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有关于卢龙的古诗故四遥遥乡女恨 在历代涉及卢龙的古诗词中,还有一部分是描写内地乡'女思念远在边关戎边守城的丈夫的。 卢龙塞内有一段古长城,由喜峰口至山海关一段,比较重要的关口就有九门口、界岭 口、青山口、桃林口、冷口、喜峰口、潘家口。有龙井关、青山营、建昌营、刘家营、燕河营、台头营、石门寨、山海关等边关城垒,守城士卒多是从全国各地招募的兵丁。 这些兵丁远离家门,来到边关守城戎边,寒来暑住,日月穿梭,与亲人一别十载数十载。古代的交通通讯又很困难,妻子儿女守望在遥远的家园,而戎边亲人的音讯杳无,就是亲人战死于疆场,家人也无从得知。 这种妻离子别,骨肉分离的生活是何其凄惨。而空守闺房,独向烛台的红颜女,在月残星疏、万籁俱寂的夜晚,孤影投壁,寒窗冷月,抱枕而眠。 漫漫长夜,四野如漆,遥望远山不见,只闻秋雁孤鸣。诗人自古多情种,风流潇洒善解人,诗人们是可怜那些红颜女的,对她们抱以同情。 隋代诗人薛道衡在《昔昔盐》一诗中写道:“重柳覆金堤,蘼芜叶校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风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哪能惜马蹄。” 此诗就是写夫妻别离之情的。郎去边塞守边,妻子故园采桑织锦。 郎在边城空叹月,妻在桑园泪沾裳。在古代战乱年代,这种情景是司空见惯的。 唐代诗人崔硅《孤寝怨》诗曰:“征戎动经年,含情拂玳筵。花飞织锦处,月落捣衣边。 灯暗愁孤坐,床空怨独眠。自君辽海去,玉匣闭春弦。” 唐金昌绪的《春怨》诗曰:“打却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打跑枝头啼叫的黄莺鸟,不要叫它惊醒小妾的梦。要是妾梦中断了,小妾就不能在美丽的梦境中奔赴辽西去见亲人了。 这是一首神形灵动,画意鲜活的诗作,诗句简洁明白,通畅易懂,诵之上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金戈玉剑十年征,红粉青楼多怨情。 厌得殊方久离别,秋来愁见捣衣声。”(唐·屈同仙·《燕歌行》)“春衣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 小妇不知春未得,朝朝应上望夫山。”(唐.卢弼·《边庭怨》)“卢龙塞外草初肥,燕乳平芜晓不飞。 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着春衣。”(唐·卢弼.《边庭怨》)以上三首,均是写男女别离之苦之怨的。 战争使人流离失所,有家难归。而家乡的亲人是要天天爬上山头,朝遥远的边塞方向张望,盼望亲人归来。 但只见白云悠悠,山野苍茫。连音信都不得相通,哪里可见亲人的面? 战争是无情的。 战争是以士卒的流血牺牲为代价去实现其目的的。古代帝王每发动一次战争,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士兵为战争而捐躯。 帝王头上的皇冠是无数将士的鲜血浇灌培育的“金顶戴”。前方战死的是将士,后方悲痛欲绝的是亲人。 战乱之中,“妇人出门随兵乱,夫死眼前不敢哭,”(唐·张藉)是何等凄惨的情景。“赤心报国无片尝,白首还家有几人?”守边的将士,虽然精忠赤诚,守土保国,但能得到什么报尝呢?能白头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又有几人呢? 唐于贲的《边游禄戎卒言》一诗,则是一首采访录似的作品,他写的是一个守边士卒的生活,作者模拟士卒口吻:“二十属卢龙,三十防沙漠。 平生爱功业,不觉从军恶。今年客鬓改,知学弯弓错。 赤肉疼金疮,他人成卫霍。目断望君门,君门苦廖廓。” 唐代诗人戎昱诗句:“铁衣霜雪重,战马岁年惊。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自今。” 卢龙古塞,在唐之前就从未有过安定的岁月,即使有,也只是暂时的,卢龙古塞这片苍茫之地,是岁有其变,时有其变的。江山易主,但河山是永恒的。 敌人暂时占领了这里,王师北上,当有光复之时。杜甫名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人闻知王师光复蓟北大地后,表现得近乎疯狂,亦是表达了同时人民大众的心声。 四、孤竹清圣四海瞻 唐代最伟大的诗人白居易《读古史》诗云:“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 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坐饮白石水,手把青松枝。击节独长歌,其声清且悲。 枥马非不肥,所苦长絷维。豢豕非不饱,所忆意为牺。 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饥。”白居易的这首诗,是写古代出现在孤竹大地上的两位贤德清圣、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的。 司马迁的《史记》开篇《伯夷列传》讲的就是这弟兄二人的故事+历史年代虽然久远,但伯夷叔齐的故事,仍在古老的孤竹故土上被人们广为传颂。伯夷与叔齐,逊让君位,深明礼教,忠诚仁义。 二人叩马谏劝武王不要伐纣。商纣行将灭亡,弟兄二人双双逃到首阳山采薇而存,并留下了千古传诵的采薇歌,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尸不久,弟兄二人饿死在首阳山上。 这悲壮的故事,发生在古燕赵大地,是有一定文化渊源和人文根源的。自古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 虽然,历史传说中的伯夷叔齐有许多不。 2.“岿”这个字念什么,出自哪首诗或词岿 kuī <;形> (形声。从山,归声。本义:小山丛列) 同本义 [small-mountainous] 山小而众,岿。——《尔雅·释山》 高峻独立的 [towering] 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岿然独存(坚固独存而屹立不摇的样子);岿然不动;岿崎(山势险峻的样子);岿嶻(高峻) 高大 [tall and big] 岿岿穹崇。——《文选·王延寿·鲁灵光赋》 而灵光岿然独存。——《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 又如:岿嵬 岿然 kuīrán [towering;lofty] 高高挺立而显得稳固的样子 岿然不动 岿然独存 岿巍 kuīwēi [towering;lofty] 形容高大矗立的样子 山峰岿巍 3.赞美兰天白云的古诗天无纤云 月白如昼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律·玉龙雪山 亘古冰峰高域情,玉龙持护纳西擎。 