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全宋词咏花

1.李清照在四个不同时期时写花的诗词

少女时期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少妇时期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怨妇时期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嫠妇时期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雪梅作者是卢梅坡

雪梅,指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两首《雪梅》诗,其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成为千古名句。

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南宋诗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梅坡"应该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到现在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佚了,独留下一个卢梅坡的名字。

根据他写的诗可以总结出:1、擅长写绝句, 2、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 3、长居京城 4、与刘过关系很好 5、家道不错。

卢梅坡,里籍姓字皆不详。钱钟书《宋诗纪事补正》云:"本书卷六十六有卢铺,字威仲,永福人,疑梅坡其号也。',考证卢梅坡为宋末人。

傅张文据陈著《跋徐子苍徽池行程历》及陆文圭《送唐子华序》,确定卢梅坡为宋末人。陈著云:"良泉徐子苍以《徽池行程诗编))示,……良泉拟寄卢梅坡之诗,有日:'但愿绿阴青子后,只如疏影暗香时。'后三年余当和此诗以寄。傅张文据此云:"壬申、癸酉即宋度宗咸淳八、九年(1272一1273),此时卢梅坡还在世。

3.户梅波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是卢梅坡,不是户梅坡。

卢梅坡的生卒事迹均不详,但可以基本确定的是他是南宋末年诗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梅坡”应该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到现在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佚了,独留下一个卢梅坡的名字。

根据他写的诗可以总结出:1、擅长写绝句,基本不写别的体 2、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 3、长居京城 4、与刘过关系很好 5、家道不错。

他最有名的一句诗是《雪梅二首(其二)》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句诗巧妙地托出雪与梅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罢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4.简析李清照诗词的花意象

“花”这个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全宋词中载录李清照词共47首,其咏物之作占了半数之多,而咏物词中,又以咏花最多,如写梅、桂、菊、芍药等花卉的词篇就有11首,占她全部词作约四分之一。如再算上其涉及花卉的词作,更是高达其所存全部词作的五分之四。可以说几乎到了无花则无词,有词就有花的境地了。

李清照词中的花写的几乎全是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在她的笔下,“花”浸透着人的深情,她的心灵“情”化了“花”,她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种种际遇下的复杂心情都潜注于对花的描写。从其咏花的品种的词篇量和称颂词来看,梅花和桂花是李清照的最爱。钟情之处不仅在于词人爱花之姿,赏花之神韵,借花以抒情,更在于其所钟爱的花都有象征意味。细细品读李清照的词可以发现,她不是简单的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用于词中,而是把自己的人格追求融于花的品格集于笔下。其咏花所投射出来的娴静淡雅的气质神韵、深婉细腻的情感和卓然超群的人格,就如同她本人的自画像,花的一枝一叶都体现了属于女词人的“风韵”。

5.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意思: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

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

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出自: 南宋 卢梅坡 《雪梅》拓展资料:《雪梅二首》是南宋诗人卢梅坡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第一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第二首诗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间的关系,梅花开放而还没下雪,所以还缺乏诗意。

两首诗写得妙趣横生,富有韵味。第一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

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

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但是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上首诗主要写梅与雪的特点,第二首诗主要写梅与雪以及它们与诗之间的关系。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因为梅令人佩服的主要特点是不畏严寒,雪越大就越能显示出梅花的这一特点,相反在风和日丽的情况下,就难以表现梅花的这一特点,所以说“有梅无雪不精神”。

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下雪的时候,俗人是很难发现其中的诗意而创作诗歌的;即使是诗人,如果缺乏雅兴,同样也写不出诗歌,这同俗人也没有什么差别,所以说“有雪无诗俗了人”。

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间的关系,梅花早就开放了,因为没下雪,所以还缺乏诗意。直到日暮时分,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花,梅花在雪花的映衬下变得精神焕发,而雪花有了梅花的点缀,也变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也诗兴大发,两首诗一挥而就。梅、雪与诗共同使得春意昂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句容易让人误解成“作完了诗,天正好下起了大雪”,实际的情况是触景生情,天下起了大雪,才写成了诗。诗的题目是《雪梅》,不能说雪还没下,就将咏雪的诗写好了。

“诗成”之所以放在“天又雪”的前面,是因为受到诗歌格律的限制。这两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

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