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描写歌曲的诗句

1.需要诗经里面关于音乐的诗词 很急

中国古代诗歌《诗经》所用的音乐。

《诗经》305篇,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而且大都是可以上口的歌曲,在音乐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最珍贵的艺术遗产之一。 《诗经》所包含的歌曲,在周朝极为流行。

据《诗经》朱熹《集注》:“风”(国风)是“民俗歌谣之诗”,“小雅”是“燕飨之乐”,“大雅”是“会朝之乐,受□、陈戒之辞”,“颂”是“宗庙之乐歌”,为《周礼》、《仪礼》、《礼记》所记各种典礼仪式所用的音乐(即雅乐)。其中歌唱的、合奏的、单项乐器分部奏的歌曲、乐曲,绝大部分都收在《诗经》内,多数属于“雅”、“颂”两类,少部分属于“周南”、“召南”。

有些乐器所奏曲目(“笙诗”),在《诗经》中只有篇名,称为“佚诗”。实际既为乐器所奏,自然没有歌词,不是把歌词佚失了。

《仪礼》中“燕礼”所用的歌曲、乐曲排列如下: 工歌(乐工演唱)——《鹿鸣》、《四牡》、《皇皇者华》。 笙奏——《南陔》、《白华》、《华黍》。

间歌——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由仪》。 乡乐(合唱民歌)——“周南”:《关睢》、《葛覃》、《卷耳》。

“召南”:《鹊巢》、《采蘩》、《采苹》。 其中,歌唱的歌词全部载于《诗经》的“小雅”及“周南”、“召南”中,笙所奏的乐曲列为《诗经》中的“佚诗”,载有篇名。

《诗经》中的歌曲曾被列为上层社会教育的主要科目,所谓诗、书、礼、乐并称“四术”。在贵族的社会交际或各国的外交活动中,也往往引用《诗经》中的篇句作为辩论的根据或必要的辞令,可见《诗经》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至于《诗经》中的民歌,则本来就是流传于群众口头的东西,其影响之深广更不待言了。 由于时代久远,《诗经》的曲调没有传留下来,今人只能从诗句中隐约探索其歌曲的曲式结构。

例如,除多见的启、承、转、合的四句乐段和多段词之外,还有在每章之后带有同一歌词的副歌的“分节歌”形式;也有主歌前加引子的;也有主歌后带尾声的;或既有引子也有尾声的;有两个不同曲调的乐段交替出现的等。 《诗经》的传世乐谱,都是唐、宋以后文人的拟作。

宋代朱熹《仪礼经传通解》中载有宋代赵彦肃所传《诗经》的乐谱《风雅十二诗谱》,据说就是唐开元时(713~741)“乡饮酒”礼所用的乐曲。其谱为律吕字谱,皆一字一音。

此后,元代熊朋来《瑟谱》中除载有赵彦肃的《风雅十二诗谱》(熊朋来题为《诗旧谱》)之外,还有他自己拟作的《诗新谱》17篇。明代朱载□在《律吕精义内篇》、《律吕精义外篇》、《乡饮诗乐谱》中也有拟《诗》乐之作。

清代聂双江、汪双池、邱之□等人也均有拟作。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弘历(清高宗)曾命臣僚纂修《诗经》乐谱,刊行了一部卷帙颇为不小的“钦定”《诗经乐谱》。

弘历命人纂修的《律吕正义后编》中也有《诗乐谱》。这种出自宫廷的拟作,比之文人所拟乐谱更加脱离历史,甚无可取。

2.诗经里有写到唱歌的词句吗

诗经本身就是用来唱的,但是其中具体描写唱歌的句子不是很多,我找的也不全,略略摘录了几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车舝》 虽无美德相配你,请来唱歌把舞跳。

夫也不良,歌以讯之。 《诗经·陈风·墓门》 这个人是不良之徒,唱支歌儿把警钟敲响。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诗经·魏风·园有桃》 我的心中多忧伤, 又唱歌来又诵谣。

独寐席歌,永矢弗过。 《国风·卫风.考磐》 独睡醒来独自歌, 此中乐趣永不忘。

只摘抄一句可能无法窥全诗之貌,希望楼主上下通读,我就不一一贴出了,谢谢。

3.我国古代诗词中关于音乐的一组诗句,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

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

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

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象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

4.《诗经》中描写“舞蹈”的诗句有哪些

1、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

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译文: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

心里乐又爽!舞师乐陶陶,左手摇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快乐真不少! 2、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译文:鼓声咚咚响不停,万舞马上就举行。 3、振振鹭,鹭于下。

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

译文:在那饮酒喜交加。白鹭一群向上飞,渐展翅膀任来回。

鼓声咚咚响不停,趁着醉兴把家归。乐在一起真快慰! 4、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译文:诗,表达他的志向;歌唱表达他的心声,舞,表达他的容止。 5、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值其鹭。 译文:敲起鼓来中冬响,宛丘低坡舞翻然。

不管寒冬或炎夏,洁白鹭羽手中舞。你击缶当当响,欢舞宛丘大路上。

不管寒冬或炎夏,持鹭羽舞姿漂亮。 6、萚兮萚兮,风其吹女。

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译文:枯叶呀枯叶,风儿吹动着你。

兄弟们呀,我来唱歌你们和!枯叶呀枯叶,风儿吹着你飘。兄弟们呀,我唱你和约明朝! 7、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译文:子仲家里那女子,翩翩起舞在树下。 8、龠舞笙鼓,乐既和奏。

译文:吹龠而舞,舞时依照龠声为节拍。 9、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译文:身材高大又魁梧, 公庭里面当众舞。 10、於赫汤孙!穆穆厥声。

庸鼓有斁,万舞有奕。 译文:钟鼓洪亮一齐鸣,场面盛大看万舞。

5.诗经中是否有描写歌声的句子如果有,请附上

作品原文

编辑

伐檀

坎坎1伐檀兮,寘2之河之干3兮,河水清且涟4猗5。

不稼6不穑7,胡8取禾9三百10廛11兮?

不狩12不猎,胡瞻(zhān)尔庭有县13貆14兮?

彼君子15兮,不素餐16兮!

坎坎伐辐17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18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19兮?

不狩不猎,胡瞻20尔庭有县特21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22兮,河水清且沦23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24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25兮![3]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寘:同“置”,放置。

干:水边。

涟:即澜。

猗(yī):义同“兮”,语气助词。

稼(jià):播种。

穑(sè):收获。

胡:为什么。

禾:谷物。

三百:意为很多,并非实数。

廛(chán):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

狩:冬猎。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县(xuán):通“悬”,悬挂。

貆(huán):猪獾。也有说是幼小的貉。

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辐:车轮上的辐条。

直:水流的直波。

亿:通“束”。

瞻:向前或向上看。

特:三岁大兽。

漘(chún):水边。

沦:小波纹。

囷(qūn):束。一说圆形的谷仓。

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2] [4]

白话译文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3]

创作背景

编辑

这里将此篇作为反剥削诗歌看,对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及诗人身份,因史料不足难以确认,姑且保留《诗经选注》的看法,即:

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问责。[2]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