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议论文3000字有人说,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此话不假.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思想感情与文学素养的积淀, 是我国千年文明的历史画卷. 然而二十一世纪现代人的生活或是考学求职, 或是商场沉浮, 或是折冲樽俎, 或是绿荫搏杀. 有人说, 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 恰恰相反, 我认为, 古诗词与现代生活是和谐的. 现代生活的节奏极快,这易使人的心情浮躁难静。 古诗词则如清茶,能散净你的烦躁,让你的心在紧张生活的烦躁中降温,与现代生活是和谐的。当你身处教室而心神游离时,不妨读读徐玑的“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它能将清凉之感注入你心而使你心归宁静,使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在你心中荡起涟漪。当你顶着炎炎夏日走在上班的路上时,不妨想想苏轼的“扁舟一叶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它清新的意境会使你惬意很多。 现代生活中总严酷的竞争,这使你在孤军奋战之余多了一分寂寞感。 古诗词则如朋友,能体会你所有的感情,与现代生活是和谐的。当你在异乡求学而想家时,不妨读读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你会发觉此诗句了解你的心情。当你过羁旅生涯时,不妨读读温庭筠的“槲叶落山路,积花明驿墙”。 穿越时空的界限,诗人与你一道上路!当你无处倾吐与恋人分别的孤寂时,不妨读读张密的“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你会发觉这种想念是每个人生活中都有的点缀。你为情所困,诗人亦为情所困。 所以,古诗词中表达的与你同样的感情,常会陪伴你度过寂寞。 现代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诱惑。 诱惑面前的你在对与错间徘徊,一失足便坠入深渊。古诗词则如警钟,及时地敲响,拉你回到对的一条路上,与现代生活是和谐的。 当你在金钱与道德间徘徊时,不妨读读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它会告诉你,且不可被金钱搅乱了心性,有悖良心做它的奴隶!当你与领导意见不合,在趋炎附势与坚持真理间徘徊时,不妨读读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它会告诉你,坚持真理吧,莫要用献媚压制自己的真心!你应该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梅之品与“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的菊之格。 古诗词如清茶,在过现代化生活的你浮躁难耐时为你降温解渴。 古诗词如朋友,在过现代化生活的你欲将心事付瑶琴时与你畅谈——爽快!古诗词如警钟,为过现代化生活的你徘徊不决时作出提醒——及时!所以,古诗词与现代生活是和谐的。如果你已忘记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这颗明珠,何不现在就打开书卷,试着在油墨香中品读诗词呢?。 2.举例说明古代诗词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因为有了古代诗词,语文课本生生增加了一倍厚度,背课文的学生脑细胞死了百倍以上数量,教课文的老师习惯性头痛疾病的发病率搞高了千倍不止。 因为有了古代诗词,弄清这些诗词在说什么也成了一个难题,不知道费尽多少心思,引发多少争端。 但也因为有了古代诗词,我们可以知道曾经的世界是怎样的——花曾经怎样的盛开,雪曾经怎样漫卷,风曾经拂过多少忧思,月曾经照过多少无眠,曾经的人有过怎样的悲欢,曾经的夜又是怎样的露寒。 我们可以知道平滑的纸上可以写下多么立体的人生,黝黑的墨迹可以记录多么璀灿的生命。 有了这些诗词,我们认识了多少萌动的心灵,神往了多少跳跃的灵魂。 艰涩的史书无法传达,方块字的排列组合到底有多少玄妙。历史的车轮碾碎多少世事沧茫,却撼不动一个民族文明的精髓。 读这些诗词,每一次的感叹,都是隐约远古的回响,每一次的激昂,都是先民的智慧在血脉里的激荡。 人可以多么有想象力?诗来告诉你。 人可以有怎样的表达力?诗会告诉你。我们为祖先的睿智而骄傲,其实,他们已将自己的骄傲留给了你…… 诗的气息已随着我们的血脉不息运行,润物于无形,这才是诗的影响力。 3.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令人忧伤人何必这么功利? 诗本来就不是拿来用的,不管是古典诗还是现代诗都是这样。艺术都如此。早你们这么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有什么用?不要把绘画等同于你们墙上的装饰,好像不能用来装饰的就都是无用的。 “没了朱窗,伊人要在何处怀念? 没了锦书,愁情要在何处寄托? 没了炊烟,思绪又要在何处飘扬? 没了夜听秋雨的闲适,何来笔下醉人的墨香? ” 这话是对的,不过写这话的人理解错了。应该反过来理解。这些话你可以理解为证明古典诗的消亡,而我则理解为,恰好证明现代人已经无趣至极,证明现代人已没有诗性。