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辛弃疾描写乡间的诗句

1.辛弃疾写的关于乡村的诗词有哪些

1、西江月

夜行黄河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2、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笑而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3、【鹧鸪天】

春入平原荠菜花,

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

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

去趁蚕生看外家.

4、《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鸭.

山远近,路横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2.【找一首描写乡村的诗句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菜花雪白麦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翁卷的《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维的《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鸲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的《春中田园》 屋中春鸠鸣,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现代诗歌: 麦收前的乡村 文 / 淘沙 田野里真静 金黄的麦芒间 流淌着风声 田野里真静 远方的村子里 悠扬着鸡鸣 田野里真静 两头驴子一大一小 走进了眼角的风景 田野里真静 麦垄里埋伏着眼睛 警戒着风吹草动 田野里真静 像大战前的某种前兆 又像极深的夜 等待着黎明 齐云山情思 初见你是在一个冬日午后 我不知道是太阳染黄了你 还是你染黄了阳光 你披着齐腰长发 经风梳理掀起金色的浪波 一些无名小花随意插在长发中 使你更加风情万种 绵延饱满的金黄 成熟在每一寸肌肤 令我产生一种抚摸的冲动 总想躺在你缠绵起伏的情节中 感受你最深动的诉说 我甚至想变成你身边的小草 一起笑看日升月落 千百年来极目远眺 风雨无阻 你每天屹立在湘南的最高处 以一种坚定 痴情守侯 总希望最先看见自己的梦绕魂牵 而云朵一定是你女儿 要不然她不会赖在怀中 凭风怎么劝说山外有山也不走 尽管有一两朵调皮 忍不住好奇悄悄离开 最终还是毅然回头 你用最温柔的方式 倾听每一只鸟的的歌唱 你用最从容的目光 注视每一朵山花的盛开 只有山涧的日夜奔腾 诠释着你人在高处的孤独 走过的总是草色的日子 枯荣仅是对季节的表白 而山脚永恒的绿色 就是你对春天的承诺乡村诗忆 正午的阳光 耀亮了树上的绿叶 和煦的风 拂动树下女孩的裙角 一头高大的山羊,披着雪花似的毛 在跳动的光斑里神气活现 古老的墓穴被重新发掘 琉璃灯的光在围观的人群里逡巡 沾满铜臭的青石板被孩子们无意地刻划 夕阳的背后是黄昏 黄昏时,卖油郎的铃声消失在村口 村口.那棵永远的老槐树下 溢满了鸟的鸣叫和人的欢唱 白胡子老爷爷的烟锅里冒出的青烟 熏出一段段凄怆的传说来 记得多年前的夜晚,穿着月白小衫的你 就是从这儿走向远方 后来,就再没有回来 断肠的人儿哟,当真断了肠 远方的天呀 已不再很蓝 放牛的孩子 折一朵雨后的蝴蝶花 带回家。

3.辛弃疾《村居》的诗句是什么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②,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媪:音奥上声,老之韵。于老妇之敬称。

②:无赖:无奈。顽皮。

赏析

这首小词近年来各种选本多已入选,有的选本还有简单说明。如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云:这首词环境和人物的搭配是一幅极匀称自然的画图。老和小写得最生动。“卧剥莲蓬”正是“无赖”的形象化。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辛弃疾词选》云:这首词可以说是一幅农村素描。它写得清新活泼,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清溪茅舍一家老小的生动情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云:本篇客观地写农村景象,老人们有点醉了,大的小孩在工作,小的小孩在玩耍,笔意清新,似不费力。上引诸家之说有一共同特点,即认为这首词对农村景象是在进行客观描述。我却以为词中也反映出作者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基于这个出发点,对词的文句就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比如上片第三、四两句,我就认为“醉里”是作者自己带有醉意而不是指农村中的“翁媪”。现将拙作《读词散札》第十二则转引如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上片云:……胡《选》及俞平伯师《唐宋词选释》本皆以“醉”属诸翁媪,疑非是。此“醉里”乃作者自醉,犹之“醉里挑灯看剑”之“醉里”,皆作者自醉也。若谓翁媪俱醉,作者何由知之?且醉而作吴音,使不醉,即不作吴音乎?“相媚好”者,谓吴音使作者生媚好之感觉,非翁媪自相媚好也。盖作者醉中闻吴语而悦之,然后细视谛听,始知为农家翁媪对话也。此惟夏承焘先生《唐宋词选》初版本注文得其解。(《学林漫录》初集,页一八七。)我以为,从含醉意的作者眼中来看农村的一个生活侧面,比清醒的旁观者在听醉人说吴语要更富有诗意。退一步说,即使读者不同意夏先生和我的关于“醉里”的讲法,则此词下片“最喜”二字的主语也该指作者,总不会是指白发翁媪。可见这首词中作者的心情是开朗喜悦的。

