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朱敦儒宋词赏析

1.《朝中措》朱敦儒的赏析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号岩壑,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有声名,但不愿为官。高宗绍兴二年(1132),始应召入朝,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擢兵部郎中,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秦桧为相时,任鸿胪少卿;桧死,遭罢免。早年生活放荡,词风尚婉丽。中年,逢北方沦陷于金,国破家亡,多感怀、忧愤之作,格调悲凉。晚年隐居山林,词多描写自然景色与自己闲适的生活。其词语言清畅,句法灵活自由。但多数词作带有浓厚的虚无思想,内容消极。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

朝中措·登临何处自销忧

朱敦儒

登临何处自销忧?直北看扬州。朱雀桥边晚市,石头城下新秋。 昔人何在?悲凉故国,寂寞潮头。个是一场春梦,长江不住东流!

朱敦儒在两宋词人中是年寿很长、经验很丰富的一位。他活着的时期,正是宋王朝最大变动的时期,他对于今昔盛衰的情况应该是感受非常真切的。这首词是他在江南居住一个时期后回想南渡初期的情景。南渡初期,高宗曾由扬州移居建康,后迁至临安。词中前片所写,正是从建康望扬州的情事。“朱雀桥”是建康正南朱雀门外的大桥。“石头城”是今日的南京,即当时的建康。在当时,建康还是登临销忧之地。“新秋”是畅好的天气。“晚市”是热闹的场景。下片表现经乱后的情思。江山犹是,人物全非,“故国”空余悲凉情景,再没有人在桥边玩赏了,热闹的地方已成寂寞,只有潮水依然无恙。回首前尘影事,真如一场春梦,所以说“个是一场春梦”。“个”是指前片所写的情事;前事一去不复返,好象做了一场美好的梦不能再续一般。“春”是统指美好的情事,不专指春天。如果指春天,那就和上片的“新秋”不一致了。结句是江河日下意,象征国家的情势越来越恶劣,不断走下坡路,寄寓作者关心祖国的思想感情。

2.评析宋词: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十七首》之一:长揖忘言

赏析:这首词,是朱氏晚年所做,(据沙灵娜注释本《樵歌集》说,贵州人民出版1985),较早年的词作,情感沉潜许多,色彩也淡了,淡远气更加纯粹。

这时他被迫致仕,想必心境不会多好吧。他可称得上一个厌世派,词里多此种情调,并且含蓄蕴藉,不直接抒写,仅是动作或者表态之中,令人读出心底的悲凉。

这种写法令他词多沉郁之气,感人至深。 “闲人行李,羽扇芒鞋尘世外。”

一枚闲人,摇着羽扇,圾一芒鞋,去到“尘世外”,前之装束,细细罗列描写,是深入现实的折褶,画面清新明媚,笔致很紧贴,而“尘世外”三个字,一下子将画面豁开,距离也出来了,从正面变成背影,笔头至此漾开,将景“虚化”,且加以人为定位,将此世与外界隔离,更表明作者自身,平常并非“闲人”,此时才作得“闲人”,平常所居为喧扰之尘世,此刻才“尘世外”,心是松的,也是沉的。“一叠溪山”,青溪碧山远远望去,似是一叠,此处“一叠”极妙,写溪山之静之娴,将山和青溪“去杂乱化”和“去活泼化”了,这与朱敦儒当时清淡寂寥的心境合拍,也是此种心绪的外化,与张岱“湖心亭小记”里的“芥”、“粒”,属异曲同工,但朱敦儒这里,下一句即将自己与清冷高格的张老夫子区别开来了,“原来溪山也懂得分出一点风来为客吹帆啊”,这一句口气活泼,欣喜之色跃然,有点过年之时小孩子的情态了,将溪山当作人来写,不易。

过度了会将境写破写闹,不够即会显出沉闷笨拙来,朱敦儒这里,我个人意见,是稍稍过度了点,此前皆为白描,写作者是游客的视角,远远的看,平平的说,有淡远之致,所谓审美超越是也。而写至此处,作者忽多情体验其溪山的意思来,这种自然感的淡远即略退,换以人间的情分了,稍嫌转换太快,好在调一贯的平,并无将境弄的太破,且文辞简洁,无过多渲染虚夸之言,因而大体上还是优雅的。

