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李白描写道教的诗句

1.李白的道家思想体现在哪些诗句中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又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

他笔下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

2.赞美道教/道家的诗句和文章

zt

诗仙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不需多想,无需多问,只有李白才能够写出如此飘然若仙的诗句,只有李白才能够白发三千丈却独立壶口看滚滚黄河奔流不息在自己脚下,却会心地发出如三千年的孔圣那样至悲,至情,至理,至道的叹息。逝者如斯!!黄河长江之水或许会奔流到海,难以回复,然而李白,站在大河之畔里李白确实永远的凝固了,凭借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叹息,他永远的凝固在了后人的心中。不为时间所动,不为岁月所摧。

于是乎,李白一直在壶口边就这么站着、站着。在人们心中站了几个世纪、站了几个千年。人们说那是羽化而登仙,于是后人称其为诗仙。

作为,诗仙,自然有道,得道。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述说了李太白,这位青莲居士全部的道行。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首区区三百字的长诗叙述了乘白鹿访名山,飞渡镜湖,梦游天姥的超凡境界。仅以梦游为题,只是在题目上就为自己开拓了一片足够大,足够广阔的想象空间,尽情发挥、翱翔,正是万物归我心,我新生万物的仙家境界。只是在这一点上就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于白鹿,青崖则突出了李白作为一个求仙访道之士的身份。而最后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3.李白诗歌与宗教文化

摘 要:诗人以诗传精神,“诗仙”李白的道教思想极重这一点在其诗歌中体现无遗。

士生当以治国为任,诗人的大鹏之志却包含着浓烈的道教思想;记灵丹砂之术的诗歌在诗人作品中占有重要一席;诗人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特色上都蕴含着道教精义。 关键词:诗仙;诗歌;道教;大鹏之志;丹砂之术;道法自然 中国古代文学以十斗分,诗歌独取其八,而其中唐代诗歌又占八中之六七。

大唐盛世,诗歌人才更是若星辰。 诗写黎民苍生之艰辛,冠之杜甫以“诗圣”;心向枯灯厌红尘,冠之王维以“诗佛”;笔自神来功从鬼斧,冠之李贺以“诗鬼”。

那么,被后尊为“诗仙”的李白又是怎样以“仙”名?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天宝年间翰林学士,又称“李翰林”。李白早年,受儒道侠纵横各种思想影响,但浸淫道教至深。

他终身学道,孜孜不倦,炼丹、受篆,甚至“余尝学道穷冥梦,梦中往往游仙山”。 道教,五千年文明的亲骨肉,是从古代的鬼魂崇拜发展而来的,便它又不仅仅是鬼魂崇拜,而是掺杂了秦汉时期的神仙信仰和黄老道术而成的。

道教的最终目标是“得道成仙”,它认为,通过修道,使人返本还原,与道合一,就可以成为神仙。道教修行有一系列的道功、道术。

道功指修性养神的内养功夫,如清静、寡欲、抱朴、养性等;道术指修命固本的具体方法,如吐纳、辟谷、神丹、符篆、斋醮等。 李白重道,有诗史可考。

同代有: 谪仙游梁园。魏颢《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 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崔成甫《赠李十二》 后人歌咏有: 诗中日月酒中仙,平地雄飞上九天。

殷文奎《经李翰林墓》 谪在人间凡几年,诗中豪杰酒中仙。李俊民《李太白图》 醉别蓬莱定几年,被人呼是谪神仙。

李东阳《李太白》 李白本人对于他人美誉也深以为然,其诗云:“谓我是方朔,人间落风星。”《留别西河刘少府》。

一、大鹏之志与道教 儒家八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治国平天下为矢的大鹏之志,粗略看来似是与道教信仰毫无关联,但在《大鹏赋》里却完美结合。

开元十三年,少年就曾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巢居数年,不迹城市”的李白离开蜀地。此时的李白胸怀“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功业热情,而恰巧遇到了一个人,一个道人。

道人叫司马承祯,既为道教大师,又是隐逸高人,先后受到武则天、睿宗、玄宗多次征召,并且受到极高礼遇,但他每次都推辞还山。司马承祯以道人的身份而得恩朝廷知遇的事实,极大地激发了李白的功业热情。

《赋》有《序》,《序》称:“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这个称赞李白的道人真是对李白了如指掌,他知道李白夙志在隐逸,因而称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言谈之间,相知已深,遂结为莫逆。

《大鹏赋》以《逍遥游》之大鹏为基,描绘其“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极尽浩荡夸诞之辞。如果《大鹏赋》仅仅描写大鹏“水击三千里”,那么它只能算是唐朝的《逍遥游》。

《大鹏赋》传在寄寓了李白“一鸣惊人”的功业幻想的同时,写道:“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郯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