4.辛弃疾写过哪些有关田园生活的诗词

给你提供几首,辛弃疾的田园诗与陶渊明,王维的风格上,很不一样。

玉楼春 三三两两谁家女, 听取鸣禽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 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 借问行人家住处。 只寻古庙那边行, 更过溪南乌桕树。

上下两片,是两幅图景,相映成趣。上片是游女听禽图,三三两两的女子,听取树上鸟鸣,鸟鸣巧如人语:“提壶出门打酒婆母烙饼焦糊”。

提壶、婆饼焦皆鸟名。 下片更是妙趣横生,一翁醉酒忘归路,行人殷勤指点去处,指路者指点越认真,问路者醉态越肖妙。

西江月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哪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作者因为力主抗金,不被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醉里贪欢,以醉消愁。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辛弃疾翻用此语,意思是古书上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实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下片追忆昨夜贪欢醉倒一幕,写其错把松动当人动,醉态惟妙惟肖。 全词围绕一个醉字着笔,借醉写愁,借醉抒愤,妙趣横生。

辛弃疾曾经下决心把酒戒掉,他写了一首词《沁园春》,题记是:“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意思是我要戒酒啦,警告酒杯不要接近我。

杯汝来前, 老子今朝, 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 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 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 古今达者, 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 叹汝于知己, 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人间鸠毒猜。 况怨无大小, 生于所爱; 物无美恶, 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 “勿留亟退, 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 道“麾之即去, 招之即来”。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在铅山瓢泉闲居时。作者把酒杯拟人化,以作者我与酒杯之间的对话,说明酗酒对健康不利,因而下决心要戒酒。

令人可笑的是,戒酒的决心又不大。 开始,词主人怒气冲冲的吆喝:杯,你不要来前。

老子今朝检查身体,发觉常年口渴,咽喉干得像烧焦了的锅,老是嗜睡,睡中鼻息如雷,都是因为饮酒造成的。酒杯答辩说:“酒徒刘伶,可谓古今达者,有酒即醉,醉后不妨死便埋。

词主人说:诚然如此,我们是多年的知己,你这种说法太绝情了。 古人设宴饮酒,大都有歌舞助兴。

所以说酒以歌舞为媒,害人尤甚,直似鸠毒。况且人间怨恨不论大小,往往由贪爱所生;物无美恶,超过限度就走向反面。

酒本身不存在好与坏的问题,喝多了就成了有害的坏东西。如此说来,喝酒有害不能光怨酒,也得检讨自己没有节制。

词人与酒杯约定:“勿留急去,否则我有能力把你砸个粉碎”。杯再三致礼说:“你挥我即去,招我即来。”

这是双方达成的妥协协议。会心之语,令人忍俊不止。

辛弃疾写完这首戒酒词,见酒照喝。 仲秋节是诗人饮酒抒情的的夜晚。

辛弃疾曾写过两首仲秋寄情词,一首词《一剪梅》。 题记是:“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 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 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 歌且从容。

丹桂是桂花的一种。花开白色的为银桂,黄色花为金桂,红色花为丹桂。

回忆昔日中秋,在丹桂丛中,饮酒赏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今年的中秋,因为下雨,只能在楼上过,酒是相同的,窗前又是云,又是雨,就是没有月亮。

我想乘风上天去问,奈何天路不通,投书无门。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照妖,只好从容地举杯喝酒,从容地欣赏歌舞。

辛弃疾写的另一首中秋词《木兰花慢》。词前的序言是:“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 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 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 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 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 纵横触破, 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 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 云何渐渐如钩? 今晚的月亮真可爱,瓢飘悠悠往西走,要去何处?是那边还有一个人间,看着你从东边升起吗?还是在天外,空漫漫,长风浩浩送你走?你像飞镜,为何不掉下来?月中的嫦娥不嫁是谁把她留住?有说月亮游经海底,也是没有根据的,叫人无法理解,叫人犯愁。若真经海底,怕万里长鲸纵横游,撞倒月中的玉殿琼楼。

再说月中的玉蟾会游泳,玉兔怎么办呢?若说一切都安然无恙,为什么圆月又变成钩形? 此词在咏月诗词中卓有创新。词论家王国维评论说,这首词起首五句,“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人间词话》)。

给我最佳答案吧,谢谢你。

5.辛弃疾描写了恬静自然的农村生活是什么诗句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著名词作.作品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的三个儿子的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诗人对安逸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6.描写乡村的诗句

《村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乡村四月》翁卷(宋)

绿遍山原白满州,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菜花雪白麦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所见》 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7.描写乡村的古诗词

1.《田家》【唐】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锄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西江月》【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描写乡村的诗句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采花无处寻。

田家--华岳

鸡唱三声天欲明,安排饭碗与茶瓶。

良人犹恐催耕早,自扯蓬窗看晓星。

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有约--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西江月--辛弃疾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