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王乐府是谁的合称中唐诗人张籍和王建所作的乐府诗并称为“张王乐府”。 明代胡应 麟《诗薮》以“元白长篇,张王乐府”并称。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重要 成员,他们创作的乐府诗,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的优良传统, 以短篇七言歌行体为主要体裁,揭露并#击统治阶级的荒淫暴政、穷兵黩 武,以及藩镇混战的罪恶,同情广大人民遛受剥削、压迫的不幸遛遇,题 材广泛,主题深刻。 他们善于运用比兴、白描及对比、映衬等手法,通过 典型的事件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主题,在诗篇结尾处用重笔突出主题,语 言通俗凝练,韵律变化多端,形成了一致的诗风。相比而言,王建诗的题 材较张籍要广阔,描写也比张籍诗更细腻含蓄,口语化程度更离;张籍诗 的言辞则比王建诗典雅。 王建的五、七言近体诗,其中有一部分抒写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 宦况的诗作,因为源自真实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所以能“感动神思,道人所不 能道”。但这些诗往往表现得消极颓废,缺乏明显的艺术特色。 王建的绝句清 新婉约,多传世之作。此外,王建还写过《宫中三台》和《江南三台》等小 令,是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 2.唐诗人张籍怨妇吟的内容张籍(767?-830?),唐诗人。 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他对文学社会作用的认识,与白居易相近。 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有《张司业集》。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 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 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 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如《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 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 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3.中唐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赋得古原草送别 琵琶行 并序 长恨歌 宫词 贺雨 题岳阳楼 读张籍古乐府 哭孔戡 凶宅 梦仙 观刈麦 题海图屏风 羸骏 废琴 李都尉古剑 问刘十九 云居寺孤桐 月夜登阁避暑 初授拾遗 赠元稹 哭刘敦质 答友问 杂兴三首 宿紫阁山北村 读《汉书》 赠樊著作 蜀路石妇 折剑头 登乐游园望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感鹤 春雪 高仆射 白牡丹 和钱学士作 赠内 寄唐生 伤唐衢二首 问友 悲哉行 紫藤 放鹰 慈乌夜啼 燕诗示刘叟 采地黄者 初入太行路 邓鲂、张彻落第 送王处士 村居苦寒 纳粟 秋池二首 夏旱 谕友 丘中有一士 新制布裘 杏园中枣树 寄隐者 放鱼 4.秋思 张籍 赏析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张籍 张籍(767?-830?),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他对文学社会作用的认识,与白居易相近。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如《采莲曲》、《江南曲》。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褥。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参考资料:/view/16858.htm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