然,《唐诗300首》不选排律。

7.、陈子昂对唐诗的发展贡献

是陈子昂由故乡东行入京,在襄州乐乡县留宿时所写的一首抒发羁旅之情的五律.顾璘曰:“无句法,无字法,天然之妙”。

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陈子昂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

从他的许多政论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例如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曾经对诸羌的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加以愤慨的指责。

《资治通鉴》引用他的奏疏、政论有四、五处之多。王夫之《读通鉴论》认为陈子昂“非但文士之选”,而且是“大臣”之材,这是完全正确的。

他的政治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 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曾经提出了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 在唐诗发展史上,陈子昂这篇短文好像一篇宣言,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我们知道,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

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

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

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初唐四杰”等诗人的积极努力,新风格的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诗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

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

《感遇诗》三十八首,正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这些诗并不是同时之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

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现实性很强的边塞诗,例如: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

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籍籍天骄子,猖狂已复来。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

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这是他从征塞北时的作品,诗中对将帅无能,使边民不断遭受胡人侵害的现实,深表愤慨。

在从征幽州时所写的“朔风吹海树”一篇中,又对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遭到压抑表示深刻的同情。 “丁亥岁云暮”一篇更明白地揭发了武后开蜀山取道袭击吐蕃的穷兵黩武的举动。

这些内容都初步突破了泛拟古题的边塞诗传统风气。他对武后内政方面的弊端也有所讽刺。

在“圣人不利己”一诗里,他指责了武后雕制佛像、建造佛寺,浪费人力物力的佞佛行为。在“贵人难得意”一诗里,他更勇敢地讽刺了武后对待臣下时而信任、时而杀戮的作风。

从这些现实性很强的诗篇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的政治抱负和他的诗歌革新主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的那些感怀身世的诗,也写得很动人: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这里,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沉的苦闷,借楚辞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意境,宛转蕴藉地表现出来。但是,他这种苦闷,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又转为愤激慷慨之音。

如: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到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感遇诗》里也有一些叹息人生祸福无常,赞美隐逸求仙,发挥佛老玄理的作品,例如“市人矜巧智”、“玄天幽且默”等篇,都有浓厚的佛老消极思想。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

这几首诗是他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时候写的。卢藏用《陈氏别传》说: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

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

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

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

他在《蓟。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