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昭君出塞有关的诗句

1.有关王昭君的诗句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两人都对昭君出塞,墙予无限的怜惜与感叹。另外还有: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

王安石也有吟咏王昭君的诗,他另创新意,不落俗套,认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如: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此外欧阳修的“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也与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青家”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

2.关于昭君出塞的诗篇有么,

于阗采花 李白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明妃曲 王安石作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琴曲歌辞·明妃怨 杨凌作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驮弦管向阴山。

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沁园春 刘克庄作天造梅花,有许孤高,有许芬芳。

似湘娥凝望,敛君山黛,明妃远嫁,作汉宫妆。冷艳谁知,素标难亵,又似夷齐饿首阳。

幽雅意,纵写之缣楮,未得毫芒。曾经诸老平章。

只一个孤山说影香。便诏书存问,漫招处士,节旄落尽,早屈中郎。

日暮天寒,山空月堕,茅舍清於白玉堂。宁淡杀,不敢凭羌笛,告诉凄凉。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欧阳修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昭君怨 白居易作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赋昭君冢 张祜万里关山冢,明妃旧死心。恨为秋色晚,愁结暮云阴。

夜切胡风起,天高汉月临。已知无玉貌,何事送黄金。

听琵琶 许浑欲写明妃万里情,紫槽红拨夜丁丁。胡沙望尽汉宫远,月落天山闻一声。

咏史诗·汉宫 胡曾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梦李白诵竹枝词三叠 黄庭坚一声望帝花片飞,万里明妃雪打围。马上胡儿那解听,琵琶应道不如归。

3.有关昭君出塞的句子

明妃曲(其一) 宋·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明妃曲(其一) 宋·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嫱》(《西京杂记》) (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其形,案图召幸。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巨万。

庾信《昭君辞应诏》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

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李白《王昭君》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王昭君》另一

昭君拂玉鞍,上马蹄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骆宾王《王昭君》

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4.有关王昭君的诗句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两人都对昭君出塞,墙予无限的怜惜与感叹。另外还有: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

王安石也有吟咏王昭君的诗,他另创新意,不落俗套,认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如: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此外欧阳修的“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也与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青家”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

5.昭君出塞的诗句

望采纳

怨词

朝代:西汉

作者:王嫱

秋木凄凄,其叶萎黄。

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

既得开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残。

志念抑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食,心有回徨。

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且悠长。

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昭君

朝代:唐朝

作者:上官仪

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

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

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

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昭君怨

朝代:唐朝

作者:卢照邻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王昭君

朝代:唐朝

作者:崔国辅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

王昭君歌

朝代:唐朝

作者:刘长卿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 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 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昭君怨

朝代:唐朝

作者:白居易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 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王昭君

朝代:唐朝

作者:李商隐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昭君墓

朝代:唐朝

作者:常建

汉宫岂不死,异域伤独没。

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

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

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

6.【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出塞的路上,有没有描写的

《汉书 卷九十四下》关于昭君的记载 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后汉书》关于昭君的记载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沉鱼落雁”的典故 传说“昭君出塞”时,王昭君行于大漠途中,悲怀于自身命运和远离家乡,因而在马上百无聊赖,弹《出塞曲》.而天边飞过的大雁,听到曲调的幽怨和感伤,肝肠寸断,纷纷的掉落在地.因而“沉鱼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戏曲中多安排她奏毕后投江自尽以留贞名.一些描写昭君的诗句 唐代杜甫:“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宋代王安石《明妃曲》:“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清代耆英:“忆昔出宫闱,志在不负主.挥手去遐荒,非死无以处.曲弹马上调,肚肠向谁吐!声泪动天地,名独垂千古.边草伴芳魂,红颜与朽骨.何使若有神,一杯万世睹.王嫱有青冢,炎刘无寸土!要知作诗人,还应处其苦.” 民国李廷玉:“奇策安边付女流,琵琶一曲自千秋.寒凝青冢烟犹惨,声咽长河水带愁.忍辱岂为胡地妾,论功羞死汉关侯.炎刘一尽单于没,剩有昭君土一抔!” 现代**提昭君墓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7.《昭君出塞》诗学问

