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戚继光的诗句有哪些《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过文登营》 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茄。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登盘山绝顶》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龙销杀气,。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题武夷》 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出塞二首》 郁葱千里绿阴肥,涧水萦纡一径微。鱼为惊钩闻鼓动,鸟因避帜傍人飞。江南塞北何相似,并郡。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出塞二首》 石壁凌虚万木齐,依稀疑是武陵溪。长城旧饮纷胡骑,大漠初惊过汉鼙。国士死来今已尽,边机。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辛未除夕》 四指回杓犹障塞,颠毛如许怯簪冠。惊心岁月愁仍在,回首风尘梦已阑。百战劳销千口集,万金。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三屯新城工成志喜》 受降新筑壮三屯,灯火遥连十万村。障燧层峦秦作塞,风云大陆蓟为门。东回地轴山河固,西拥。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客馆》 酒散寒江月,空斋夜宿时。风如万里斗,人似一鸡栖。生事甘吾拙,流年任物移。边愁频入眼,。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伏龙寺》 梵宇萧条隐翠微,丹枫白石静双扉。曾于山下挥长戟,重向尊前醉落晖。衰草尚迷游鹿径,秋云。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塞外观音岩》 朔庭喜见战尘收,石洞思从大士游。不道受降唐节度,何如奉使汉通侯。天垂台观三千里,雪染。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望阙台》 十载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木叶丹。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行边》 花事蹉跎候雁催,江南三月送春回。蓟门桃李应何限,岁岁不知春去来。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宿石门驿闻马嘶》 伏轼长嘶动石门,时艰满目几消魂。非干冀北空群久,羁靮年来苦渐繁。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登石门驿新城眺望》《督兵过潮州渡》 汗血炎方七见春,又随残月渡江津。行藏莫遣沙鸥识,一片浮云是此身。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万壑千山到此宽,边城极目望长安。平生自许捐躯易,遥制从来报国难。尚有二毛惊岁变,偶闻。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2.戚继光写的诗词有哪些1、《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译文: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 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2、《望阙台》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3、《韬钤深处》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译文:小楼生活暂时是高枕无忧的,但别忘了虎狼在侧(日本倭寇)。 倒酒招呼客人,坐下来挥麈谈兵。戚继光看兵书一直看到天黑,书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看兵书的感想和体会,直到满天星辰,宝剑也是横放在身边,不敢有丝毫懈怠,随时准备上阵杀敌。 升官封侯并非是我内心的真正志向,但愿我大明的沿海风平浪静,早日扫清倭寇才是我的愿望啊!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3.戚继光写的抗击倭寇的诗总共有三首,分别为: 1、马上作 明代: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译文: 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2、望阙台 明代: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 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3、韬钤深处 明代:戚继光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译文: 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舒适。但别忘了我们还有个邻国——日本。 客人来了,倒酒好好招待,同坐在酒桌边,比比划划共讨如何对付日本.。 又是兵书又是宝剑,这只是想为国杀敌.。 封侯与否无所谓,我只是想海上清静点。 4.关于戚继光的诗句有哪些《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过文登营》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茄。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登盘山绝顶》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龙销杀气,。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题武夷》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 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出塞二首》郁葱千里绿阴肥,涧水萦纡一径微。 鱼为惊钩闻鼓动,鸟因避帜傍人飞。江南塞北何相似,并郡。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出塞二首》石壁凌虚万木齐,依稀疑是武陵溪。长城旧饮纷胡骑,大漠初惊过汉鼙。 国士死来今已尽,边机。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辛未除夕》四指回杓犹障塞,颠毛如许怯簪冠。 惊心岁月愁仍在,回首风尘梦已阑。百战劳销千口集,万金。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三屯新城工成志喜》受降新筑壮三屯,灯火遥连十万村。障燧层峦秦作塞,风云大陆蓟为门。 东回地轴山河固,西拥。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客馆》酒散寒江月,空斋夜宿时。 风如万里斗,人似一鸡栖。生事甘吾拙,流年任物移。 边愁频入眼,。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伏龙寺》梵宇萧条隐翠微,丹枫白石静双扉。 曾于山下挥长戟,重向尊前醉落晖。衰草尚迷游鹿径,秋云。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塞外观音岩》朔庭喜见战尘收,石洞思从大士游。不道受降唐节度,何如奉使汉通侯。 天垂台观三千里,雪染。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望阙台》十载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木叶丹。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行边》花事蹉跎候雁催,江南三月送春回。 蓟门桃李应何限,岁岁不知春去来。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宿石门驿闻马嘶》伏轼长嘶动石门,时艰满目几消魂。 非干冀北空群久,羁靮年来苦渐繁。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登石门驿新城眺望》《督兵过潮州渡》汗血炎方七见春,又随残月渡江津。 行藏莫遣沙鸥识,一片浮云是此身。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万壑千山到此宽,边城极目望长安。 平生自许捐躯易,遥制从来报国难。尚有二毛惊岁变,偶闻。 作者:戚继光 年代:明。 5.关于戚继光的诗句1、马上作 明代: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边草 一作:边月)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2、望阙台 明代: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3、韬钤深处 明代:戚继光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4、三屯新城工成志喜 [ 明 ] 戚继光 原文 受降新筑壮三屯,灯火遥连十万村。 障燧层峦秦作塞,风云大陆蓟为门。 东回地轴山河固,西拥天关宫阙尊。 百二城边过质子,千秋同戴汉家恩。 5、辛未除夕 [ 明 ] 戚继光 原文 四指回杓犹障塞,颠毛如许怯簪冠。 惊心岁月愁仍在,回首风尘梦已阑。 百战劳销千口集,万金散尽几人欢。 燕然北望空弹剑,马革寻常片石难。 6、督兵过潮州渡 [ 明 ] 戚继光 原文 汗血炎方七见春,又随残月渡江津。 行藏莫遣沙鸥识,一片浮云是此身。 7、登盘山绝顶 [ 明 ] 戚继光 原文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龙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8、伏龙寺 [ 明 ] 戚继光 原文 梵宇萧条隐翠微,丹枫白石静双扉。 曾于山下挥长戟,重向尊前醉落晖。 衰草尚迷游鹿径,秋云空锁伏龙矶。 遥看沧海舒孤啸,百尺仙桥一振衣。 9、行边 [ 明 ] 戚继光 原文 花事蹉跎候雁催,江南三月送春回。 蓟门桃李应何限,岁岁不知春去来。 10、塞外观音岩 [ 明 ] 戚继光 原文 朔庭喜见战尘收,石洞思从大士游。 不道受降唐节度,何如奉使汉通侯。 天垂台观三千里,雪染颠毛四十秋。 短剑萧森心尚赤,班超独倚玉门愁。 6.戚继光抗倭南征倭寇: 1、岑港之战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备驾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发动进攻,击沉倭寇大船,余党向闽南逃窜。 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正要准备治罪,戚继光却因平定汪直的功劳而复官,让戚继光守卫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2、兴化之战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以谭纶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前来支援,而都指挥欧阳深却中了倭寇埋伏搏战而死,倭寇遂占据平海卫。 四月,戚继光率领浙江兵前来支援。 戚继光到后,谭纶立刻筹备对倭寇的总攻,先在各海道上环立栅栏阻断倭寇归路,而后谭纶以刘显为左军,俞大猷为右军,谭纶自领中军,以戚继光为先锋,围攻平海卫,一举告破,斩首两千余级,戚继光等率兵追击,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斩杀三千多人。 于是刘显等复兴兴化。 朝廷以戚继光先前横屿大战,录前后战功,以戚继光为都督同知,世廕千户,代替俞大猷为总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