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禅意的诗句1、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2、最爱芳香何处,花落菩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3、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花落菩提。 4、菩提树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换一钱。琅琊烟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泪轻涎。 5、菩提洗净铅华梦,世间万象本为空。6、试问菩提当何如?随缘随遇亦随风。 7、手捻菩提似念经,目中无物两耳空,8、辛苦不为成佛道,只为菩提早日红。9、菩提一步出世界,安忍娑婆无常心。 如法随捻众数子,声声禅定皆净土。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由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11、我坐色空中,色空我独行。 不劳菩提树,无月自空明。1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13、一个愿无量善缘,菩提心永不褪变。 14、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15、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16、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17、识行妄分别,智隐迷是非。 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18、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 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19、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偷闲来此徘徊。把人世黄粱都唤回。 20、菩提。无缝塔,林峦掩映,山色分开。 任曹溪雪满,漏泄红梅。21、彩云一点菩提心,操纵夷獠在纤手。 22、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23、阎浮提中大福田,莲花会上菩提记。 24、内心真知无价宝,欲识真如,正照菩提路。25、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26、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27、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评。28、尽登无上道,俱证菩提路。 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29、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 30、四愿弘深垂教纲,心怀喜舍慈悲。爱河苦海度群迷。 水离生灭,彼岸订菩提。31、昏则弥陀成外盗,悟来烦恼是菩提。 32、本来真性是玄机。只有灵明悟得时。 火灭烟消成大药,境忘心尽见菩提。33、休外觅,识取自菩提。 有相身中成锻炼,无为路上证牟尼。34、醒圆明、一点证菩提,功超彼。 35、这元初妙有,清虚法体,证菩提位。 2.有关“禅意”的诗句有哪些1. 题扬州禅智寺 唐代: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 宿灵鹫禅寺 宋代:杨万里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3. 寻南溪常道士 唐代: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4. 送僧归日本 唐代: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5. 题禅院 唐代: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3.求禅意诗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 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 唯有学无生。 王维中年奉佛,诗多禅意。 这诗题曰“秋夜独坐”,就象僧徒坐禅。而诗中写时迈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虚妄,悟佛义根本,是诗人现身说法的禅意哲理之作,情理都无可取,但在艺术表现上较为真切细微,传神如化,历来受到赞赏。 前二联写沉思和悲哀。这是一个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 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禅,然而诗人却是陷于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长生;此夜又将二更,时光一点点消逝,无法挽留。 一个人就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这冷酷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越发感到孤独空虚,需要同情勉励,启发诱导。然而除了诗人自己,堂上只有灯烛,屋外听见雨声。 于是他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象看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诗人的沉思,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虽属异类,却获同情,但更觉得悲哀,发现这无知的草木昆虫同有知的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岁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鸣。 诗人由此得到启发诱导,自以为觉悟了。 后二联便是写觉悟和学佛。 诗人觉悟到的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人,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不可改变。 诗人从自己嗟老的忧伤,想到了宣扬神仙长生不老的道教。诗人感叹“黄金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术之事,指明炼丹服药祈求长生的虚妄,而认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佛教讲灭寂,要求人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倘使果真如此,当然不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恼也都不再觉得了。 诗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皈依佛门的。 整首诗写出一个思想觉悟即禅悟的过程。 从情入理,以情证理。诗的前半篇表现诗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形象生动,感受真切,情思细微,艺术上是颇为出色的;而后半篇则纯属说教,归纳推理,枯燥无味,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 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唐代诗人于良史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风格清淡闲雅,描摹物态历历如绘、极富神韵,读来令人唇齿留香、畅快不已。诗开篇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既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又巧妙地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可谓一箭双雕。 接下来的六句则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诗人紧接着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可以说,此情此景,再没有比这两句更为恰到好处的描写了:首先,从结构上看,“月”字紧承“赏玩夜忘归”中的“夜”,“花”则紧承首句“春山多胜事”中的“春”,运笔如环,自然圆合。其次,这两句诗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只两件,却是点到为止、以一当十。 再次,“掬水月在手”,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一合一分,上下对举,从字句到意境无不使人倍觉诗意盎然、妙趣横生。 最后,精于炼字。“掬”、“弄”二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可谓是神来之笔。 诗人完全沉浸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于是,唯兴所适,不计路程远近;离开时,面对眼前芳菲的花草又不免怀有依依惜别的深情。这即是诗人在写出“胜事”的基础上,接着铺写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诗意。 这两句诗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则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留下伏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镶嵌在一片青翠山色的深处。 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现的虽是远景,但仍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景致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遥相呼应。 纵观全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乃诗之精髓所在,令人叹为观止。 综上所述,可见三、四两句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这两句在篇中,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 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4.描写禅意的诗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出自于《六祖坛经》。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 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 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有个台。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即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 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也无从生出了。就是无所住也. 【注释】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 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 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 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5.有禅意的好句子1.失去的东西,有必要去追讨吗? 佛曰: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讨。 2.生活太累,如何轻松? 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3.昨天与今天,我们该如何把握? 佛曰: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 4.如何对自己,对他人? 佛曰: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5.您如何诠释礼貌? 佛曰: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 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6.关于描述正道和无尘的禅意诗句五言禅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密室开金锁,闲步下松门。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 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 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 晓风杨柳岸,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飚枕簟凉。 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 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萧萧木叶落,湛湛露珠悬。嘹唳冲云雁,凄清抱树蝉。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