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和送头发有关的诗句

一、关于头发的古诗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迟(古诗源)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从古至今,无论线条粗细的女子,对于与“情思”谐音的满头青丝,总有太多割舍不下的牵挂吧。单是看看那些描写梳头的动词:绾、结、挽,还有那些花样繁多的发髻:盘螺髻,秋蝉髻,倭堕髻,拂云髻,飞凤髻……这么多美丽的名字,记载了多少纷纷扰扰的心情。难怪古代文人会在“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的情调里进退回环。即使英武如花木兰,在代父从军立下赫赫功勋的十二年之后,回到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何况是那些温婉可人的女子呢?她们在良人离别时,会小心地剪下一绺头发,珍重地请他带在身边。而且,自君别后,她们是那样率性地放弃着自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悦己的人不在身边,连头发都乱蓬蓬的懒于梳理了。

二、与头发有关的诗句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杜甫 2、头发梳千下,休粮带瘦容。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

白石通宵煮,寒泉尽日舂。不曾离隐处,那得世人逢。

——唐·贾岛《山中道士》 3、玉筝弹未彻,凤髻鸾钗脱。 4、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5、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 6、鬓挽乌云,眉弯新月;肌凝瑞雪,脸衬朝霞。

7、鬓似乌云发委地,手如尖笋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疑似夭桃初发蕊。

8、眉扫初春嫩柳;香肌扑簌瑶台月,翠鬓笼松楚岫云。 9、翁妪齐眉妇亦贤。

小姑颜貌正笄年。头发乱,髻鬟偏。

爱把花枝立舵前。——宋·王谌《渔父词/渔父》。

三、跟梳头有关的诗词

1、起来慵自梳头 宋-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2、日晚倦梳头 宋-李清照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3、日高花榭懒梳头 宋-柳永 《其九》

4、梳头满面丝 唐-杜甫 《遣兴》

5、日晏未梳头 唐-刘禹锡 《相和歌辞·三阁词四首》

6、一月不梳头 唐-杜甫 《屏迹三首》

7、半顶梳头白 唐-杜甫 《入宅三首(大历二年春,甫自西阁迁赤甲)》

8、照水学梳头 唐-王建 《送韦处士老舅》

9、早起怯梳头 宋-周邦彦 《南乡子·晨色动妆楼》

四、形容头发的诗句

无题 李商隐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经古行宫 杜牧

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

长恨歌 白居易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恃宠 曹邺

三十六宫女,髻鬟各如鸦。

河湟 杜牧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赠溪翁 王建

应得丹砂力,春来黑发新。

伤春 陈与义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北来人 刘克庄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南歌子 温庭筠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菩萨蛮 冯延巳

玉筝弹未彻,凤髻鸾钗脱。

菩萨蛮 冯延巳

欹鬟堕髻摇双桨,采莲晚出清江上。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山坡羊 王实甫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香闺一觉伤春睡。

五、赞美头发的诗句

头发与剪头发的诗句:李白《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是一首抒愤诗。

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送惠师》唐韩愈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

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

吹木石,澎湃闻韶钧。……《送惠师》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诗词作品之一。

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六、关于头发的古诗句

李白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玉壶系青丝, 沽酒来何迟。

---李白《待酒不至》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李白《捣衣篇》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李白《秋浦歌》 当年意气不肯平,白发如丝叹何益。

---李白《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侠客行》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白居易《长恨歌》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宝髻松松挽就 铅华淡淡妆成 红姻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不如不见 有情还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微醒 深愿月明人静 ---司马光《西江月》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杨慎《临江仙》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钗欲溜,髻微偏,却寻霜粉扑香绵”袅袅云梳晓髻堆,涓涓秋净眼波回。”

学画双蛾苦未成,鬓云新结翠鬟轻”。

。..以上选自《周紫芝词集 》美人浴,碧沼莲开芬馥。

双髻绾云颜似玉,素娥辉淡绿。雅态芳姿闲淑,雪映钿装金斛。

水溅青丝珠断续,酥融香透肉。 。

.谒金门(阎选)宿昔不梳头,发丝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卫娘发薄不胜梳 。

李贺《浩歌》欧阳修的词: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情落游丝无定,有情还似无情……【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载:“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鬒”意为头发浓密而黑,“髢”意为假髻。

这句古诗赞美了浓密而漆黑的头发有如天上的乌云,拥有这样一头黑发便不屑于使用假的发髻了。后人常以乌云代指女人秀发,如“乌云高绾”词语。

古人在称赞妇女的美丽秀发时常以“鬒发”名之。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

《太平御览》记载“上(汉武帝)观其(卫子夫)发鬓,悦之”。卫子夫的一头秀发一打开,就像黑色的瀑布一样,闪闪发光,马上吸引住了少年天子汉武帝。

(据说武帝那时候正为没有后代而苦恼,所以比较注重道家的某些观点,比如头发乌黑浓密者气血旺,气血旺者高寿多子。)《陈书·后主沈皇后列传》附《张贵妃传》记载:“张贵妃发长七尺,鬒发如漆,其光可鉴。”

又如《昭明文选·七辨》曰:“鬒发玄髻,光可以鉴。”“鬒”和“玄”都是称赞发黑的词语。

而头发亮丽到可以当铜镜照人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