白绫炫射扇山陡,绿雪移形甘海晴。 半岭皑皑花缀景,一潭洌洌水飞琼。 沧桑演绎轮回转,我自岿然任尔横。 无边蓝锦俯山河,点点棉絮形如车。 更有巧手织俊鸟,画里结伴唱情歌。 皓空藏蓝天,云遮羞月颜 佳人共君饮,醉却惹人怜 连绵晴空万里云,长歌当取知音寻 一段豪迈塞外曲,唱使英雄寇尽平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4.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古诗,古1、无衣春秋 《诗经·国风·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日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译文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一件大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内衣。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作准备!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下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2、黍离周代 《诗经·国风·王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3、君子于役东周 《诗经·国风·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译文 君子远出服役,不知它的限期。何时才能归里?鸡儿回窠栖止,日头垂挂天西,牛羊下山歇息。 君子远出服役,如何能不相思? 君子远出服役,不知日月程期。何时才能重聚?鸡儿回栏栖止,日头垂挂天西,牛羊缓缓归至。 君子远出服役,该是没捱渴饥?4、伐檀春秋 《诗经·国风·魏风》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译文叮叮当当砍檀树, 把树堆在河岸上。 河水清清起波纹。 既不耕种不收割, 为何取稻三百束? 又不上山去打猎, 却见庭中挂貉肉? 那些贵族大老爷, 从来不会白吃饭。叮当砍树做车辐, 把树堆在河旁边。 河水清清起直波。 既不耕种不收割, 为何取稻三百捆? 又不上山去打猎, 却见庭中挂兽肉? 那些贵族大老爷, 从来不会白吃饭。 叮当砍树做车轮, 把树堆放在河边。 河水清清起环波。 既不耕种不收割,为何取稻三百束? 又不上山去打猎, 却见庭中挂鹤鸿? 那些贵族大老爷,从来不会白吃饭。5、硕鼠周代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译文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顾怜我。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 是我理想栖身处。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禾苗。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犒劳我。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郊。 乐郊乐郊真安逸,谁会长叹加哭号!6、采薇西周 《诗经·小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才长出来。 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又快过去了。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因为玁狁故。 没有空闲安定下,都是因为玁狁故。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初生正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心里忧愁又烦闷。心中忧愁像火烧,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没法托人捎家书。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已经长老了。 说回家啊说回家,十月已是小阳春。战事频仍没止息,没有空闲歇下来。 心中忧愁积成病,回家只怕难上难。 5.求30首生僻古诗,不要词,谢谢1、唐·高蟾《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译文: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 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可都画不出内心的伤感。 2、周代·佚名《诗经·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译文: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她是齐侯的爱女,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胞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 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华车徐驶往朝堂。 诸位大夫早退朝,今朝莫太劳君王。 黄河之水白茫茫,北流入海浩荡荡。 下水渔网哗哗动,戏水鱼儿刷刷响,两岸芦苇长又长。陪嫁姑娘身材高,随从男士貌堂堂! 3、唐代·秦韬玉《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译文: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4、宋代·张舜民《村居》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译文: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 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5、唐代·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早已空虚冷漠的古行宫,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