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节假日的诗句

1.与节日有关的古诗

元日》(宋)王安石 ---春节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青玉案 元夕》 —元宵节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鹊桥仙》 宋 秦观-----情人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清明 -----清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关于端午的诗

和端午

张 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 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2.【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1、描写重阳节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描写春节的——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描写元宵的——《生查子 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4、描写七夕的——《乞巧 》林杰七夕今宵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5、描写清明的——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从《唐诗三百首》和小学课本选出来的,不知道能不能被采纳?。

3.描写节日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万,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端午被荣恩。(端午)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七夕)

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七夕)

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是中唐诗人韩翃描写寒食节下都城长安春光盎然的著名诗歌。

冬至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七夕

细看成阴近久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重阳

4.寻找与节日有关的诗句,并写出节日

1. 有关除夕的诗句:《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有关春节的诗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 有关元宵节的诗句:《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有关清明节的诗句:《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有关端午节的诗句:《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6. 有关七夕节的诗句:《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7.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8. 有关重阳节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过年(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1. 描写除夕的:除夜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描写春节的: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 描写元宵节的: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 描写清明节的: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描写端午节的: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6. 描写中秋节的: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7. 描写七夕节的:七夕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8. 描写重阳节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地域就有不同的节日,要详细答案,有难度.。

6.有关节日的诗文

火把节的起源与发展走向 郭翠潇:请问巴莫老师,火把节用彝语怎么说?意思是什么? 巴莫曲布嫫: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

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 在今天的山地社会,我们依然能够从种种民俗事象的考察中发见到这个节日“祭火”的信仰观念与文化内核。

有的学者还进一步推考出火崇拜与太阳崇拜有关(朱文旭)。 郭翠潇:巴莫老师,从民俗发生学的角度而言,您认为火把节的起源是什么? 巴莫曲布嫫:在民俗学范畴内,年中行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岁时民俗,即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事象和文化传承,节日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时间的民俗,年中行事与岁时节日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还是极其复杂的。在多年的田野考察中我们发现,火把节与彝族十月年作为彝族两大传统佳节,也是这个族群重要的民俗传承,其原生形态基本上应归为季节性的仪式活动,而且总是与山地的宗教生活与民间信仰发生着密切的关联。

通俗一点说,火把节是夏节,彝族年是冬节;不论火把节还是十月年,都是从彝族古老的宗教信仰体系中发展、演变而来的,都同样体现出从本土宗教仪式活动向节日民俗过渡的历时性发展走向:火把节以祭火、照岁、祈年为主要特征,彝历新年以祭祖为中心事件。两个节日皆以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狩猎丰收、森林茂密、房屋清洁为目的,后来发展成了具有族群性、超地域性的传统佳节。

十月年是彝族祭祖的年节,这在学界已取得基本的共识,不复赘言。而关于火把节的起源,有这么几种看法值得注意:一则是认为火把节习俗起源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原始崇拜(秋浦《火与火把节》);二则认为火把节实为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小年节(杨和森:《楚雄彝族概况》),而十月年则是大年节;三则认为火把节与彝族星月历有关,是通过所观测到的星相的变化而定的过年日(李世忠、孟之仁:《彝族星回节源流考》)。

实际上,后两种看法不过是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而言的,其实质都是相同的,即都认为火把节的起源与彝族的历法纪年有密切关联。这三种看法其实有着共同的连结点,虽然一是强调其火崇拜的因素,一是强调其与年节的关系,但都不约而同地切中了火把节是通过火崇拜的一系列仪式活动来祭岁、除秽、祈年的。

郭翠潇:您刚才提到了彝族的两大传统节日,那彝族十月年和火把节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 巴莫曲布嫫:彝族历史上的天文学是比较发达的,而历法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标志之一。“十月太阳历”是彝族先祖创制的一种特殊历法,作为彝族先祖的文化传统,它曾盛行于川滇黔桂广大彝区,至今仍遗存在大小凉山民间,如今甘洛县的彝族仍然把“过新年”称为“扯勒觉”即“转十月”。

有学者认为,在十月太阳历通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彝族两个重大的传统节日:一个在冬季,叫“彝历年”,又称“十月年”;一个在夏季,叫“火把节”。彝族先民以观察太阳运动的方位来定季节,彝族古墓“向天坟”,曾是彝族先民踞以观测太阳运动定冬夏和北斗指向定寒暑的观象台。

凉山彝族把年称为“枯”,其义为“轮转”、“转回”,以“转”一轮作为一年。太阳南至为冬至,彝人称为“补姑”,意为“太阳转回”;太阳北至为夏至,彝人称为“补迥”,意为“太阳回归”;故彝谚有曰:“补迥后昼长夜短;补姑后昼短夜长。”

