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描写“甘肃”的诗词有哪些李白描写“甘肃”的诗只有一首,就是《关山月》。 诗中的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 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原文: 关山月 李白 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2.描写甘肃雄奇风光的古诗词有哪些1、《送刘子极归饷兰州》明代:汤显祖 刘生西笑出兰州,饷道封轺即昼游。 雁势连云侵岳影,蝉声隔树见河流。龙门泛雪谁邀赏,骑省吟秋我独留。 生长羌中惯横笛,落梅疏柳讵关愁。 2、《紫骝马》唐代:卢照邻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3、《兰州》明代:王祎 洮云陇草都行尽,路到兰州是极边。 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 4、《关山曲二首》唐代:马戴 金甲耀兜鍪,黄云拂紫骝。 叛羌旗下戳,陷壁夜中收。霜霰戎衣月,关河碛气秋。 箭疮殊未合,更遣击兰州。 火发龙山北,中宵易左贤。 勒兵临汉水,惊雁散胡天。木落防河急,军孤受敌偏。 犹闻汉皇怒,按剑待开边。 5、《金城北楼》唐代: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潘溪老,休道犹思塞上翁。 为向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3.李白描写“甘肃”的诗词有哪些李白描写“甘肃”的诗只有一首,就是《关山月》。 诗中的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原文: 关山月 李白 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4.赞美兰州的诗句有哪些1. 明·王祎 《兰州》 洮云陇草都行尽,路到兰州是极边。 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 2. 明·汤显祖 《送刘子极归饷兰州》 刘生西笑出兰州,饷道封轺即昼游。雁势连云侵岳影,蝉声隔树见河流。 龙门泛雪谁邀赏,骑省吟秋我独留。生长羌中惯横笛,落梅疏柳讵关愁。 3. 唐·高适 《金城北楼》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潘溪老,休道犹思塞上翁。为向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4. 唐·马戴 《关山曲二首》 金甲耀兜鍪,黄云拂紫骝。叛羌旗下戳,陷壁夜中收。 霜霰戎衣月,关河碛气秋。箭疮殊未合,更遣击兰州。 火发龙山北,中宵易左贤。勒兵临汉水,惊雁散胡天。 木落防河急,军孤受敌偏。犹闻汉皇怒,按剑待开边。 5. 唐·卢照《紫骝马》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兰州的别称是什么? 兰州的别称是"金城"及"花果之城" 古代曾称“金城”。《汉书.地理志》应勋注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还有一种说法“金城池汤”的典故,喻其坚固得名。汉代设金城郡,隋朝时,因城南有皋兰山而更名为兰州。后,几经变故,至清代又为兰州府。辛亥革命后,兰州市从此成为了甘肃省的省会。别名背后便可阅尽历史的厚度:有一传说为汉武帝西征时曾途径此地,拾得一金,隧赐名“金城”;又有一说兰州蕴藏金矿,有史料记载曾长年进贡朝廷;而又有文献解释说,这座城邦位于京城长安西方,而“金”在五行中属西方,故将此谓之金城;更有一说是取自《墨子》中“金城汤池”之意,兰州处于一东西向延伸的峡谷,夹于南北两山之间,北有白塔山,南有皋兰山,而“天上来”的黄河则夹于中间。汉时北有匈奴,西有西羌,兰州地处咽喉要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其挟地势之固,取“金城”也是恰如其分。 5.为赞美甘肃编一首诗歌1、飞机上 银鹰驮我上青宵,最是逍遥此一遭。 半世浮生今日事,凡心直欲比天高。 