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熙震《清平乐》全文《清平乐·春光欲暮》 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 含愁独倚闺帏,玉炉烟断香微。 正是销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这是唐代毛熙震的一首词,此词写春闺幽怨。上片写暮春晚天疏雨的背景:暮春时节,庭户寂寞,粉蝶穿槛,疏雨黄昏。由“寂寞闲庭户”,粉蝶双飞舞的近景中,突出下片的主人公的情思。下片“含愁独倚闺帏”是整个画面的中心所在,也就是画中主人公的情态表现。东风送暖,落红成阵。此情此景,令人魂销。闺中人独自含愁,根本没有心肠料理玉炉香烟。“销魂”由前面的“寂寞”、“粉蝶双双”而来。最后以东风一阵、满树花飞结尾,既与起笔暮春景色相合,又有暗喻美人迟暮的深意,幽怨之情已在不言之中了。 这首词写景状物多用白描,清丽疏淡,情味蕴藉,与“花间”浓丽香艳、镂金错彩的词风迥异。作者写的闺中人,不描摹其体态衣妆,不明言其多情善感,除了“含愁”一句正面点明其期待与失望,再以“玉炉”一句烘托其期待之久,相思之苦,其余各句,均于景物描写中带出她的形影与神态,这正是词论家所称道的融情入景的功力。前人论词的章法,讲究“短章蕴藉”,言尽意不尽。此词就是一首情景相生、含蓄蕴藉的佳作。它那情在言外的意蕴,比起痛快淋漓的表白,更具有耐人寻味的魅力。尤其篇末“东风满树花飞”一句,形象凄艳,含蕴无穷。 毛熙震,[约公元九四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后晋高祖天福中前后在世。曾为后蜀秘书监。熙震善为词,今存二十九首,(见《唐五代词》)辞多华丽。 2.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丨 加【解析】【背景】【注释】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 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 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 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 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 “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 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 “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 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 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 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 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 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 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 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 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 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 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 (《唐诗评选》) 古诗词赏析----李白: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解】: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韵译】: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小题1: 全词在构思上采取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2分):上阕写“行者” 离愁,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居者”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景。(分析3分) 小题2: 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选答一字和一句即可。找对字或句子给2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4分,共6分) 小题1: 试题分析: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价此词的话是答题的金钥匙,从居者着手,从行者着手回答是正确路径,分别写出,准确表达。同时不见面的两人,不同的角度表现词中,自然有虚实的技巧。回答落脚点在情感上,万题归宗。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个开放题,或者说是一个送分题,回答时角度要明确,不能东答一点,西说一点,不知所云。炼字一般我们关注实词,尤其是动词、形容词、名词,还原画面,写出情感。炼意的例子,先找好句子,后结合抒情方式作答。 4.关于夏季的宋词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作品:阮郎归 内容: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作品注释 注释 ①蕙风:夏季的东南风。 ②玉盆:指荷叶。 评解 高柳新蝉,薰风微雨,池荷榴花,琼珠清泉,交织成一幅初夏的美丽图景;抚琴、下棋、昼眠、嬉水,传达出人物风雅优闲的生活情趣。歇拍二句,写弄水叶面,琼珠碎而复圆,更觉清新可爱。 集评 沈雄《古今词话》:观者叹服其八句状八景。音律一同,殊不散乱,入争宝之。刻之琬琰,挂于堂室间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写闺情而不着妍辞,不作情语,自有一种闲雅之趣。 5.苏轼的《碟恋花》 的全文和意思是什么蝶恋花 作者:【苏轼】 年代:【宋】 体裁:【词】 类别:【未知】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 ①“天涯”句:指芳草长到天边。 【评解】 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这首《蝶恋花》,代表了他词作清新婉约的一面,表现诗 人创作上的多方面才能。 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诗畅涪扳皇殖郝帮酮爆捆人的感伤。 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 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中。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 人玩味的情韵。 【集评】 王士祯《花草蒙拾》:“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 东坡但解作“大江东去”。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下阕墙内外 之人,干卿底事,殆偶闻秋千笑语,发此妙想,多情而实无情,是色是空,公其有悟耶?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本词是消春之作。 不过,作者还借“何处无芳草(知音)” 以**自勉。“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 ------------------------------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 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 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 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 。“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 ”,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在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 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 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 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 ”,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 ”。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 ,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 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 ,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 。 