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势所射,余风所吹,溟涨沸渭,岩峦纷披。”

大鹏的下落代表了李白愿在“终与安社稷”之后“蓬莱顶上行”,“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正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华,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 大鹏“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应了司马承祯:“夫道者,神异之物,灵而有性,虚而无象,随迎不测,影响莫求,不知所以然而然,通生无匮谓之道。”

在司马承祯看来,李白已是得道之人。 李白“黄金白璧习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不屈己,不干人”,“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追求精神自由独立的人生理想深深吸取了道家精义。

《大鹏赋》统一了李白的大鹏之志和隐逸之思,是李白人生理想的形象寄托。 二、丹砂之术与道教 天宝三年,大鹏之志化为泡影的李白被“赐金还山”,并离开长安后,索性认真地传授了《道篆》,取得了道人的身心份证明。

此时的李白人生理想单剩一个隐逸之思,他道切的希望通过修道成仙。丹砂之术身为修道的捷径,自然成为李白的首选,有诗为证: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原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无以墨绶苦,来求丹砂要。 强烈的炼丹愿望促使李白各方寻求丹砂之术。

唐代道风盛行,服食炼丹之风甚盛,载有炼丹之术的经书自是不少。李白极有可能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阅读到炼丹的经书,然而丹砂之术只有经书,没有前辈而授,是非一般人所能为的。

李白是幸运的,在此关键之际,有人授之以丹砂之术:“吾希风广成,荡漾得也,表受宝决,为计六帝之外臣。” “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

当餐黄金药,去为紫阳宾。”李白是很以此为傲的,“。

4.急:道家思想在李白及其作品中的体现.说得越多越好.重酬

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表现出五个特点:

第一,“我独异于人”的自豪感。每一个人都是异于其他人的,李白的这种性格特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很容易得到读者的共鸣。

诗句: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

第二,“功成身退”的理想。每一个人都有建功立业的理想,中国的历史传统,人们更希望留下“功成身退”的好名声。但事实上“功成”本身就是极其艰难的事情,“功不成”便已经垂垂老矣。李白的此类诗歌,更说出了人们的心里话。

诗句:

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书情赠蔡舍人雄》)

眉如松雪齐四皓,调笑可以安储皇。君能礼此最下士,九州拭目瞻清光。(《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第三,对大自然的热爱。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产物。在大自然中,阅读李白描写大自然的诗句,给人归属感和美感。

诗句: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第四,对自由自在神仙生活的向往。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质。

诗句:

《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五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灿然启玉齿,受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世与人别。

第五,“断章取义”的壮阔意象。比如,李白诗中的“水”和“鹏”的意象,已经不是老子庄子的原有意象,给人雄壮豪放的美感。

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5.李白早年的诗

李白最长的诗是: 【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

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

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

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

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心知不得意(一作语),却欲栖蓬瀛。

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

蹉跎(一作苍茫)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

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

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

欢娱未终朝,秩满(一作解印)归咸阳。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

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

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

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

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

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

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 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

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

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

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

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

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

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

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一作烦)。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

窥日(一作光)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

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 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

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 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

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 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

登楼(一作台)坐(一作入)水阁,吐论多英(一作奇)音。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

谓我不愧君,青鸟(一作鸾)明丹心。 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

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 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

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

连鸡不得进,饮马空夷犹。 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

6.唐之韵写李白的解说词

一代诗仙李白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光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据记载,他出生在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在今天吉尔吉斯坦北部,大约五岁时才迁到这里。他父亲叫李客。

“客”可能是是对外地人的称呼,表明他们不是当地人。据李白自己说,年轻时漫游扬州一带,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后人据此推断,他父亲应当是个腰缠万贯的大商人。李白生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表山绿水的芬芳。

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山水碧蜀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诗歌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之韵

7.李白写的诗

自巴东舟行经 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江行几千里。

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

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

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

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

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舟壑。

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

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

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

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

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

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

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

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

挥策还孤舟。 九日登山 渊明归去来。

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

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

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

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

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

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

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

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

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

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

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

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

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

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觞。

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

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

愿言长相思。 怨情 美人卷珠帘, 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白鸠辞 铿鸣钟。

考朗鼓。 歌白鸠。

引拂舞。 白鸠之白谁与邻。

霜衣雪襟诚可珍。 含哺七子能平均。

食不噎。 ( 噎一作咽 ) 性安驯。

首农政。 鸣阳春。

天子刻玉杖。 镂形赐耆人。

白鹭之白非纯真。 ( 鹭一作鹰 ) ( 之一作亦 ) 外洁其色心匪仁。

阙五德。 无司晨。

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 鹰隼雕鹗。

【隼:颤页换鸟】 贪而好杀。 凤凰虽大圣。

不愿以为臣。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