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岳飞被陷害的诗句

1.描写岳飞冤屈诗句

吊岳飞 胡铨(宋) 匹马吴江谁着鞭,惟公攘臂独争先.张皇貔貅三千士,搘拄乾坤十六年.堪悯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石头城下听舆论,万姓颦眉亦可怜.观岳侯石像 薛季宣(宋) 万死何知狱吏尊,威名盖代古难存.二桃岂以功高赐,一舸不容身退论.几见饮江思道济,缪为图像肖王敦.沉碑千古蛟川恨,付与无穷客断魂.岳武穆王墓 叶绍翁(宋)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如公少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鸱夷理钓船!谒岳王坟 郑超(宋) 我来拜谒岳王坟,松柏苍苍上宿云.臣子报君终一死,权奸卖国欲中分.鹰扬当日谁能及,雁叫中原不可闻.石马石人山寂寂,英雄于此忆将军.金使刘祹评价岳飞: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金章宗评价岳飞: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宋孝宗评价岳飞: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忠愍谥议》中评价岳飞: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宋·湖北转运司立庙牒评价岳飞: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文天祥评价岳飞: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宋史对岳飞的评价: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岳飞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岳飞:纯正不曲,书如其人.明神宗朱翊钧评价岳飞:宋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屠立成评价岳飞:检阅五千年之历史,能有坚韧不拔之气者,唯宋之时岳飞云耳。

2.岳飞被秦桧陷害的故事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的热烈欢迎。

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和“拐子马”,把金兀术打得大败。

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惜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千,误入小商河,被金兵射到几十处箭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

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

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就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

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 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战斗,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 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

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金兀术又整军回到开封,不费吹灰之力,又占领了中原地区。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绍兴十一年(1141),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

监察御史万候卨(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 据说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

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 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莫须有(这件事情难道没有吗?)。”

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高宗下令赐岳飞死于临安大理寺内,时年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

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这是悲愤的呼喊! 扩展资料: 岳飞的冤狱,在宋高宗死后,才得到平反昭雪。岳飞成为千古传颂的英雄,人们在杭州的西湖边修造了岳坟、岳庙,永远纪念他。

在岳飞墓前,人们又用生铁浇铸了秦桧、王氏、万俟、张俊的跪像,他们永远遭人唾骂,真正遗臭万年。 《秦桧陷害忠良》指的是岳飞抗金被秦桧陷害的故事。

南宋大奸臣秦桧陷害抗金英雄岳飞的故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桧陷害忠良。

3.岳飞被陷害的开始和经过

宋金议和的事情决定下来后,秦桧担心岳飞不与自己同心,就开始设计陷害岳飞。

岳飞是各个将领中年纪最小的,但是建立的战功却超过了其他人,尤其是超过了韩世忠和张浚。金人攻打淮西的时候,张浚不敢发兵迎敌,岳飞却在接到命令后立即发兵,从而解除了庐州(今安徽合肥)被围的困境,获得了皇帝的嘉奖,张浚认为这是自己的耻辱。

后来岳飞又平息了杨么的叛乱,分别给张浚、韩世忠一艘楼船,上面兵械齐备,韩世忠十分高兴,张浚却更加嫉恨岳飞。 秦桧使用参政王次翁的计策,利用岳飞、韩世忠与张浚之间的矛盾来陷害岳飞和韩世忠。

绍兴十一年(1141)五月,秦桧矫诏命张浚、岳飞前往楚州(今江苏淮安)视察韩世忠的部队,搜查韩世忠的错误和缺点,目的是让三大部将之间彼此离异反目。当岳飞看到韩世忠的部队阵容整齐时,不禁暗自称赞,而妒功嫉贤的张浚却认为高宗有意让他与岳飞分掌韩世忠的军队。

岳飞当面斥责了张浚的不良用心,张浚因此对岳飞更加怀恨在心。回到杭州后,张浚反咬一口,诬告岳飞,这给想谋害岳飞的秦桧等人留下了口实,他们开始了谋害岳飞的阴谋。

万俟卨首先发难,他捏造了岳飞的两大罪状:一是增援淮西时,违背圣旨;二是楚州之行,有意沮丧士气。要求朝廷将岳飞解职。

与此同时,秦桧又指使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上章弹劾岳飞,岳飞有口难辩,只好向朝廷请求罢去自己枢密一职。但是秦桧余恨未消,又找到了王贵、王俊二人。

