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开光何谓开光佛教的开光即开慧,开启自性光明/智慧的意思,是佛像给你开光,不是凡夫给佛像开光。 当你看到佛像,就如同看到格言警句一样,真发菩提心按照佛像代表的意思去做为修行,那么就说开光了。 你供养这个佛像,佛像是时时刻刻开启你自性的光明。 你家里供地藏菩萨,你见到地藏菩萨,就想到我要孝顺父母,我要尊敬师长,这个念头一生就是光明。见到观音菩萨,我就晓得我要以慈悲、以爱心对一切众生,见到像心里就生起来,这叫做开光。 以理论之,佛之眼光,岂待人开,此不过一种仪式,表示佛临开始而已。家供者虽不经此手续,以安位焚香,即为佛临,实则灵感在心,诚则应之。 佛教道场的开光仪式,是一个启用仪式,说明造像的缘起、意义而已,并没有什么开光就灵验,不开光就不灵验之说。学习正法佛教,切勿迷信。 2.什么叫做玄学上的开光开光 开放分类: 宗教、术语、器物、装饰方法、佛教仪式 (术语)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 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 ’ 释义2装饰的方法之一。 为了使器物上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位置留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菱形、心形等)的空间然后在该空间里装饰花纹,称为“开光”。 常见于景泰蓝、雕漆、陶器器皿上的装饰。原从古代建筑窗户的某种形状演变而来。 参见辞海 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 《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水明。” 在佛教中,经过开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开光时,将佛像安好,先诵经及咒语,奉请佛菩萨安座,然后才请高僧为佛像开光说法,《黑谷灯语录》中说:“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诵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谓开眼也。 ”其实开光就是为佛像举行一种说法的仪式,其具体的仪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个擦佛像的动作,说一首偈语,赞颂佛菩萨的功德,此谓开眼也。其次再用镜子向佛像正面对照,说几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缘;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笔,再说一首偈语,然后将朱砂笔向佛眼的方向作一个“点”的动作,大喊一声“开”,经过如上的一番仪式,开光才算完成了。 开光时,由于佛菩萨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说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会提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让佛像具有六种神通,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遍及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演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 开光法会的仪规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规经》。 该经指出,佛像塑画雕造完成后,就要举行安像庆赞活动。首先选择吉日良辰和结界胜地,其次在此处设置伴盖、幢幡、香花、水果、灯明等佛供,接着由身著庄严如法的阿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们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相。 然后合掌作礼,瞻仰圣容,以净香花等供于佛前。再是入定心,离疑念,诵咒三遍,请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灯、果、饮食等供养。 复次,安置佛像坐西向东,并用黄布覆盖。阿诸梨作观想佛如一聚火,如来真身诸相圆满,然后以奄阿牛三字安于佛之身上。 把“奄”字安于顶上、“阿”字安于口上、“牛”字安于心上。 若是金、石、铜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净,然后用歌舞妓乐赞颂,僧人复颂香油真言。 再用盛满香水和五宝五药花果的净瓶,灌浴佛像,僧众齐诵偈赞,并作歌舞妓乐。若是画像,要用镜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种净火涂于镜,沐浴镜中影像。 再依次吟诵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发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须真言、献涂香真言、安庄严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顶仪规将佛像置入曼荼罗,诵本尊真言三遍。 一切供养仪具足后,开眼师用笔作点姿势,这是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再诵开眼光真言三遍。 这时,佛像即已开光。诵完开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罗,齐诵护摩真言、增寿真言、息灾增益真言,使众生普获吉祥。 这时,阿诸梨即教化施主结缘,施利增福,金银财帛等随布施。 复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施以财物,令福德更具圆满。 曼荼罗之内所供财物,必须都归阿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当这套仪规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坛。 这是密宗的开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 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 如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 所以,在开光仪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我们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然后再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着智慧,所以点开佛眼,意思就是要开发我们众生的内在智慧。 