上片作完风景言,下片开始写人事了。我们可以看见一个醉翁的形象,而这个形象非由描写,乃由叙述出之(这亦是朱敦儒的特别,若温庭筠,不靠描写而写词是难以想像的),他说,时平易醉,先带我们进一个大的周边环境,即“时平”,与上文自然环境合拍,且都指向他的心境。

时平的调子,是低沉的,无事可做的,因而作者昏昏然喝醉,仿佛是应了时代的要求,至此似乎还可解做恬淡,虽然低沉,而接下一句,则露出他深埋的悲意来,“不会再又是惊心又是溅泪了呵,像我无知的少年一样”,这是一句凄凉的自嘲,他的深意也可以读出:收复中原无望,而我白白流了那么多泪,此后看清,亦当作罢,成熟一点,不要再难以释怀了吧!惊心溅泪典出杜甫,指向家国之思,作者不惊心不溅泪,表态放弃国哀,实则只是埋深一点,更加绝望罢了。世间许多所谓解脱释怀,大抵以此种方式,想来亦足可哀。

宴席过后,与友人作揖话别,已无可言,“长揖忘言”,典出陶潜,表隐居之乐,这里亦带一点欢喜的闲适,长揖,动作悠长缓慢,忘言,乐在其中,况回棹,桃花满船。两句写得余韵悠长,是对前句的一次淡出,以淡收尾而意往往甚浓。

好像一个人说完心酸往事,忘向天边,说一句“天气好凉,回去添衣”。 此词写一场聚会,多轻轻点过,留白甚多,耐人回味。

以叙述代替描写抒情,下笔是简淡的。且文言较稀,白话味重,也有意思。

朱敦儒如作文,必会是一个散文家而非小说家,不拘于情节,与所写之物距远,故能闲淡,而这距的获得,殊为不易。写诗者如曹植,填词者如温庭筠,均嫌太切,无此距离,笔浓意重,故境难高远。

敦儒词表面简淡,而内里雄沉,有种无出路的悲凉感,用张爱玲的一句“望远皆悲”来解,再好不过了。“人无无聊,何以遣有生之涯”,敦儒此生,执着当下书写,恐怕也是抱有此种心态吧。

3.高分求宋词赏析卷

阅读宋词,回答问题。

(一共10首,每首5题。够辛苦了,该得分了吧)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词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3.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 4.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怎样?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5.以这首词为例,简述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二、雨霖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这首词表达什么感情?词中哪句直接点出了作者的感情? 2.词中哪句直接描述离别情形?这里是用什么手法? 3.这首词选用了哪些景?为什么选用这些景?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从照应的角度考虑,此句照应了上阕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杨柳、晓风、残月有什么象征义? 5.以这首词为例,简述婉约派词风的特点。

三、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首词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 2.整首词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词中描写的小孩可爱在什么地方? 4.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二字什么用法?表达怎样的情感? 5.“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媚好”什么意思? 四、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碧云天,黄叶地”描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黯乡魂,追旅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5.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表达怎样的感情? 五、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本词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释放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寓居定慧院所作。 1.词的上阕写出了定慧院寓居的什么特点? 2.“漏断”是什么意思? 3.“孤鸿”对下阕来说,起什么作用?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4.“有恨无人省”,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恨”字是全词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六、关 河 令 【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词的开篇写出了怎样的情景?“凄冷”表现在哪里? 2.如何理解“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3.“更深人去寂静”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4.“人去”两字的妙处在哪里?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融情于景”是本词的突出特色,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七、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两个“爱上层楼”有什么不同作用? 2.“欲说还休”是什么意思?还出现在李清照的哪首词中? 3.“天凉好个秋”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鹧鸪天·送人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只应离合是悲欢”应如何理解? 3.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典故? 4.“功名馀事”是什么意思?词人为什么说“功名馀事”? 5.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九、玉 楼 春 【宋】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这首词首句写“东城”有无深意?为什么? 2.分析“绿杨烟外晓寒轻”中比喻的妙处? 3.本词上片是通过哪几个物象来表现“风光好”的?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是全词最传神的字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十、好事近·渔父词 【宋】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