这两人先前都在岳家军效力,后因怯战或行为不轨,受到岳飞责罚,因而心中不满。其中,王俊是岳家军中的副统制,是一个最惯于反复变诈、喜欢出卖同僚的人,外号“王雕儿”。

他一意取得秦桧欢心,在张浚的威胁利诱下,他搞了一份《告首状》,诬告岳飞最倚重的部将张宪要到襄阳去造反。而王贵是岳家军的都统制,他与张宪本就不和,因此,对此诬告自然也是十分赞成。

这年年底,秦桧亲自下令提审岳飞,先是派万俟卨抄了岳飞的家,搜走了高宗给岳飞的全部诏书,让岳飞无以自辩,后又令大理寺评事官元龟年将岳家军西征日期进行窜改,因此“临军征讨,误期三日,律当斩”这一罪名就成立了。岳飞被罢免了枢密副使后,韩世忠也罢去了枢密使之职,自此他杜门谢客,绝口不提论兵之事。

然而,对于岳飞的冤祸,他是十分了然的,为此他特意去会见秦桧,质问他说:“王俊在《告首状》里告发的一些事体,究竟哪些是可靠的?”秦桧含糊地说:“飞子云与张宪书的内容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当即愤然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岳飞虽受尽各种酷刑,但一直不肯承认自己有谋反的念头和计划,并绝食以示反抗。万俟卨为此一筹莫展,这时有人提议再让王雕儿提供一些别的罪证,王俊因此又被拉来告发岳飞多次说过“反话”,在威逼利诱下,王俊、孙革等几个人又做假证,于是岳飞又蒙上大逆不道之罪。

这年十一月,秦桧等人判定岳飞两大罪状:一、据旁证称,岳飞曾说自己与宋太祖一样三十岁就封节度使,为大逆不道罪,当斩;二、金兵犯淮西时,高宗曾给岳飞十三道诏命,岳飞却没立即行动,犯“拥兵逗留”罪,当斩。绍兴十二年(1142)一月二十七日,时为除夕,岳飞父子及张宪遇害风波亭,岳飞临死前写有“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他相信自己的冤屈总有一天会得以昭雪,他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岳飞的冤狱纯系秦桧等人凭空捏造而成,所以史臣说,岳飞的死是千古奇冤。

4.岳飞被陷害的开始和经过

宋金议和的事情决定下来后,秦桧担心岳飞不与自己同心,就开始设计陷害岳飞。

岳飞是各个将领中年纪最小的,但是建立的战功却超过了其他人,尤其是超过了韩世忠和张浚。金人攻打淮西的时候,张浚不敢发兵迎敌,岳飞却在接到命令后立即发兵,从而解除了庐州(今安徽合肥)被围的困境,获得了皇帝的嘉奖,张浚认为这是自己的耻辱。后来岳飞又平息了杨么的叛乱,分别给张浚、韩世忠一艘楼船,上面兵械齐备,韩世忠十分高兴,张浚却更加嫉恨岳飞。

