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秋天螃蟹的诗句

1.描写秋天螃蟹肥美的诗句有哪些

1、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出处:唐·李白《月下独酌》

释义:螃蟹的蟹螯就像金液般鲜嫩,糟丘可以视为蓬莱仙境。

2、骨清犹似含春霭,沫白还疑带海霜。

出处:唐·陆龟蒙《酬袭美见寄海蟹》

释义:螃蟹的壳上还似乎带着春日的露水,吐出的白沫好像是海水的霜花。

3、漫夸丰味过蝤蛑,尖脐犹胜团脐好。

出处:唐·唐彦谦《蟹》

释义:大家都夸奖螃蟹的美味赛过蝤蛑,尖脐的还要比圆脐的更好。

4、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

出处:宋·黄庭坚《次韵师厚食蟹》

释义:海馔配上糟蟹非常肥美,江水酿成的酒非常醇美。

5、稻熟江村蟹正肥,双鳌如哉挺青泥。

出处:明·徐渭《题画蟹》

释义:这个季节稻子熟了江村的螃蟹正是肥美,两只蟹螯插进青色的泥里十分生气。

2.秋天螃蟹肥美的诗句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薛宝钗的《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衡芜讽和螃蟹咏”,大观园中姐妹们共聚海棠诗社,席间吃了螃蟹,于是宝玉、黛玉和宝钗兴致,便各作了一首螃蟹咏。

其一(贾宝玉)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其二(林黛玉)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3.描写秋天上海螃蟹的句子,急

原创我是没有啦不过我有古代名家描写秋天螃蟹的语句:农历八月,天气渐凉了。

桂花飘香,金菊竞放,游荡在河汊湖荡里的螃蟹也到了一年中最为肥美的时节。在风雅的古人眼里,这时节最潇洒最具诗意的,莫过于手把螃蟹,面对一轮皎洁的秋月,在后园子里饮酒看花并分韵作诗了。

鲁迅先生有句关于螃蟹的名言:“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这话有些道理。螃蟹不仅长相古怪怕人,而且那坚硬的外壳如同铠甲,不是勇士焉能想到吃它的肉呢?不过,在第一个人因为吃螃蟹而成为勇士之后,第二个乃至第N个吃螃蟹者,便只可以是食客了,至多他们之间有雅与不雅之分罢了。

螃蟹确也是一种有诗意的东西。大约自魏晋以来,秋日里吃螃蟹便成了一种时尚和风雅的象征。

《世说新语》中就明明白白地写道:“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大约打那时起,吃蟹、饮酒、赏菊、赋诗,遂成了名士秋天里的风流韵事

《红楼梦》中,曹雪芹也在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花了不少篇幅来描写吃螃蟹并赋诗的雅事:小说先写李纨和凤姐伺侯贾母、薛姨妈剥蟹肉,又吩咐丫头取菊花叶儿桂花蕊儿熏的绿豆面子来,准备洗手。谈笑之际,平儿要拿腥手去抹琥珀的脸,却被琥珀躲过,反抹在凤姐脸上,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贾府里的多情种子宝玉就说:“今日持蟹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没想到的是,宝玉的那首咏蟹诗写得很糟糕,倒是此后薛宝钗那一首,“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的绝唱”,那诗写道:“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理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而今农业养殖技术发达,螃蟹不仅秋天里肥美,一年四季都又肥又大,有的竟夸张得有些让人生疑。

在这样的前提下,人们吃螃蟹也就成了一种过气的时尚。君不见如今稍像样的餐馆里,哪家的菜谱上没有香辣蟹之类的大路菜呢?至于品蟹时作诗,那也早已是一种古老的不可复生的行为了。

依我看来,食螃蟹之所以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并不真的在于它的味道就有多么美好,因为当今好吃的东西多的是,但像螃蟹这样历千年而不衰的,也真是罕见得很。吃螃蟹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情,需有极好的闲情逸致。

如果是一个饿了三天的人,那他在一盘上好的香辣蟹和一碗煎蛋面之间,一定会选择后者。这样,吃螃蟹就有了一个前提:不饿而食。

即是说,只有在不饿的前提下,食客们才可能从容地将螃蟹肉费力地从它那坚硬的壳里弄出来(实际上弄半天,也不过只够吃一嘴罢了)。丰子恺写他的父亲时就曾回忆说,他老人家的一大爱好便是就着一只螃蟹喝上几个时辰的黄酒。

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食螃蟹,其意原本也不在螃蟹的,而是在于那份可供渲染的优雅或自命优雅。所以,现在有些人想泡美眉的时候,往往会打电话对人家说:“晚上我请你去吃香辣蟹嘛。”

