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篇云:“古诗佳丽,或曰枚叔.”那么这里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与近体诗相对.“古诗”一词始于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文心雕龙•明诗》篇云:“古诗佳丽,或曰枚叔.”文中所说的“古诗”,便是指《古诗十九首》而言,如语译此句,是“《古诗十九首》美好如同佳丽,或许有人说是枚叔的作品.” 枚叔,既枚乘,叔是枚乘的字,汉武帝时,于司马相如同事于梁孝王,梁孝王卒,离开免园,他的儿子枚磅,也是诗人辞赋家,于司马相如同事汉武帝.其次,《昭明文选》选文三十七类,其中“诗”一类,“杂诗”上录有《古诗十九首》,古诗之名,始于此也.。 2.在明诗中,刘勰对诗歌创作及评价有什么独特的见解,结合作品阐述在《明诗》篇中 刘勰对建安文学进行了总体概括,称“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 "建安风骨"已经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文学史命题,它大致是指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所具有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 《文心雕龙》中专论“风骨”,而风骨论是刘勰被誉为最激动人心而又最扑朔迷离的理论命题,也是他的理论的最出色成就之一。 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中精炼的对“风骨”进行了概括:“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他认为如果辞藻太繁富了,而没有飞动之势,不生动,那末辞采就不鲜明,声调也萎弱无力,“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以上,望采纳。 3.关于斗志的诗句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激励斗志的诗句。 ——<白马篇> 5、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日知录·正始>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8、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1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激励斗志的诗句。 ——刘勰 12、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1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1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1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1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 2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21、位卑未敢忘忧国。 ——<病起书怀> 2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扬子江> 24、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2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 2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2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28、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29、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30、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联> 3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3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3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杂说送张琥> 34、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3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3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3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39、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4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41、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书愤> 4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4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 4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45、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46、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卜居> 4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 4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4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5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与志气有关的诗句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出处:三国志 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出处:《扬子江》 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处:《杂说送张琥》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出处:《陈涉世家》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处:《岳阳楼记》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处:《夏日绝句》 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处:《竹石》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处:《白马篇》 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出处:《南园》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处:《长歌行》 11、位卑未敢忘忧国。——出处:《病起书怀》 12、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出处:《对联》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处:《行路难·其一》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处:孔子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处:《孟子》 16、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出处:《卜居》 17、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出处:论语 18、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出处:刘勰 19、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出处:汉书 20、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 2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处:《登科后》 2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处:《无题》 2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处:《蜀相》 2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处:《酬乐天扬州》 25、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出处:《吕氏春秋》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出处:《蜂》 2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处:《登飞来峰》 28、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出处:《后汉书·班超传》 2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处:司马迁 30、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处:刘勰 3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出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3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处:《警世贤文》 5.关于剑的励志诗句剑 李峤 我有昆吾剑,求趋夫子庭。 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 锷上芙蓉动,匣中霜雪明。 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 吟剑诗 洪秀全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李白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焕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贾岛 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 春坊正字剑子歌 李贺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敕,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李都尉古剑 白居易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 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折剑头 白居易 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 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 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鸦九剑 白居易 欧冶子死千年后,精灵暗授张鸦九。 鸦九铸剑吴山中,天与日时神借功。 金铁腾精火翻焰,踊跃求为镆铘剑。 剑成未试十余年,有客持金买一观。 谁知闭匣长思用,三尺青蛇不肯蟠。 客有心,剑无口,客代剑言告鸦九。 君勿矜我玉可切,君勿夸我钟可刜。 不如持我决浮云,无令漫漫蔽白日。 为君使无私之光及万物,蛰虫昭苏萌草出。 6.刘勰和钟嵘的诗歌主张的异同有哪些在《风骨》篇中刘勰则对风格提出了一项最基本的要求:“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即要求文学作品的风格做到“蔚彼风力,严此骨鲠”,表现出“文明以健”、“符采克炳”的特征;并对这一风格特征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钟嵘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风力”为主干,同时“润之以丹彩”。风力与丹彩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这里实质上强调的是“建安风力”,从他对“建安风力”的论述及所举的例子看,他为“风骨”(“风力”)树立这样的标准:它具有慷慨悲壮的怨愤之情、直寻自然、重神而不重形以及语言风格明朗简洁、精要强健的特征。钟嵘的风力论,为后人反对无病呻吟的柔弱诗风所标举,成为陈子昂诗歌革新运动的理论武器之一。 陈子昂的“风骨”说意在提倡力的美,刚健的美,以呼唤具有盛气壮采的文学,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陈子昂倡导的诗学理想,由于得到他的创作实践的体认,益发产生了深广影响。有唐一代,崇尚风骨美,一直是诗学的主导倾向。 所以上面已经很明确的诠释了他们各自对自己的风骨的定性。可以看出相同的地方是,他们都主张不管写诗还是文章,不要只求文采华丽,重要的是要注重文章的思想,要有精神。在这个基础上再润之以彩。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