因为我们现代人缺少诗性,所以才更需要读诗。 那种语言之美,很多人永远都不会体会。而能够体会的就永远不会忘记。 我们常说熏陶就是这个意思,你们很多人不是喜欢周杰伦吗,如果没有古典诗的熏陶,你们以为汪文山能写出这样凄美的词来??这就是你们跟汪文山的差别,他可以造出让你疯狂的词来,而你们只能崇拜他却无法成为他。这就是差距! 知道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吗?一个满肚子唐诗宋词的人,他不用去装酷,不用去穿什么名牌衣服,他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能把你比下去,他那种气质是你用任何衣服也装饰不出来的。这就是魅力。 当你还年轻的时候,你可以装可爱。可你迟早要老。当你老了,你就发现,气质才是更重要的,没有这点,你就只是张皮了。 4.怎样写宋词能把现代生活融入又不失诗词之美谢邀。 这些年试过填一些词,无奈笔下虽说能生花,但生出来的花全是平庸的。你问如何将宋词融入生活,但不失宋词的风韵,我觉得首先要背诵许多词。 《红楼梦》里香菱学诗,黛玉给她了本《王摩诘诗集》,好像本意是多读多看自然就能领悟到其中风韵。宋词自然也是这个道理。 融入生活的话,还要对生活有所领悟吧。宋词是一朵情花,远远不能用“丰腴”这二字去形容。 要把宋词融入生活,挺难的。生活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像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把生活中的用具写进去,却不失宋词本色。 5.我们为什么要学唐诗宋词中华文化五千年文明,其内涵博大精深,唐朝是中国历史最强盛的时期之一,中华文化在唐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主要代表就是唐诗,文化的发展也有其惯性,宋代虽不强盛,但其文化发展在唐朝诗歌的影响下,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那就是宋词了,唐诗宋词可以说在言情、咏物、寄志等方面的经典作品数量非常庞大,是一笔非常重要的宝贵财富.现代人所经历的各方面人情世故其实在历史上不知已经经历了多少次了,但能够留下来的可以参照的,也唯有唐诗宋词最容易被现代人接受和欣赏了,因此多读唐诗宋词会增加我们的智慧和品位,使得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美好. 虽然现代生活比唐宋时期快捷方便了许多,但随着都市化生化进程的加快,冰冷的钢铁、水泥包围了人们的生活,温暖舒适的自然田园风光离我们越来越远,唐宋时期的美好田园生活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留恋和向往,唐诗宋词恰恰又给我们在精神上领略欣赏田园风光带来了无比丰厚的精神食粮. 因此唐诗宋词多读一些,你会非常受益的. 6.现代生活对诗词写作又有什么影响现代生活对诗词写作又有什么影响呢?现代和传统从来不是一个对立的概念。 现代社会从某些方面,也给传统诗词带来积极的影响。信息时代甚至给传统诗词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互联网技术对诗词的影响更是全方位的。 互联网技术使得全世界变成一个真正意义的地球村。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能通过互联网即时交流。 互联网改变了诗词的交流方式,方便了圈子的形成,使得结社变得异常容易。诗词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圈子。 《红楼梦》中大观园儿女为什么要结社吟诗?乃是因为有了诗社,便有了交流切磋的圈子。一个人在与世隔绝下的状态下,他的创作是很难坚持的。 如果有声气相求的朋友在一起交流切磋,诗词创作往往能持续很久。在前网络时代,诗词爱好者若不加入中华诗词学会,便很难有交流的机会。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这一状态。互联网意味着地球村,意味着圆桌会议。 互联网将分散在各地的单个诗词爱好者聚拢到了一起。前网络时代,由于地域悬隔,诗词爱好者往往是个体存在,难以形成群体。 互联网时代则完全不同。单个的诗人在互联网上发表作品,很容易被其他的单个诗人读到,并且发生碰撞。 单个诗人好比散落在宇宙各个角落的星星,互联网技术轻而易举地将每一颗单独存在的星星勾连到了一起,于是顷刻间形成了星座、星云和星系。一颗星星是那样孤单,整个星空是这样绚烂和丰富。 互联网技术为诗词爱好者寻找同好提供了无上便利。互联网技术改变了诗人的交流方式,使得诗人不再以个体方式散落存在,而是以群体形式呈现。 互联网形式,一下子让人觉得当代诗词圈是个巨大群体。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了诗人结社的成本,更是大大降低了诗词的发表成本。 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媒体革命,是有了网络电子公告系统(BBS系统)。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其他人进行即时性的互动交流。 对于诗人来说,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和一条网线,便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这无疑是一场革命。 纸媒时代,诗词发表和评论成本太高。