4.宋词赏析,辛弃疾的~~~~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出处:宋·辛弃疾《鹧鸪天》 [今译]城中娇艳的桃花李花,最害怕风雨的吹打;而田野溪头的荠菜花,却星星点点迎着风雨开放:原来春天正留驻在这里啊! [赏析]此词通过对农村美丽景色的赞颂,表现出作者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平凡的事物往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天是属于它们的!此词从全篇看皆写农村景色,唯“城中”一句一笔宕开,为下句作衬,点明主题,“在”字下得稳重有力,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深切的感受。

[原作]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网。

5.朱敦儒的“感皇恩”这首词如何鉴赏

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年间,此时词人致仕居嘉禾,词作闲旷清逸,言简意深。

珍惜生活、时光和闲适的“山家风味”,是词人在词中点明的主旨。上阕以简明精炼的语言对 “山家风味”进行了形象描述。

似是一幅惬意的图画:一个小园儿,随地势之宜,花竹相间,自然疏落 有致;不远处,木槿为篱,环绕茅舍;居住者生活自在适意等闲池上饮,林间醉”,云游山水之间。 这种田园风味,人情风趣与山水自然和谐并存,是农耕时代特有的情调。

下阕转入议论,直抒心情。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

风景争来趁游戏。”这道出了上阕词人于山水间能从容潇洒的原因:因为能 放下功名利禄,因而能充分感受山间佳景之乐,人与自然相争趣。

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之五)。 “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洞天谁道在,尘寰外。”乐由心生,无须向外寻 求。

词人虽已至暮年,但“胸中无事”,欣然自得。这当中体现着词人对自然风情、人生自在的重视, 对生命的珍视,对快乐的自足。

这首词正是词人晚年云游山水之间生活的写照。 全词语言朴素,不假雕琢,和词作所表现的旷逸韵致的风格浑然一体。

词中的情调也具有相当 强的时空跨越性。“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快乐的时光非常珍贵;“风景争来趁游戏”,人与自然 可如此地契合……这徜徉于山水间的快乐生活,真令人向往而不可得。

6.雨中花的诗词鉴赏

《雨中花·岭南作》朱敦儒宋词赏析 ●雨中花·岭南作 朱敦儒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

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 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

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

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 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

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朱敦儒词作鉴赏 此词为作者词风由豪爽转向悲凉的重要标志,堪称稼轩词的先驱。

词中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了词人于靖康之变后面对山河破碎的疮痍面目而生发的去国离乡的悲痛。 上片起首一句追述了承平岁月中的胜景清游。

“故国”指洛阳。“上苑”即上林苑,东汉时置,洛阳城西。

“长揪”,指官道旁所植之揪树。曹植《名都篇》所咏之“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揪间”,为此处所本。

词人用射猎西苑,走马东郊,来概括往日与狂朋怪侣俊游的盛况,既是用典,又是纪实,笔力遒劲,具足声容。接下来,以一个去声的“对”字领“葱葱”两句,展示出一幅生机活泼、热气腾腾的广阔背景。

这是故意设计的顿挫之笔,不肯教“射麋”、“走马”的俊迈之气一下发露太过。后又用“好景”两句挺接发端之意,然而却只点到为止,不作过多的渲染。

经过一番蓄势,然后以一个“向”字领出了“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三句妙语来。这一气呵出的三句,真把这位骏马貂裘的青年公子的狂游盛况写到了极致。

词之下片,词意陡转,大起大落,与前片形成鲜明的反差。过片三句,写金兵南下之时,词人被迫避难南荒,不得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曳裾”,提着衣襟,形容谦卑之态。曳裾侯门,指寄食权贵的宾客。

应刘,即汉末依附曹氏的应玚、应璩兄弟与刘桢。流离道路已极不堪,寄食豪门,仰人鼻息,痛苦又更甚一层。

一个“强”字包含了其间种种酸辛,是一个倔强者无可奈何的喟叹。沦亡的痛苦,把当年的意气公子从风月留连的醉梦中惊醒。

他和同时代的许多爱国诗人一样,也要为民族的振兴呐喊搏斗。然而那个君孱臣佞的小朝廷里,他的满腔热情,根本不被置理。

“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就是这种内心痛苦的披露,意谓:莫说有卧龙的才具,也无法建树封侯的功业。这是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英雄的悲叹,语气沉重,充满失望的痛苦。

