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拱桥的古诗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 ——《畴昔篇》骆宾王【唐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能促岁阴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忆越乡。 ——《灵汜桥》李绅【唐代】隐隐飞桥隔野炊,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张旭【唐代】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北宋】忽觉意稍佳,呼童扶下堂。寒云覆江干,惨惨雪欲作。 篱根犬迎吠,碓下鸡俯啄。徐行过傍舍,醉笑盛酬酢。 ——《独行,过柳桥而归》陆游【北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杜牧【唐代】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刘禹锡【唐代】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刘禹锡【唐代】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唐代】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唐代】。 2.颐和园十七孔桥下的诗句是什么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 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配殿.婆娑摇曳的竹影映照在临窗的书桌上,潺潺的山泉声传入室内的砚池中.窗外的竹影、山泉与窗内的书桌、砚池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摇”字“入”字刻划了景物的动态.联语从视觉、听觉、触觉各个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颐和园涵虚堂澹会轩 碧通一径晴烟润 翠涌千峰宿。 3.关于桥的诗句,成语解释,诗歌,桥名桥名,中国十大名桥1、卢沟桥 位于北京广安门西南10千米。 建于1189年,是一座联拱石桥,长约265米,有241根望柱,每个柱子上都雕着狮子。2、广济桥 位于广东潮洲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综合性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说。 3、五亭桥 位于杨州瘦西湖内。桥基为12条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桥墩;桥身为拱卷形,由3种不同的卷洞联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间的廊相连。 4、安平桥 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桥头有六角五层砖构宋塔一座,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5、赵州桥 位于河北赵县的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面宽10米,两侧42块模仿板上刻有龙兽状浮雕。6、十字桥 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 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 7、风雨桥 位于广西三江县程阳村边林溪河上。为石墩木面瓦顶结构。 桥上建塔形楼亭5座,可避风雨。整座桥梁不用一根铁钉,精致牢固。 8、铁索桥 位于四川泸定县的大渡河上。全长136米,宽3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系在两岸的悬崖峭壁上。 其中9根并排着的铁链上面铺有木板,就是桥面,另外各2根在桥面两侧,就是扶手。每根铁链重约2000千克。 9、五音桥 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上。桥面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能发出奇妙的声音。 10、玉带桥 位于北京颐和园。用白石建成,拱圈为蛋尖形,桥面呈双向反弯曲。 桥身用汉白玉雕砌,两侧雕刻精美的白色栏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岛”美称。 关于桥的成语,下面例举几个常见的过河拆桥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桥归桥,路归路 :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修桥补路 :修建桥梁,补好道路。 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船到桥门自会直 :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桥是桥,路是路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同“桥归桥,路归路”。 遇水叠桥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 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桥的诗歌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稹 《寄乐天》 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李绅 《灵汜桥》 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 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能促岁阴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 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忆越乡。 华镇 《还珠桥》 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 清风不共门墙改,长与寒泉起浪花。 陆游 《五云桥》 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陵谷双迁谁复识?我来徙倚暮烟中。 《秋思》 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张旭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炊,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晨清溪何处边。 陆游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柳桥秋夕》 柳疏桥尽见,水落路全通。衣杵家家月,渔舟浦浦风。 眼明无俗物,步蹇有枯筇。野逸谁能那,悠然西复东? 《秋日杂咏》 久雨初睛喜欲迷,青鞋踏遍舍东西。 忽然来到柳桥下,露湿蓼花红一溪。 《柳桥秋夜》 青帝万里月轮孤,扫尽浮云一点无。 正是吾庐秋好夜,上桥浑不要人扶。 《即事》 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堕时有声。 柳桥东岸倚筇立,聊借水风吹宿醒。 《柳桥》 村路初晴雪作泥,经旬不到小桥西。 出门顿觉春来早,柳染轻黄已蘸溪。 《泊舟湖桥酒楼下》 缥缈云边罨画楼,空蒙雨外木兰舟。 谁知老子清狂甚,独占城南十里秋? 《柳》 春来无处不春风,偏在湖桥柳色中。看得浅黄成嫩绿,始知造物有全功。 《晚归》 梅市桥边弄夕霏,菱歌声里棹船归。白鸥去尽还堪恨,不为幽人暖钓矶。 《梅市舟中作》 漕渠北向小桥通,渐入苍茫大泽中。造物将无知我醉,故吹急雨打船篷。 《暮春》 市桥岸下泛湖舟,雕槛疏帘半上钩。春事几何君惜醉,明朝赤帜插谯楼。 《江上》 禹会桥头江渺然,隔江村店起孤烟。冷云垂野雪方作,断雁叫群人未眠。 万里漂流归故国,一生蹭蹬付苍天。暮年尚欲师周孔,未遽长斋绣佛前。 至于诗句的话,你在诗歌里面找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