我们众生由于无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这就是我们的般若智慧,开光这种仪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中国原有的文化影响,所以便接受这种仪式,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但是,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则是佛教特有的提升。 现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记开光的内涵,而偏重追求仪式的隆重,这是执事废理;或者的人认为开光仅是一种仪式,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这是执理废事。这两种现象,都属偏见,佛法提倡事理圆融、事理无碍,所以我们在举行开光仪式时,不要忘记这种仪式的内涵,不仅要开佛像眼,更要我们众生的心眼,开发内在般若智慧。 只有这样,才能契合。 3.“开光”是什么意思(术语)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 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 ’ 开光,是宗教活动中最基本内容之一。 所谓开光,就是给一些物品,如神像、佛像、吉祥物等等赋予“灵气”。 开光,并不是什么“迷信活动”,而是宗教仪式。不少国家领导人也去参加过一些宗教开光仪式,如荣毅仁先生(国家副主席)在无锡建造灵山大佛,就请了**去亲自点睛、开光。 各地的道观、庙宇等,在初请神佛时,一定要进行开光点晴。 神、仙、佛、灵、动物,既开光又点睛,而一般吉祥物,如乾隆钱、八卦牌、化煞罗盘、水晶球、文昌塔等等,只开光,不点睛。 佛教开光最为繁杂,不过,现在大多数失传了,只有少数得道高僧在继承着。 道教开光也很繁杂,而且,派别极多,有正一道、茅山道、天师道等等。 我所学的是正一道开光法,做法是:请神、开光、点睛、回神、送神、定神等几步,点睛分九步:点眼、点耳、点鼻、点口、点额、点心口、点背、点手、点足。 点睛所用的神沙是师父传下来的种子,不知传了多少千年。 古时候是用人血的,后来改用鸡血,再到后来,主张不要杀生,所以,改用朱沙,因其中有师父传下来的种子,故称为“神沙”。 开光,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学,要具备一定条件: 1、有缘:与道或与佛有缘,不能名利心太重。 2、身体健康:自身不能有病,如果自身有癌症,那么,开光的神、佛、吉祥物也有癌症,起不到神灵或化解物的作用。所以,一般道师、高僧等在年纪大了、有了病后,一般不主持开光。 3、德高望重:要在某一方面有一定地位。如在道教,至少应是一省或一市道会领导人。 如在易界,是某易会、某机构的领导。或者是某一门派的宗师,有几百甚至几千弟子或学员或信徒。 4、要有一定物质基础:如果是穷光蛋,所开光的“财神”能达到旺财的目的吗?不说要求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至少要生活富足,是当地的富民。 5、家庭和睦:孝敬父母、夫妻恩爱、子女出息。 只有家庭和睦,开光出来的神佛、吉祥物才能和谐、吉祥! 6、人丁兴旺:家族、自身要旺丁。如果自己不旺丁,开光出来的旺丁吉祥物能旺丁吗? 7、文化水平高:最好受过高等教育或相当于高等教育。 这样,开光出来的文昌吉祥用品才能大旺文昌! 8、无为之心:不贪、不争、不嗔、不怒,保持无所谓的心态。 得之不喜,失之不愁! 除此以外,还要经常练习道家气功,才能有一定“请神”功力。 4.佛教中说的“开光”是什么意思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 《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水明。”在佛教中,经过开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开光时,将佛像安好,先诵经及咒语,奉请佛菩萨安座,然后才请高僧为佛像开光说法,《黑谷灯语录》中说:“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诵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谓开眼也。”其实开光就是为佛像举行一种说法的仪式,其具体的仪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个擦佛像的动作,说一首偈语,赞颂佛菩萨的功德,此谓开眼也。 其次再用镜子向佛像正面对照,说几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缘;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笔,再说一首偈语,然后将朱砂笔向佛眼的方向作一个“点”的动作,大喊一声“开”,经过如上的一番仪式,开光才算完成了。 开光时,由于佛菩萨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说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会提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让佛像具有六种神通,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遍及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演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 开光法会的仪规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兴国五(980),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规经》。该经指出,佛像塑画雕造完成后,就要举行安像庆赞活动。 首先选择吉日良辰和结界胜地,其次在此处设置伴盖、幢幡、香花、水果、灯明等佛供,接着由身著庄严如法的阿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们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相。 然后合掌作礼,瞻仰圣容,以净香花等供于佛前。 再是入定心,离疑念,诵咒三遍,请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灯、果、饮食等供养。复次,安置佛像坐西向东,并用黄布覆盖。 阿诸梨作观想佛如一聚火,如来真身诸相圆满,然后以奄阿牛三字安于佛之身上。把“奄”字安于顶上、“阿”字安于口上、“牛”字安于心上。 若是金、石、铜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净,然后用歌舞妓乐赞颂,僧人复颂香油真言。再用盛满香水和五宝五药花果的净瓶,灌浴佛像,僧众齐诵偈赞,并作歌舞妓乐。 若是画像,要用镜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种净火涂于镜,沐浴镜中影像。