2、飞抵西宁(新韵) 舒翼银鹰入暮空,欢愉一路寄疾风。 小息初醒如隔世,入眼风光已不同。 3、初上高原(新韵) 初来乍到顿觉奇,踏上屋脊望眼低。 举手方知星可摘,诸仙谈笑语依稀。 4、初尝青稞酒(新韵) 坝子高回青藏歌,豪情一碗酿青稞。 书生似我无容量,也敢开怀敞腹喝。 5、藏族姑娘(古绝) 屋脊巍峙入天宫,长沐日月星辰风。 藏家姑娘俊俏不?两抹绚烂高原红。 6、藏家走婚之白毡房(古绝) 异俗奇风数藏乡,子不识父只认娘。 欲探其间玄奥处,跷蹊尽在白毡房。 7、文成公主赴藏歇日月山 当年西去息戈兵,龙女胸怀大义情。 日月山中孤寂泪,回流淌过万千程。 8、青海湖(宽韵) 顶罩穹庐水如镜,连波渺渺接青山。 谁持画笔抹浓彩,青海湖蓝色胜天。 9、青海湖 钟灵毓秀孕珍珠,莽莽高原七彩湖。 料是神仙挥巨笔,浓妆艳抹美人姝。 10、青海湖(古绝) 山依远水隈,云贴镜面飞。 蓝天波一色,四望景奇瑰。 11、鸣沙山(宽韵) 跋山涉水万千程,至此油生思古情。 丝路繁华成旧梦,依稀耳畔荡驼铃。 12、敦煌藏经洞(新韵) 浩瀚经书天下稀,历遭劫数五存一。 当年藏所今依旧,徒惹游人悲泪迷。 挥戈御寇事犹追,慷慨为闻号角吹。 万里河山收陷落,千秋国族挽亡危。 离滇老卒期颁证,出陇青年未荐碑。 共谱风云歌铁血,只今回首令徒悲! 6.求古人赞美兰州的诗词赋1、金城北楼 唐代: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译文: 在北楼上往西望去,满眼是晴朗的天空,浩浩的流水依傍着连绵的山峰,那秀丽的景色胜过图画。 湍濑之上,急奔的水流好像离弦之箭的破空声;高挂在城头上空的一弯月亮形同一张悬着的弯弓。 垂下钓竿我不由十分羡慕姜太公的际遇,当我深刻地领会到人事变化的规律时,又不由深深思念起塞上那位通达世事的老翁。 想知道边陲地带到底还发生了什么事,但知道如今回荡在那边陲上空的还是一片羌笛的哀怨之声。 (金城:古地名,即今甘肃兰州。) 2、望海潮·上兰州守 金朝:邓千江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译文: 凭借水气如云,水势如雷的黄河天堑,再加之金城汤池的古城,藩古城更显稳固。营地如锦绣交错,山形陡削,秦地关河险固,易守难攻。战后沙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可见到的是战场烟云惨渗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盘旋,贪馋地注视遍地尸骨。皋兰城楼头顶异常明亮,那弯弯的如玉弓般。 看那班超出使西域又归来。大将军已经下发通告,说皇上将要设坛拜将。西夏营垒昼夜空空荡荡,傍晚时用兜零举起报平安的烽火。将士悠闲自得,调动军队打仗的虎符也闲置不用了。喝着美酒,看着歌儿舞女们的表演。祭奠烈士英灵,日夜守卫着贺兰山。 扩展资料: 1、《金城北楼》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唐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冬之际,高适离开长安,赴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书记的途中,经金城时所作。登上北城楼,西望晴空万里,大好河山锦绣,诗人心中不禁波澜起伏,思绪万千。 此前一直仕途平平的高适,此番是怀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出塞的,因此这首诗在写景之余融入了诗人诸多关于自己和国家未来的思考。 2、《望海潮·上兰州守》写作背景:这是作者邓千江呈献给当时屯兵兰州、镇守边关张六太尉的作品。 作品的写作缘起“宋夏之战”,即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至天会二年(公元1124年)宋军和夏军争夺兰州的战争。 题旨以歌颂戍边将帅的英雄业绩为主体,以金与西夏军事斗争为背景,目的在于反映金前中期或后期皋兰一带的金夏争战。作为西线战争频繁地带的兰州,饱受了战争的破坏。词人经历了这段战争年代,有感而发创作此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金城北楼 百度百科——望海潮·上兰州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