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与夏和冬的古诗)、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唐诗中的唐文化有什么特点唐初诗人以“初唐四杰”最为著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时期诗人可分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派和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派。其中集大成者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为出名。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而杜甫的诗则更多体现现实主义之情怀。 中唐时期最卓越的诗人是白居易,他的诗通俗易懂。此外还有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晚唐诗人以李商隐和杜牧最为出众,被称为“小李杜”。 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唐代文化的创新是全面的,道德、风俗、哲理、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服饰诸端,无不呈现出开一代新风的气派。而其中诗歌一项,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提倡,加之其本身又具有便于保存便于流传的特点,成就尤为显赫。但是应当看到,数百年来文化交流所形成的全新文化氛围,以及文化开放所带来的勃勃生机,更是使这一艺术形式异彩大放的深层原因。诗歌在唐代获得了适合其茁壮生长的沃土,而诗歌的巨大成就,则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凸现出唐代文化的辉煌。也正因为如此,“唐诗”几乎可以视之为唐文化的时代徽徵。唐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地位,正是由于它以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反映出一个伟大时代的时代精神,反映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所达到的新的颠峰。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唐诗的形成与发展,当是研究唐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并从而揭示唐代社会和唐代历史形成与发展之谜的一条有效途径。 3.为什么唐朝诗有名,而宋朝词有名恩,我觉得它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 宋词是唐诗文化脉络的延续,从唐诗到宋词必然有一个过程。 首先,唐诗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唐代君主提倡 ,唐代是以诗取士, 於是诗歌一门, 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捷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前代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建安、正始和两晋的诗歌创作经验上,发展起来的唐诗,能够满足人们表达情感的需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一个缺陷。 而词呢?词兴起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词发展到宋代。宋词的兴盛也有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至于宋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相比唐诗,词的格式没有那么多的限制,更能满足人们抒发情感的需求,所以继唐诗之后,宋词有很大的发展,但这样的发展是建立在唐朝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之上的。 另一点,就是宋时市民阶层的扩大,使得与社会经济繁荣相适应的词文化迅速地发展起来。词的形式简短, 以歌唱为特色的词, 如同盛唐之诗, 得到了非常突出的发展. 我记得我的老师说过,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柳永,他属于市民阶层中的词人。 就是从先秦开始,这诗歌艺术就不断的为后人传承与发展。也反映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 希望我的解释你能满意。 4.古诗幽州夜饮唐张悦幽州夜饮(唐·张说)五言律诗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1)幽州:古州名。辖今北京、河北一带,治所在蓟县。 (2)高堂宴:在高大的厅堂举办宴会。 (3)迟暮心:因衰老引起凄凉暗淡的心情。 (4)剑舞:舞剑。 (5)边城将:作者自指。时张说任幽州都督。 评注: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显浅处最圆活。 《唐诗直解》:结处倒说恩遇,妙甚,远臣不可不知。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三、四深妙,结句雄厚。 《唐律消夏录》:边塞之地,迟暮之年,风雨之夜,如此苦境,强说恩遇,其心伪矣。“正有”、“能忘,“宜”字、“重”字、“不作”,“谁知”,只在虚字上用力。要说是恩遇,却究竟拗不过“边塞”、“迟暮”、“风雨”六字。诗可以观,岂不信哉! 《唐诗成法》:一、二景中有情,故四得插入。五、六写其雄壮,正见悲凉,与一,二对看。结与四对看,自知用意所在。 《而庵说唐诗》:说上说下,总是一个不乐幽州。世称燕公诗为大手笔,吾嫌其尖利。此诗毕竟非忠厚和平之什,不免狭小汉家矣。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先生曰:前如一气直笔,五六稍一顿,结以浑厚语意振之,遂不淡率。评:满腔萧瑟之感。五六剑舞、笳音,亦见止此或堪自遣耳。结故激言边城不若内臣之恩遇,章法最有开拓。 《唐诗近体》:结法后唯老杜有之,边将宜作是想。 《五七言今体诗钞》:托意深婉。 《唐诗意》:乐处已忘其老,而不忘其君,此正小雅。 5.于中秋有关的唐诗宋词《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 (《全唐诗》)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huán)还寝梦佳期。 6.姚和李开头的古诗词姚开头的古诗词 发丈亭(陆游) 姚江乘潮潮始生,长亭却趁落潮行。 姚将军靖康初以战败亡命建炎中下诏求之不可(陆游) 姚公勇冠军,百战起西陲. 宋·放宫人(孙元晏) 姚兴侍女方承宠,放出宫闱若等闲。 满江红(文天祥) 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盆中树(王冕) 姚黄魏紫夸艳美,看到子孙能有几? 虞美人(王灼) 姚黄真是花中主,个个寻芳去。 柳梢青(辛弃疾) 姚魏名流,年年揽断,雨恨风愁。 连昌宫词(元稹)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李开头的古诗词 1、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2、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3、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4、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 5、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6、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 7、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 8、李杜文章,良平事业,且束之高阁。 9、郭中书,广成子,李长庚。 10、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 11、李牧为赵将。疆场得清谧。 12、李白宫词多好句,侧书红壁两三行。 13、李君别来久,褊吝从中生。 14、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15、李君墓上松应拱,元相池头竹尽枯。 16、傅说版筑臣,李斯鹰犬人。 17、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18、李陵初诗,田横感歌。 19、二月江南山水路。李花零落春无主。 20、谢甥有逸兴,李髯非不嘉。 21、柿被鸟残分亦好,李为螬食咽何妨。 22、李下不得整冠,瓜田岂可纳履。 23、李将军,射石虎。虽然过那边,枉发千钧之弩。 24、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25、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 26、邹衍衔悲系燕狱,李斯抱怨拘秦桎。 27、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旷前后。 28、李也芳菲。若教风打雨淋漓。 29、自有祥烟罩。李四高人如悟晓。 30、李四张三王大。低头无语思量我。 31、李家娘,坐军中,夜深起望,不见故夫子, 32、李苦少人摘,酒醇无巷深。 33、张公屋畔尽桑麻,李老园中只种花。 34、我貌不自识,李放写我真。 35、崔昭生崔芸,李兼生窟郎。 36、李鼎死岐阳,实以骄贵盈。 37、李陵不爱死,心存归汉阙。 38、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39、李杜诗篇敌,苏张笔力匀。 7.比较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这个前人已经有比较,语出《瓯北诗话》卷四:“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其实举几个例子就很好说明了,元白诗派是追求通俗,据传白居易写诗,诗成后要念给老太太听,听不懂就改,听懂了就不改了。再者元白的诗多倾向于生活纪实,所以他们的口号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而韩孟诗派他们就有点不走寻常路了,韩愈跟孟郊的推敲故事广为流传,可为他们诗派的一个典范,这个诗派有个特点就是反复推敲,用词新颖,陈腔滥调他们不喜欢,认为不雅,所以他们的口号是:力求“陈言之务去”。 他们都生活在同一个王朝,唐朝。却都不走老路子,是的,走别人走过的路没意思嘛。他们都要搞创新,但是理念又不同,观察,切入点也不同,所以造成了分歧。韩孟诗派喜欢挑战,简单的他们不来,标新立异是也。元白诗派呢,因为生活的时代已经比较混乱,所以更加关注社会生活,人民疾苦,则比较务实,不作无病之呻吟。相同的都是创新。 下面是这两个诗派的简介: “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