诗人若想发表自己的作品,需要给相关杂志投稿。 能否发表,取决于编辑先生的喜好。诗词作品发表周期过长,并且很不容易发表。 互联网技术彻底改变了这一现象。互联网时代,诗人不再仰人鼻息,任凭编辑摆布。 只要有发表意愿,诗人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作品。BBS系统的另一个优势是互动性,而且这个互动还是即时的。 使用BBS系统,诗人可以几乎零成本地发表作品,还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读者的反馈。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跟帖的形式,对某一作品进行即时回复。 由于BBS系统的使用者处于一种准匿名状态,互联网时代的评论或许不如纸媒时代深思熟虑,但往往更加灵活生动,也更少伪饰。这对诗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因为诗词在当代文坛处于边缘化地位,诗词作品很难进入市场流通,诗词创作差点儿因为失去受众而遭受灭顶之灾。任何一个作者,他都需要读者。 没有读者的共鸣,诗词创作会迅速衰竭。互联网技术,为诗人和读者之间带来了零距离、即时性的互动。 读者的共鸣,是对诗人最好的激励。互联网使得读者和诗人之间的共鸣和互动瞬间达到井喷状态。 BBS系统在公众性方面也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网媒的潜在受众多到无法估量,是发行量再大的纸媒都不能比的。 一个诗人的作品,刊载在《中华诗词》杂志上,最多只能被几万个读者看到;如果发布在BBS系统上,则有可能被数百万读者看到。作者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尽可能多的读者读到。 网媒在公众性和互动性方便取得的井喷式突破,为网络诗词带来了神奇的生命力。发表便利,回馈及时,大大刺激了网络诗人的创作力。 网络诗词拥有无与伦比的人气。互联网技术使得网络诗词一夜之间以群体形象闪亮登场。 纸媒时代,杂志编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对作品发表有生杀予夺的大全。这就使得诗词作品的发表成为一种特权。 在网络诗词形成气候之前,诗词杂志无一例外地掌握在诗词学会体系手中。而各级中华诗词学会的会员,又以老干部为主。 这带来了风格单一、艺术水平低下的“老干体诗词”的盛行。网络诗词则以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状态出现,有利于不同流派和风格的的自发形成,也为当代诗词创作带来新的观念。 这就使得“网络诗词”成为文学史研究视野的一个诗学概念。“网络诗词”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网络这一媒介形式,而是一个诗学现象,一种诗歌观念,一个诗歌群体。 网络诗人群,是与依赖《中华诗词》等半官方媒体成名的中老年诗人群相对立的,是新一代的年轻诗人群;在年龄层上,以70后为轴心,包括60后、80后。在美学风范上,他们与“老干体”誓不两立。 在互联网技术的刺激下,出现了新一代诗人群和新的诗风。互联网技术,对于当代诗词创作来说具有断代意义。 从社会层面来看,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有利于公民意识的提高。“博客体”在当代的流行,体现的是时代对公共知识分子的呼唤,以及公众参政议政意志的空前高涨,这与传统中国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息息相通,也和“诗言志”的文学传统相契合。 时代精神赋予了网络诗词使命感,也使得“网络诗词”更。 7.唐诗宋词心得各5篇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文化灿烂,纵横千里,诗之国度,词之故乡。唐诗宋词,任我飞翔! 诗由情生,词为愁作:爱恨情愁,生离死别,闺妇思君,慈母爱儿,游子远行,故人重逢。 一杯淡酒,西出阳关,海内知己,天涯比邻,望断江水,孤帆过尽。 李有太白,浪漫豪迈。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行路之难,歧路犹在。长风破浪,济得沧海,抽刀断水,举杯消愁。 仰天大笑,岂做蓬蒿?不为权贵,催眉折腰。力士脱靴,赐金放还,浮云流水,美酒相伴。 杜有子美,忧国忧民,生不逢时,国亡家破。妻离子散,家书难求,感花溅泪,恨鸟惊心。 无边落木,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安得广厦,大庇寒士,风雨不动,茅屋独破。 壮志未酬,孤独左右。 游子陆游,一心报国,收拾河山,北定中原。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铁马冰河,梦中才来。东风也恶,桃花吹落,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人也空瘦,泪痕消透,驿外梅花,零落依旧。 词有苏轼,豪放旷达,仕途坎坷,阴雨难测。 三次遭贬,两下南蛮,流放离京,心系家园。几时明月,把酒问天,琼楼玉宇,何处胜寒?君王岂知,百姓冷暖,白堤之后,苏堤再造,为民谋福,名垂千古,苏门三士,流芳百世。 千里婵娟,离合悲欢,阴晴圆缺,自古难全。十年生死,茫茫难忘,幽梦还乡,尘面如霜,柔肠寸断,为情所伤。 大江东去,浪花淘尽,风流人物,赤壁周郎。人生如梦,早生华发,叹古伤今,人月难圆。 