好像一只香辣蟹在手,人就可以立即小资起来、白领起来似的。 明末文人张岱曾写过一篇关于螃蟹的短文,大谈自己年轻时的风雅:“食品不加盐而五味全者,为蚶,为河蟹。

河蟹至十月与稻粱俱肥,壳如盘大……掀其壳,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甘腴虽八珍不及。一到十月,余与友人兄弟辈立解会,期于午后至,煮蟹食之,人六只,恐冷腥,迭番煮之。

从以肥腊鸭、牛乳酪,醉蟹如琥珀,以鸭汁煮白菜如玉饭。果蓏以谢橘,以风栗,以风菱。

饮以玉壶冰,蔬以兵坑笋,饭以新余杭白,漱以兰雪茶。由今思之,真如天厨仙供,酒醉饭饱,惭愧惭愧。”

张岱早年为贵公子,锦衣玉食,晚年却国破家亡,披发入山。在几乎饿死的晚景里,这先生仍然津津乐道于早年的螃蟹盛宴,令人叹息。

任何一个年代,嗜奢之风若真如此横行,鲜有不亡之理。

4.描写秋天上海螃蟹的句子,急

原创我是没有啦不过我有古代名家描写秋天螃蟹的语句:

农历八月,天气渐凉了。桂花飘香,金菊竞放,游荡在河汊湖荡里的螃蟹也到了一年中最为肥美的时节。在风雅的古人眼里,这时节最潇洒最具诗意的,莫过于手把螃蟹,面对一轮皎洁的秋月,在后园子里饮酒看花并分韵作诗了。

鲁迅先生有句关于螃蟹的名言:“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这话有些道理。螃蟹不仅长相古怪怕人,而且那坚硬的外壳如同铠甲,不是勇士焉能想到吃它的肉呢?不过,在第一个人因为吃螃蟹而成为勇士之后,第二个乃至第N个吃螃蟹者,便只可以是食客了,至多他们之间有雅与不雅之分罢了。

螃蟹确也是一种有诗意的东西。大约自魏晋以来,秋日里吃螃蟹便成了一种时尚和风雅的象征。《世说新语》中就明明白白地写道:“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大约打那时起,吃蟹、饮酒、赏菊、赋诗,遂成了名士秋天里的风流韵事。

《红楼梦》中,曹雪芹也在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花了不少篇幅来描写吃螃蟹并赋诗的雅事:小说先写李纨和凤姐伺侯贾母、薛姨妈剥蟹肉,又吩咐丫头取菊花叶儿桂花蕊儿熏的绿豆面子来,准备洗手。谈笑之际,平儿要拿腥手去抹琥珀的脸,却被琥珀躲过,反抹在凤姐脸上,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贾府里的多情种子宝玉就说:“今日持蟹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没想到的是,宝玉的那首咏蟹诗写得很糟糕,倒是此后薛宝钗那一首,“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的绝唱”,那诗写道:“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理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而今农业养殖技术发达,螃蟹不仅秋天里肥美,一年四季都又肥又大,有的竟夸张得有些让人生疑。在这样的前提下,人们吃螃蟹也就成了一种过气的时尚。君不见如今稍像样的餐馆里,哪家的菜谱上没有香辣蟹之类的大路菜呢?至于品蟹时作诗,那也早已是一种古老的不可复生的行为了。

依我看来,食螃蟹之所以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并不真的在于它的味道就有多么美好,因为当今好吃的东西多的是,但像螃蟹这样历千年而不衰的,也真是罕见得很。吃螃蟹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情,需有极好的闲情逸致。如果是一个饿了三天的人,那他在一盘上好的香辣蟹和一碗煎蛋面之间,一定会选择后者。这样,吃螃蟹就有了一个前提:不饿而食。即是说,只有在不饿的前提下,食客们才可能从容地将螃蟹肉费力地从它那坚硬的壳里弄出来(实际上弄半天,也不过只够吃一嘴罢了)。丰子恺写他的父亲时就曾回忆说,他老人家的一大爱好便是就着一只螃蟹喝上几个时辰的黄酒。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食螃蟹,其意原本也不在螃蟹的,而是在于那份可供渲染的优雅或自命优雅。所以,现在有些人想泡美眉的时候,往往会打电话对人家说:“晚上我请你去吃香辣蟹嘛。”好像一只香辣蟹在手,人就可以立即小资起来、白领起来似的。

