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第一次的诗句

1.关于初次的诗句

初相遇

席慕容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

在梦里 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

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

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和感激

胸怀中满溢著幸福

只因为你就在我眼前

对我微笑 一如当年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

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

却又觉得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代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2.关于男女初次相见的诗句有哪些

1、古相思曲 【汉】乐府 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

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魂随君去终不悔,绵绵相思为君苦。 相思苦,凭谁诉?遥遥不知君何处。

扶门切思君之嘱,登高望断天涯路。 您好像是明月我好像是雾,雾随着月亮渐渐隐去了,只剩下露珠。

您擅长弹琴我擅长跳舞,一曲弹罢,曲终人散,只剩下心内的拥堵。只因为您对我的一次回眸,让我陷入日日夜夜的思念。

魂牵梦绕着你,一点也不后悔,这漫长的相思都是为了你而愁苦。想思的苦楚,我又去对向谁倾诉?路途遥遥远不知你在何处。

抚着门框记着你的叮嘱,登上高处望尽了天涯的道路。最后两句是写的是女主人公扶门望君归的情景,望断天涯路,说的就是在登上高楼,看着伸向远方蜿蜒的道路, 被地平线阻断了自己眺望的目光,颇有望穿秋水之意。

2、绸缪 【先秦】佚名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挂在天上。

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好的人呀。你呀你呀,你这样的好,让我该怎么办呀?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正在东南角闪烁。

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的良辰美景呀。你呀你呀,这样好的良辰美景,让我该怎么办呀?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挂在门户之上。

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灿烂的人呀。你呀你呀,你这样的明丽,让我该怎么办呀? 3、野有蔓草 【先秦】佚名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首诗写的是非常浪漫而自由的爱情:良辰美景,邂逅丽人,一见钟情,便携手藏入芳林深处,恰如一对自由而欢乐的小鸟,一待关关相和,便双双比翼而飞。

4、冬日宴郭监林亭 【唐代】卢纶 玉勒聚如云,森森鸾鹤群。据梧花罽接,沃盥石泉分。

华味惭初识,新声喜尽闻。此山招老贱,敢不谢夫君。

卢纶 (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

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

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5、贺明朝·忆昔花间初识面 【五代】:欧阳炯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谴绻?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这首词写男子对情人的怀念。

上片追忆与女子初次见面的情景,由“忆昔”领起,“花间初识面”,含义有二:一是所见之地在花下;二是所见之人,面亦如花。“红袖”二句正面写女子的娇羞之态;“石榴裙带”三句写其细微动作,侧面表现她的柔媚之情。

下片是现实的怀想,分两层写出:“碧梧”三句,念及情人深闺难出,缱绻无期;“羡春来双燕”三句,就眼前景,人与物比,羡双燕朝暮双飞,衬托自己的孤独;同时也含有双燕自由而多情,朝暮能与自己相会,而所爱之人却难相见。

3.求一个关于初次相见的诗句

荷叶杯 韦庄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 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 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 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 相见更无因。 冬日宴郭监林亭 卢纶 玉勒聚如云,森森鸾鹤群。

据梧花罽接,沃盥石泉分。 华味惭初识,新声喜尽闻。

此山招老贱,敢不谢夫君。 鹧鸪天 刘一止 岩下清阴引兴长。

坐中初识令君香。揽将风月归诗薮,乞得溪山作醉乡。

怜我老,与传觞。吴霜点鬓又何妨。

只应银烛交红夜,羞对双歌发彩光 浣溪沙 王灼 一样婵娟别样清。眼明初识董双成。

香风随步过帘旌。笑捧玉觞频劝客,浣溪沙里转新声。

花间侧听有流莺 清平乐 洪适 轻红淡白。蓬阆神仙谪。

魏紫姚黄夸异色。到得海边初识。

玉阑不语如颦。虚教春尽三分。

却问檀心谁向,多情更属东君 贺明朝 欧阳炯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 故将纤纤玉指,偷拈双凤金线。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 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人前不解, 巧传心事,别来依旧,孤负春昼。

碧罗衣上蹙金绣,睹对对鸳鸯,空裛泪痕透。 想韶颜非久,终是为伊,只恁偷瘦 .(参考一下吧!)。

4.带一的古诗句有哪些

1: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一夜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9: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1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5.关于一的诗句

《华严经》:

“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佛典》:“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 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的“一”字诗: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一字用得十分巧妙,读来并不感到重复。纪晓岚亦吟过一首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连用十个一字,文句清爽,琅琅上口,描绘出一幅恬静的渔舟晚景,却无累赘之感。

元代有人写过一支散曲《“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写人生的凄苦:“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 《曲江二首》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陈玉兰 《寄夫》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柳宗元 《别舍弟宗一》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无名氏 《杂诗》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 《暮江吟》

6.关于一首诗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你执著它做什么?你执著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著些什么?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