再依次吟诵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发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须真言、献涂香真言、安庄严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顶仪规将佛像置入曼荼罗,诵本尊真言三遍。 一切供养仪具足后,开眼师用笔作点姿势,这是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再诵开眼光真言三遍。 这时,佛像即已开光。 诵完开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罗,齐诵护摩真言、增寿真言、息灾增益真言,使众生普获吉祥。这时,阿诸梨即教化施主结缘,施利增福,金银财帛等随布施。 复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施以财物,令福德更具圆满。曼荼罗之内所供财物,必须都归阿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 当这套仪规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坛。这是密宗的开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 如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所以,在开光仪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我们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然后再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 用朱砂笔点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着智慧,所以点开佛眼,意思就是要开发我们众生的内在智慧。 我们众生由于无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这就是我们的般若智慧。 开光这种仪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中国原有的文化影响,所以便接受这种仪式,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但是,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则是佛教特有的提升。 现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记开光的内涵,而偏重追求仪式的隆重,这是执事废理;或者的人认为开光仅是一种仪式,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这是执理废事。这两种现象,都属偏见,佛法提倡事理圆融、事理无碍,所以我们在举行开光仪式时,不要忘记这种仪式的内涵,不仅要开佛像眼,更要我们众生的心眼,开发内在般若智慧。 只有这样,才能契合佛教的真意。 。 5.请问:佛家里的“开光”是什么意思所谓开光是佛教的一个专有概念,指佛像塑造时需完成的最后一道工作,即给佛像"开眼"。 佛像开眼以后标志着一尊佛像完工,可以供奉。在这个意义上,一般情况下,都要举行一个仪式以示郑重。 “开光”在佛教来说就是一个竣工仪式,没有什么神秘的。 之所以叫"开光"是因为佛教出于对佛祖的尊敬,不能直接称呼佛祖身躯的某一部分。 因此用光代替眼,用开光代替开眼。平时我们也说某某看人时的"眼光"如何如何,也就是在汉语中眼与光是有替代关系的。 因此,开光并不意味是一个神秘的意义,即使开光的佛像也不会产生某种神秘的能量。 顺便多说一句,其实在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以及他去世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约五百余年)内,佛像并没有产生。 因为所谓“佛法无边”的说法,已经让信徒认为没有必要塑造佛像。 佛像的出现与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希腊雕塑技艺的传入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时期就是印度的阿育王时期。 而大乘佛教思想的形成后,佛像才慢慢地大量出现,这和大乘佛教最初的信徒构成有关系。 大乘佛教最初的信徒都是没有见过佛祖、没有听过佛祖讲授佛法的人。 因此,佛像对大乘佛教的信徒就有必要了,但佛像这时并非神灵,而是修行学佛的“样子”,在佛像前观想佛的庄严以及佛教教义的深奥玄妙、进而进入禅思的境界,能够有利于自己的宗教修习实践。 总之,佛像的开光仪式就是竣工仪式。 后来为郑重起见,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程序。 6.开光是怎么回事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开眼供养,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要置于佛殿、佛室时,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 《禅林象器笺垂说门》中说:凡新造佛祖神大像者,请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光明。在佛教中,只有经过开光后,佛像便不是原来的木雕石塑,而是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佛教认为,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就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 唐代神秀禅师说过: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所以,在开光仪式中,行使主法的人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眼,是因为眼睛代表了智慧,所以点开佛眼,开发众生的内在智慧。 如果众生没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还执为实有,所以需要除去眼病,发掘原有的般若智慧,也有人研究论证开光这种仪式来自道教和民俗,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原有中国文化的影响,将其援入,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突出表现之一吧。 开光的过程是把所有的开光物件放于一托盘,置于佛前,大师念经数篇,即算是佛光普照。 你的物件因此而赋予灵气与法力,可以带在身边保佑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