明末文人张岱曾写过一篇关于螃蟹的短文,大谈自己年轻时的风雅:“食品不加盐而五味全者,为蚶,为河蟹。河蟹至十月与稻粱俱肥,壳如盘大……掀其壳,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甘腴虽八珍不及。一到十月,余与友人兄弟辈立解会,期于午后至,煮蟹食之,人六只,恐冷腥,迭番煮之。从以肥腊鸭、牛乳酪,醉蟹如琥珀,以鸭汁煮白菜如玉饭。果蓏以谢橘,以风栗,以风菱。饮以玉壶冰,蔬以兵坑笋,饭以新余杭白,漱以兰雪茶。由今思之,真如天厨仙供,酒醉饭饱,惭愧惭愧。”

张岱早年为贵公子,锦衣玉食,晚年却国破家亡,披发入山。在几乎饿死的晚景里,这先生仍然津津乐道于早年的螃蟹盛宴,令人叹息。任何一个年代,嗜奢之风若真如此横行,鲜有不亡之理。

5.秋天螃蟹肥美的诗句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薛宝钗的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衡芜讽和螃蟹咏”,大观园中姐妹们共聚海棠诗社,席间吃了螃蟹,于是宝玉、黛玉和宝钗兴致,便各作了一首螃蟹咏。

其一(贾宝玉)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其二(林黛玉)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6.急

宝钗之<<螃蟹咏>>,点出世俗之可笑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咏蟹 陈与义 量才不数制鱼额,四海神交顾建康。但见横行疑长躁,不知公子实无肠。

次韵师厚食蟹 黄庭坚 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每恨腹未厌,夸说齿生津。

三岁在河外,霜脐常食新。朝泥看郭索,暮鼎调酸辛。

趋跄虽入笑,风味极可人。忆观淮南夜,火攻不及晨。

横行葭苇中,不自贵其身。谁怜一网尽,大去河伯民。

鼎司费万钱,玉食罗常珍。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

糟蟹 陆游 旧交髯簿久相忘,公子相从独味长。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

咏蟹 李贞白 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江湖乱走无。

螃蟹咏 曹雪芹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7.关于“螃蟹”的诗句

1.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咏蟹 /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唐代皮日休

2.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先秦荀子

3.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月下独酌四首》唐代李白

4.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九日水阁》宋代韩琦

5. 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拨不断·菊花开》元代马致远

6. 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宋代周邦彦

7. 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唐代李白

8. 巨螯蟹角露柔毛,偏旁大小如吴钩。——《食蟹歌》清代黄野鸿

9. 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咏蟹》唐代李贞白

10. 鲰生用字换霜蟹,侍诏将书易雪糕。——《钱王孙饷蟹》明代徐谓

译文:

1. 还没有游历沧海就知道蟹的名声,它的肉上长着骨头,长相奇特无比。不要说它没有心肠,它哪里怕什么雷电,大海龙王那里也是横行无忌。

2.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3. 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4. 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而又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5. 伴着虎溪的高僧、鹤林的好友、龙山的名士;又好像杜甫、陶渊明和李白;还有洞庭山的柑橘、金华的名酒、西湖的肥蟹。

6. 训漉酒竹器,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忽见夕阳西沉,纵然酩酊大醉,但仍无计逃愁。

7. 手把蒲扇,一边摇扇,一边喝金陵美酒,食长江蟹鲜,话离别之情。

8. 螃蟹的两只巨螯长满了绒毛,像吴钩一样大。

9. 螃蟹的眼睛像蝉眼,形状像乌龟,蟹脚像蜘蛛脚,横着爬行。

10. 古时文人大都显穷酸,用字画换钱,想尽办法来食蟹和雪糕。

8.形容吃螃蟹的诗句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李白

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苏轼

蟹 唐彦谦 湖田十月清霜堕,晚稻初香蟹如虎。扳罾拖网取赛多,篾篓挑将水边货。纵横连爪一尺长,秀凝铁色含湖光。蟛蜞石蟹已曾食,使我一见惊非常。买之最厌黄髯老,偿价十钱尚嫌少。漫夸丰味过蝤蛑,尖脐犹胜团脐好。充盘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一斗擘开红玉满,双螯啰出琼酥香。岸头沽得泥封酒,细嚼频斟弗停手。西风张翰苦思鲈,如斯丰味能知否?物之可爱尤可憎,尝闻取刺于青蝇。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

咏蟹 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咏蟹 李贞白 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江湖乱走无。

贾宝玉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林黛玉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糟蟹 陆游 旧交髯簿久相忘,公子相从独味长。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 陆游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