秦桧使用参政王次翁的计策,利用岳飞、韩世忠与张浚之间的矛盾来陷害岳飞和韩世忠。绍兴十一年(1141)五月,秦桧矫诏命张浚、岳飞前往楚州(今江苏淮安)视察韩世忠的部队,搜查韩世忠的错误和缺点,目的是让三大部将之间彼此离异反目。当岳飞看到韩世忠的部队阵容整齐时,不禁暗自称赞,而妒功嫉贤的张浚却认为高宗有意让他与岳飞分掌韩世忠的军队。岳飞当面斥责了张浚的不良用心,张浚因此对岳飞更加怀恨在心。回到杭州后,张浚反咬一口,诬告岳飞,这给想谋害岳飞的秦桧等人留下了口实,他们开始了谋害岳飞的阴谋。万俟卨首先发难,他捏造了岳飞的两大罪状:一是增援淮西时,违背圣旨;二是楚州之行,有意沮丧士气。要求朝廷将岳飞解职。与此同时,秦桧又指使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上章弹劾岳飞,岳飞有口难辩,只好向朝廷请求罢去自己枢密一职。但是秦桧余恨未消,又找到了王贵、王俊二人。这两人先前都在岳家军效力,后因怯战或行为不轨,受到岳飞责罚,因而心中不满。其中,王俊是岳家军中的副统制,是一个最惯于反复变诈、喜欢出卖同僚的人,外号“王雕儿”。他一意取得秦桧欢心,在张浚的威胁利诱下,他搞了一份《告首状》,诬告岳飞最倚重的部将张宪要到襄阳去造反。而王贵是岳家军的都统制,他与张宪本就不和,因此,对此诬告自然也是十分赞成。这年年底,秦桧亲自下令提审岳飞,先是派万俟卨抄了岳飞的家,搜走了高宗给岳飞的全部诏书,让岳飞无以自辩,后又令大理寺评事官元龟年将岳家军西征日期进行窜改,因此“临军征讨,误期三日,律当斩”这一罪名就成立了。岳飞被罢免了枢密副使后,韩世忠也罢去了枢密使之职,自此他杜门谢客,绝口不提论兵之事。然而,对于岳飞的冤祸,他是十分了然的,为此他特意去会见秦桧,质问他说:“王俊在《告首状》里告发的一些事体,究竟哪些是可靠的?”秦桧含糊地说:“飞子云与张宪书的内容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当即愤然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岳飞虽受尽各种酷刑,但一直不肯承认自己有谋反的念头和计划,并绝食以示反抗。万俟卨为此一筹莫展,这时有人提议再让王雕儿提供一些别的罪证,王俊因此又被拉来告发岳飞多次说过“反话”,在威逼利诱下,王俊、孙革等几个人又做假证,于是岳飞又蒙上大逆不道之罪。

这年十一月,秦桧等人判定岳飞两大罪状:一、据旁证称,岳飞曾说自己与宋太祖一样三十岁就封节度使,为大逆不道罪,当斩;二、金兵犯淮西时,高宗曾给岳飞十三道诏命,岳飞却没立即行动,犯“拥兵逗留”罪,当斩。绍兴十二年(1142)一月二十七日,时为除夕,岳飞父子及张宪遇害风波亭,岳飞临死前写有“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他相信自己的冤屈总有一天会得以昭雪,他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岳飞的冤狱纯系秦桧等人凭空捏造而成,所以史臣说,岳飞的死是千古奇冤。

5.表达岳飞怒到极点的诗句

岳飞的故事: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

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

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

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

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

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

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

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

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

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

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

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令各军分别抵抗。岳飞第三次出击,令所部一支分路进攻河南,一支重返河北,自己率主力从正面向汴京推进。

40多天,先后收复陈州(今河南淮阳)等重镇,从三面形成对汴京的包围圈。7月初,岳飞以少数轻骑驻守郾城,每天派小股人马向金军挑战。

兀术由小路进军至城北20里处与岳家军相遇。 岳飞命岳云先闯敌阵,苦战几十回合,获胜。

兀术遂以有“常胜军”之称的“铁塔兵”、“拐子马”袭来。“铁塔兵”是金兀术侍卫亲军,由三千余头戴双层铁盔、身披重甲的骑兵组成,每推进一段,后面便置障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正面冲锋时,犹如一道铁墙。左右两翼配备轻骑兵一万五千,常在战斗最激烈时突然出击,称“拐子马”。

待敌军临近,岳飞指挥经过专门训练的。

6.描写岳飞的诗句有哪些

岳飞(1103-1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年从军,官至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他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为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工诗词,但留传甚少。词仅存三首,内容皆表达抗金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深沉慨叹。风格悲壮,意气豪迈。有《岳武穆集》。

年代:南宋

作者:岳飞

作品:满江红

内容: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年代:宋

作者:岳飞

作品:满江红

内容: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年代:宋

作者:岳飞

作品:小重山

内容: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年代:宋

作者:岳飞

作品:登池州翠微亭诗

内容: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明月归。

7.形容岳飞精忠报国,不顾自身安危的诗句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岳飞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汉族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更是经典。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