读 诗 上海 王俊愉 我手头上有三本《唐诗三百首》,其中两本还是近两年刚出炉的精品,雪白的纸张,新颖的装帧,精美的印刷……然而我却是不大去触摸的。因为它们夺目的外表让我觉得少了一份唐诗的凝重与古雅。 与之相较,我更喜欢中华书局1957年版的旧本。褐黄的纸张,竖排的版本,带着一种古装书的气息,显得简朴而厚重。 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作者面广,流派纷呈,体裁众多,因而就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复杂感情。唐诗可以让我透过书页窥见长安城那车水马龙、如真似幻的繁华,看见未央宫中长裙如风,摇曳生姿的宫女。 一首唐诗就像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画卷,灵气而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之后,简单的表达,勾勒的却是耐人寻味的意境。 物换星移,世事变迁,历史一去不返,时间在销蚀着一切,盛唐的遗迹渐渐地消亡了,不变的只有华美的诗句。 卷帙浩繁的唐诗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当它被写在纸面上,便有了不朽的生命,可以连接古今,诉说兴衰。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可以在忙中偷闲之时,独处僻静之角,捧一本《唐诗三百首》,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大川深谷。 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鸿遍野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妙绝天下的名山大川中漫步……唐诗是历史的沉淀,时代的产物。历史上如果少了唐代,今天我们的中华文学就将缺失最亮丽的瑰宝。 可以想像,如果没有了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钟声将索然无味;如果没有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心力交瘁的忧郁,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韵味;没了“我愿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柔情,今夜的星空将黯然失色;同样,若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豪放,今朝的美酒就显得寡然无味。唐诗就是诗化了的中国,几乎凝结了我们中国人所有的情感,读唐诗恰似与古人的一次情感对话,你可以在一刹那间抽离都市的繁华,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一种别样的心境,灵魂的乐土。 然而,诗人们的意境我们又真正了解几分呢?张继的寒山寺是他沧桑人生和失意心境的统一,而今,寒山寺的钟声至多寄托着人们新年的祝祷;秦淮河在诗人的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哀怨,而今,秦淮河却流光溢彩,歌舞升平,游人如织。对于寒山寺,张继的失意是没有了,然而,秦淮河的忧郁又存几分呢?诗是不变的,人却变了,于是心境就和人一起变了。 在今天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与唐诗竞争的对手可谓太多太强了。人们会敲击电脑键盘,在网上搜集各种信息,肯读李杜诗集的人却越来越少;人们可以目不转睛地关注股市的涨跌,却不屑翻阅诗词典籍。 于是,他们疏远了王维的秋,岑参的雪,于是,他们时而浮躁,时而沉闷。 其实,在古人的唯美和今人的高速之间,唐诗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应该是一剂很好的调节剂,这种难得的文化瑰宝不应只属于那个古老而又华丽的时代。 如果你有闲暇时间而又无谓虚掷,为何不静下心来读几页唐诗?在杜甫的月亮下,李白的山水边,王维的田园中,你会感受到一份宁静和安详,你会感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在物质和精神的两极间保持宁静和平衡。 简评 身处市场经济汹涌澎湃的大潮中,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作者却在静心捧读《唐诗三百首》,畅游于杜甫的月亮下、李白的山水边、王维的田园中,这是怎样一种宁静与安详、古雅与凝重、灵性与。 8.怎样写宋词能把现代生活融入又不失诗词之美谢邀。 这些年试过填一些词,无奈笔下虽说能生花,但生出来的花全是平庸的。 你问如何将宋词融入生活,但不失宋词的风韵,我觉得首先要背诵许多词。《红楼梦》里香菱学诗,黛玉给她了本《王摩诘诗集》,好像本意是多读多看自然就能领悟到其中风韵。宋词自然也是这个道理。 融入生活的话,还要对生活有所领悟吧。宋词是一朵情花,远远不能用“丰腴”这二字去形容。要把宋词融入生活,挺难的。生活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像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把生活中的用具写进去,却不失宋词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