当北斗的尾巴(北斗柄)指下则为大寒,指上则为大暑,以大寒大暑为元日;大寒之际也就是“补姑”时过十月年,大暑之际也就是“补迥”时过火把节。 因此,这两个节日的时间选择并非是随意的,跟传统历法有密切的联系。

刚才我们提到“大年”、“小年”之说,也有一定道理。今天滇中彝族的一个支系撒梅人,也还认为火把节是过小年。

所以有的学者依据十月太阳历,推考出一年之中有大小年之分,岁首为大年,岁中为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刚好是一年的中界,即为小年。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火把节期间,有些村寨要竖立高三、四丈的大火把,平年扎12台,闰年扎13台。

那么,这些火把的数目实际上就成了时间(月份)与传统的象征符号,由此追溯出火把节原初形态的节日观念,就是 “祭火、照岁、祈年”:用圣洁的火照亮一年的时间,带来一年的光明与福瑞,祈求一年的风调和雨顺。 不论“大年”、“小年”之说成立与否,从这两个节日的原生态而言,我以为都与季节和仪式有关,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夏节和冬节。

郭翠潇:据我所知,汉族的一些民间节日最早也与民间信仰和宗教仪式有关,这是不是节日形成的一个重要走向呢? 巴莫曲布嫫:可以这样理解。 应该说你是一位“民俗学出身”的媒体工作者,在民俗史研究中我们知道,许多民间节日最初就形成于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宗教行为和宗教祭祀的一系列的仪式活动之中,并作为民间习俗传承下来。

所以在探讨一些节日民俗起源时,有人认为它是“退化了的宗教”。我的老师钟敬文教授在谈到汉族民间节日时就曾。

7.【描写节日风俗习惯的诗句】

唐 文秀《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端午节: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8.描写节日场面的句子

1.过几日便是中秋了.今晚,月光如银,我独坐于阳台牵牛花花架下,一盏清茗,一册薄词.清辉似水,在我的衣衫上静静流泻…… 2.这真是灯的海洋,千万”条金黄色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德胜”啊.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的灯.看都看不过来.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3.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 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4早晨,金色的阳光撒满大地.村子里的景色焕然一新,街道上一夜之间仿佛变了个样,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贴着“倒福”、对联,还挂着红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5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金色的阳光撒满大地.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街道上一夜之间仿佛变了个样,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贴着“倒福”、对联,还挂着红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脸带微笑地走向各个市场,有的购物,有的观赏,一片欢乐详和的景象.到了晚上8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的节目很精彩: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

节目丰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缭乱.“当当当……”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烟花和爆竹便齐鸣起来.我和爸爸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点燃了烟花筒,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他的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此时的场面,被笑声、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极了.到了初一,就是逛公园的时候了.早晨,我们洗漱过后,早点吃的是汤圆,汤圆是用白酒、鸡蛋和红糖煮的,因为家乡的大年初一早上有“不杀生”、“不吃荤”的风俗.吃过早点,我们兴高采烈地出发了.刚到公园门口,我就被丰富的小吃吸引住了,当时我还真有些眼花缭乱呢.进到公园里面,我带着小表弟划船、座小飞机、骑小马、座猴子抬轿,爸爸还给我们照了好多照片.今年这个春节我过的真是太有意义了,我真是快乐,让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的一年又到了,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都将发生变化,自己又长大了一岁,我希望这一年好运一直陪伴着我,我也会更加努力的,争取在这一年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长大后,为家乡的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6.2008年春节到了,大街小巷人流如潮,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节日的闲暇,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大街上的颜色也比平时鲜艳多了.只见彩旗飘扬,各色商家标语、条幅迎风招展.商场门口挂着一只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湛蓝的天空中,一只只彩色气球在阳光的照耀下艳丽夺目.微风拂过,大小气球迎风起舞,又仿佛在向路人点头致意.商场里欢快嬉闹的场面透过明亮的玻璃门窗,射入路人的眼里,使人不由自主地随着彩色的人流,汇入其中.春节是大人的节日,更是小朋友们的节日,儿童玩具、书籍、文具柜台更是异常热闹,孩子们来了一拨又一拨,领走心爱的玩具,留下欢声笑语.春节的家中也不同平日,门上要贴“福”字,吃饭要放鞭炮,晚上要放焰火,还要看春节晚会.吃饭的人也比平日多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聚在一起.桌上的菜也比以前丰顺多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都有.吃好了饭,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聊聊天,喝喝茶,说说话.春节真热闹呀,我真想天天过春节.。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