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三百首橘

1.古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还是唐诗? 古诗 《示儿》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示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冬夜读书示子聿》 《关山月》、《书愤》、《金错刀》、《农家叹》、《黄州》、《长歌行》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塞下曲·其一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 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 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 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回答者: 在春天逃走 - 经理 四级 2-14 12:28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风(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古风(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子夜四时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长干行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

2.唐诗三百首“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请教后两句是什么

作者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

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行政区划分为河北省盐山县庆云镇、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与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三部分)人。

哲宗元佑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佑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

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

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

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词作全集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3.唐诗三百首中的杜甫诗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

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

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

以体裁

为经,以时间为纬.

我们再来看看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

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

“诗圣”。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体的开

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

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

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

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所以唐诗三百首作者要编辑这么多。

唐诗三百首里面传闻的那首宋词是张旭的《桃花溪》,内容如下: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莫砺锋先生在《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发表《<;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

考证出《唐诗三百首》所选张旭名篇《桃花溪》实乃宋朝人蔡襄所作,题为《度

南涧》,造成很大影响,几欲成为定论。but,这是有争议的,到底是不是还不是

很清楚地。

4.《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是谁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是蘅塘退士(1711 年一1778年),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商量后,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是很严格,体裁不限,体例也不相同,希望编选出的新选本,能够成为有代表性的、流传久远的家塾课本。

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容易读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法是取自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法是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七十七位,计三百一-h首诗,其中五言古诗三十三首,乐府三十九首,七言古诗二十八首,七言律诗五十首,五言律诗八十首,五言绝句二十九首,七言绝句五十一首,所有的诗都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 唐人五言古诗笔锋豪迈,大气磅礴,直接用于议论、叙事、抒情、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韦应物、孟浩然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演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恢弘的气势,手法多样,文笔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等。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隽永,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

唐代五律名家如云,具有代表性的有王昌龄、李白、孟浩然、王维、杜甫、刘长卿等。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

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杜甫在七律的创作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创作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有唐一代,七律圣手还有王维、李商隐、杜牧、罗隐等,才华横溢,辉映古今。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

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杜牧、王维、韦应物、王昌龄、刘禹锡等人。 在众多的唐诗读本中,以《唐诗三百首》的流传最广、影响也最大,风行海内,雅俗共赏,老幼皆宜,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

5.古诗三百首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杜甫: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王维: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王维: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

6.唐诗三百首都有什么诗

感遇四首之一 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002.感遇四首之二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003.感遇四首之三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004.感遇四首之四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005.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006.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007.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008.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009.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7.唐诗三百首中关于秋天的古诗

1、立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2、《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4、《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的相关知识

相关背景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

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

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

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内容提要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

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

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 清·同治辛末春刊《唐诗注疏三百首》的一种。

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

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

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作品影响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

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精彩篇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延伸阅读 《千家诗》由南宋著名词人刘克庄编辑的蓝本增删而成,从宋代至今,在民间流传很广,是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

所选诗为唐宋两代的作品,大多文采晓畅,易于吟诵。 《全唐诗》在康熙四十五(1707)年,由彭定求、沈三曾等编校而成,收诗4.8万多首,作者2000余人,是自唐到清内容最丰富的唐诗总集。

此后,由于敦煌文书的出土以及新的唐诗的发现,《全唐诗》得以更加完善,又增加了数千首唐诗。 《唐诗别裁集》于康熙五十六年(1718)问世,由江苏苏州人沈德潜编辑而成,这部书重点突出了沈德潜的文学思想,在清代的文士间影响较大。

全本共有三百又二十首诗,原由蘅塘退士选辑,分为六卷。以下目录中,右端列的是诗的编号。

1.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2.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