接下来“塞雁”、“蛮江”二句,可以抒写了郁结于胸的故国之苦思。塞雁比人更幸福,它可以不受人间兵戈的阻隔,年年春天结阵北去:“蛮江”也是自由的,它可以日夜不止地依旧自西向东流入大海。

唯有自己这个天涯的羁客,却不能重返故园了。这几句融情入景无情景物,并惹哀愁,写得真切感人。

歇拍三句,更进一层,把悲哀推到了极点。先说此身已老,北归无望,接着运笔虚际,翻腾出一个心魂入梦重返家山的结局,然而以梦境的欢愉来衬托实境的悲惋,益觉加倍的悲哀了。

洛阳,为东周的王城,此以之指代故乡,并与篇首相绾合,结构谨严,语极沉痛,几入化境。

7.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1)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2)借代;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

(3)“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解为“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亦可)。

8.雨中花的诗词鉴赏

《雨中花·岭南作》朱敦儒宋词赏析

●雨中花·岭南作

朱敦儒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

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

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

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

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

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

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朱敦儒词作鉴赏

此词为作者词风由豪爽转向悲凉的重要标志,堪称稼轩词的先驱。词中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了词人于靖康之变后面对山河破碎的疮痍面目而生发的去国离乡的悲痛。

上片起首一句追述了承平岁月中的胜景清游。“故国”指洛阳。“上苑”即上林苑,东汉时置,洛阳城西。“长揪”,指官道旁所植之揪树。曹植《名都篇》所咏之“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揪间”,为此处所本。词人用射猎西苑,走马东郊,来概括往日与狂朋怪侣俊游的盛况,既是用典,又是纪实,笔力遒劲,具足声容。接下来,以一个去声的“对”字领“葱葱”两句,展示出一幅生机活泼、热气腾腾的广阔背景。

这是故意设计的顿挫之笔,不肯教“射麋”、“走马”的俊迈之气一下发露太过。后又用“好景”两句挺接发端之意,然而却只点到为止,不作过多的渲染。经过一番蓄势,然后以一个“向”字领出了“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三句妙语来。这一气呵出的三句,真把这位骏马貂裘的青年公子的狂游盛况写到了极致。

词之下片,词意陡转,大起大落,与前片形成鲜明的反差。过片三句,写金兵南下之时,词人被迫避难南荒,不得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曳裾”,提着衣襟,形容谦卑之态。曳裾侯门,指寄食权贵的宾客。应刘,即汉末依附曹氏的应玚、应璩兄弟与刘桢。流离道路已极不堪,寄食豪门,仰人鼻息,痛苦又更甚一层。一个“强”字包含了其间种种酸辛,是一个倔强者无可奈何的喟叹。沦亡的痛苦,把当年的意气公子从风月留连的醉梦中惊醒。他和同时代的许多爱国诗人一样,也要为民族的振兴呐喊搏斗。然而那个君孱臣佞的小朝廷里,他的满腔热情,根本不被置理。“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就是这种内心痛苦的披露,意谓:莫说有卧龙的才具,也无法建树封侯的功业。这是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英雄的悲叹,语气沉重,充满失望的痛苦。

接下来“塞雁”、“蛮江”二句,可以抒写了郁结于胸的故国之苦思。塞雁比人更幸福,它可以不受人间兵戈的阻隔,年年春天结阵北去:“蛮江”也是自由的,它可以日夜不止地依旧自西向东流入大海。

唯有自己这个天涯的羁客,却不能重返故园了。这几句融情入景无情景物,并惹哀愁,写得真切感人。歇拍三句,更进一层,把悲哀推到了极点。先说此身已老,北归无望,接着运笔虚际,翻腾出一个心魂入梦重返家山的结局,然而以梦境的欢愉来衬托实境的悲惋,益觉加倍的悲哀了。洛阳,为东周的王城,此以之指代故乡,并与篇首相绾合,结构谨严,语极沉痛,几入化境。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