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法作品写什么——兼评甘肃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这是一个很多人探讨了许久的话题;?这是每一位书家都面临的问题。 面对着不论什么专题展其实质都是“唐宋及**诗词抄写展”的尴尬局面,许多人都倡议书写自作诗,理由是书写自作诗更能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最有力的论据莫过于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稿》。然而,明摆着的一个事实,是诗词一统文坛的时代早已成了历史,每一个文化人必写诗词的年代早已成了过去。 现今社会,写作诗词的人只不过是很少一部分特别热爱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的业余爱好而已,把写诗如同李白、杜甫那样当作终身事业的人根本不可能存在了,我认识的许多“文化人”,不要说写作诗词,就连读都少有兴趣。总而言之,诗词一统文坛的时代过去了。 但是,书法却不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书法艺术复兴并迅速崛起,每次举办展览,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一浪高过一浪,别的不说,如咱们偏远的甘肃,第四届中青展投稿数量高达一千八百余件,入选近四百件,这充分说明书法艺术在当今社会是十分普及的,是逐渐走向大众化的。 明摆着:诗人越来越少,而书家却越来越多。那么多的人都呼吁、提倡让每一个书法作者都来书写自作诗,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实在是太难太难。 每一门艺术都存在理性与感性的问题,理性的知识也许是每一个文化人通过一定的培训学习后都能掌握的,如诗词的一些基础知识:平仄、对仗、押韵,律诗中间必为两联,一首诗要有起、承、转、合等。但是仅有理性的认识,没有感性的飞跃是远远不够的,“无情无艺”,在生活中没有感悟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诗词来的,即使他有再高的理性知识。 但感悟不一定能够培养出来,而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敢武断地说:诗人——是天生的。 强迫一个没有感悟性的人去写诗,其结果只能是有了一定理性认识之后的“自做诗”,与其写没有意境,文理诗理不通,读后让人不知所云的蹩脚的“自做诗”,不如去抄一首唐诗来得快,也让观者少产生一点替作者的尴尬。唐代的每一个文化人也许都是诗人,但因为诗的上乘而留名千古的也就是那么几十个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真正能称得上妙品、绝品、逸品的诗,也就那么能数得过来的几首,况乎我辈? 故书写自作诗只能是提倡,如果是非自作不可,那么就有非常多的书家便连投稿权都没有了,更不用说入围入选了。 笔者曾闻,有一书友为了达到征稿的“自作”要求,便请别人“自作”了一首,抄毕了事。 ?当然主要还是诗词。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代表之一,是浓缩了的文学,短短几句(甚至一句),即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将读者带进一个由作者创造的特殊氛围,又让人产生与作者高度和谐统一的共鸣,读后意犹未尽,产生丰富的联想。又因字数的多寡正适合一幅书法作品,故书法作品还是以写诗词为好,中国文化要是没有诗词,那中国书法将黯然失色,简直不可想象。 书法作品写诗词,能自作者当然很好,不能自作者,还是去抄唐宋及**诗词者为好,但是,如果就连抄写还漏洞百出,实在让观者替书家面烧耳热了。书法,是中国文化最集中最精华的体现。 书法家,首先应当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文化人,一个没有一定文化修养和艺术悟性的人,我认为只能叫“拿着毛笔写字的人”。 笔者读省书协前几年举办的一次书展作品集,有一位评委的对联作品:“寒月笼烟树,寻梅溪水香。” “寒”与“寻”,一形容词一动词可宽对,但“笼烟”与“溪水”是驴头与马嘴,而“树”与“香”,一名词一形容词,是风马牛的关系。在本届书展上,有一幅对联是“诗书为三友,花鸟作四邻”,我百思不得其解,“诗”、“书”明明是两种事物,何以为“三友”?是否如李白所云“明月、影子和我”成三友?但读原句总是品不出这个意思来。 又如一联“今日常观古人事,少年听取老人言”,“常观”与“听取”对得不工,依愚见,可将“听取”改为“宜听”,会更好一些。再如“净几明窗,好香苦茗,有时与高衲谈禅;豆棚菜圃,暖日和风无事听闲人说鬼”,笔者曾在一次国展书法集上读到过,当时曾为其意境叫绝,也为其上下联颠倒而惋惜,可是我们这位作者,却生吞活剥照抄(错)不误,但从长款上看作者又填词一首,能填词而不懂对联平仄者说来谁也不信,作者还将原句中的“清香”更为“好香”,我觉得有“添足”之嫌。 他如“秋声万户竹”、“东阁冬梅西窗夏竹”、“静气得兰清风引竹”,以上三句均为本届书展上的对联作品的上联,但“竹”字不论古音还是今音均为平声,笔者读书甚少,手头资料有限,也不知这些联句是古人所作,还是作者自撰,但不管怎么说“竹”是平声,不应出现在上联末尾。又如“竹里棋声夜自寒,花间酒气春风暖”,但凡一个能写毛笔字的人,估计**的七言律诗《长征》都读过,“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么明显的“暖”与“寒”的例子放着,却出现如此明显的上下联颠倒的错误,看着如此精妙的草书不得不让笔者为作者惋惜。 再如“光阴壁合皆陈迹,事物通常有本原”、“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梅花访消息”,这二幅。 2.世界上总面积最大的狂草唐诗宋词书法作品是谁创作的纪录编号:12217-1405-01 纪录性质: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纪录来源:世界纪录协会数据库 纪录详细: 世界上总面积最大的狂草唐诗宋词书法作品——冯振创作的《巨幅狂草》 证书编号:12217-1405-01 颁证日期:2014年6月5日 中国山东省郓城县冯振先生于2014年2月创作的狂草唐诗宋词书法作品《巨幅狂草》,作品总面积为220平方米,创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总面积最大的狂草唐诗宋词书法作品世界纪录。 The largest wild scribble calligraphy works of Chinese poems in the world---- Huge Scale Wild Scribble Created by Feng Zhen Huge Scale Wild Scribble, the wild scribble calligraphy works of Chinese poems, created by Feng Zhen in February 2014, who is from Yuncheng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With a total area of 220m2 it set the world record granted by the World Record Association for being the largest wild scribble calligraphy works of Chinese poems in the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