>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趁着如今人马不喧哗, 只听得啼声得得, 我想凭着切肤的指甲 弹出心里的嗟呀。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这儿没有青草发新芽, 也没有花枝低桠; 在敕勒川前,燕支山下, 只有冰树结琼花。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我不敢瞧落日照平沙, 雁飞过暮云之下, 不能为我传达一句话 到烟霭外的人家。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记得当初被选入京华, 常对着南天悲咤, 那知道如今去朝远嫁, 望昭阳又是天涯。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你瞧太阳落下了平沙, 夜风在荒野上发, 与一片马嘶声相应答, 远方响动了胡笳。

又一首新歌律诗的代表之作。 每节字数相等,句式相同,押相同韵。

更为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古典情调。正如沈从文所言,朱湘的诗是“古典”与“奢华”的。

而在本文中,这种古典美是如何营构的呢?笔者试图探究这一问题。 首先,便是形式上的。

新格律本身既是一种新的古典主义。 平仄与韵律总是承继传统、对抗现代的。

其次,便是意象。昭君出塞当然是古典题材。

敕勒川、燕支山、落日照平沙、雁飞暮云下等,皆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代表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再次,情调是东方的。

下面具体解析: 随着人马喧哗声的远去,“我”渐入孤寂,相伴的只有马蹄得得之声,积郁已久的苦闷是否可以通过琵琶的弹奏来缓解呢? 青草发新芽与花枝低桠,也许能给孤苦寂寞的异客带来些微的慰藉与暖意,但没有,目之所及,只有冰树、琼花的荒凉与冷漠。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不再。在寒冷的季节,这片大地只有空旷、苍凉、肃杀。

这一小节以静景写死寂、冷漠的氛围。 在第三小节,诗歌的世界终于出现一丝暖色。

“落日照平沙”与“雁飞过暮云之下”暗藏玄机。 “落日照平沙”语出宋朝戴复古的《江村晚眺》: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可见,《江村晚眺》抒写的是一种平静、闲适的江村生活。

再此处运用,似乎给诗添一点暖色,实则不然。“我”不敢看落日照平沙。

因为那会使我想起故乡生活的美妙。——在记忆中,家乡的傍晚总是平淡、悠闲而醉人,是许多人乡愁的落脚之处。

有暖意而不敢接近,更显现实的残酷无情。——不敢看“落日照平沙”,实则是不敢、不愿接触、直面这个冷冰冰的现实。

这个永远无法醒来的梦。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雁”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再如: 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清照《一剪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温庭筠《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在此处,见雁飞暮云下,乡愁遂更加浓郁。

虽有“鸿雁传书”的传说,但现在的雁儿却不能为我传达一句话,到那遥远的故乡。此节,以暖色写悲情。

第四节,与“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初被选入京华,即“悲咤”不已。

“哪知道”现在却又远离朝廷,离家也更远了,自是悲上加悲,难以言说。 。

只说一句“望昭阳又是天涯”,犹如识尽愁滋味的曾经少年,扭过头去,却道“天凉好个秋”。 每节均以“琵琶呀,伴我的琵琶”领起,加之局势错落有致,形式本身即给人以一唱三叹的效果。

如悲泣、似倾诉。太阳落下了平沙,夜风带来马的嘶鸣。

更显环境恶劣与主人公的悲苦。远方响动的胡笳,昭示了目的地的接近、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这,才刚刚开始。

是否到时连悲咤的机会都没有了呢? 诗人对一小女子心理的深刻、细腻的描写,仿佛昭君再现。人文关怀精神彰显,浓郁的东方情调在新诗中魅力不减。

上一篇
左缘唐诗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