这种写法 ,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同样是写女性 ,苏东坡一洗“花间派”的“绮怨”之风,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难能可贵。 从“墙里秋千墙外道”直至结尾,词意流走,一气呵成。修辞上用的是“顶真格 ”,即过片第二句的句首“墙外”,紧接第一句句末的“墙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 ”,紧接前一句句末的“笑”,滚滚向前,不可遏止。 按词律,《蝶恋花》本为双叠,上下阕各四仄韵,字数相同,节奏相等。东坡此词,前后感情色彩不同节奏有异,实是作者文思畅达 ,信笔直书,突破了词律。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 ,“枝上柳绵吹又少 ”,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 ”,强自振奋 。 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 而“多情却被无情恼 ”,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6.“衣带渐宽终不悔”出自哪里柳永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伫:久立。 危楼:高楼。 望极:极目远望。 黯黯:迷曶不明。 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评解: 这首《蝶恋花》是一首怀人词,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起来。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 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全词写得激情回荡,执着诚笃,颇能显示柳词的抒情特色。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境,下片抒情。 “伫倚”三句,写远望愁生。“草色”两句,实写所见冷落景象与伤高念远之意。 换头深婉。“拟把”句,与“衣带”两句,更柔厚。 与“不辞镜里朱颜瘦”语,同合风人之旨。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长守尾生抱柱之信,拼减沈郎腰带之围,真情至语。 7.求凄美的宋词名篇10句温庭筠 梦江南(二首)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依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①脉脉②水悠悠,肠断白苹洲③。 【作者简介】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唐代太原人。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 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 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 “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 他善于选择富 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注释】 ①斜晖:偏西的阳光。 ②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 后多用以寄情思。 ③白苹洲:长满了白色苹花的小洲。 【评解】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的离愁别恨。 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 怀人。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 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一个 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都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 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 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 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有凝练的绝妙好词。 【集评】 《 【集评】 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 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 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 “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飞卿词如“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 溢于言表。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 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中国历代诗歌各篇赏析》:在这首词里,作者将许多可以调和的颜色和物件放在 一起,使它们自己组织配合,形成一个意境,一个画面,让读者去领略其中的情意,这 正是作者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他的独特的手法。 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①,不如从嫁与②,作鸳鸯。 【注释】 ①暗形相:暗中打量。 ②从嫁与:就这样嫁给他。 【评解】 待嫁的女子,带着心爱的金鹦鹉,穿起了绣着凤凰的彩衣,暗中左顾右盼,偷偷打 量,心想就这样嫁给他,作一生的鸳鸯吧。这首小令,明丽自然而富于情韵,具有浓郁 的民歌风味。 一说“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二句指贵公子,即拟嫁与之人,亦通。 【集评】 胡国瑞《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因为感情的充沛,使那浓丽的辞藻适当地发挥 了它们光辉作用。 这首词所描写的青年男女恋爱情节及其所表现的既缠绵而又真率,颇 有民歌风味的余风,这应是它所以令人感到新鲜活泼的重要原因。 《栩庄漫记》:“不如从嫁与,作鸳鸯”,盖有乐府遗风。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温庭筠写爱情的词,最明朗的象“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 与,作鸳鸯。”他至多只能说到这样,与韦庄的作品比较起来,仍是婉约含蓄的。 司空图 酒泉子 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①。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 旋②开旋落旋成空。 白发多情人更惜。 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③。 【作者简介】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虞县)人。咸通末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 黄 巢起义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朱温代唐后,召其任礼部尚书,不食而死。 他是晚唐著 名的山水诗人,词亦清雅可爱。著作有《一鸣集》。 【注释】 ①坼(chè):裂开。 ②旋:俄顷之间。 ③从容:舒缓,不急进。 【评解】 司空图生于晚唐,身经乱世,对眼前事物易生感慨。 这首小词,感时伤世,借花抒 怀。明知满枝红杏“旋开旋落旋成空”,却依然从容酹酒,遥祝东风,愿留春光暂驻。 画意诗情,深深吸引了读者。 【集评】 唐圭璋《唐诗纪事》,司空图隐王官谷。 每岁时词祷歌舞,与闾里耆老相乐。有 《酒泉子》云云。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表圣为唐末完人。此词借花以书感。 明知花落成空,而酹酒东风,乞驻春光于俄顷,其志可哀。表圣有绝句云:“故国 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与此词同慨,隐 然有黍离之怀也。 杨柳枝 桃源①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②。何似浣纱溪③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注释】 ①桃源:桃花源。 ②一片花:陶渊明《桃花源记》谓桃源洞外有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云 云。 ③浣纱溪:又名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市南,即西施浣纱处。 【评解】 江南山青水秀,风光旖旎,胜似传说中的桃源仙境。 词人用淡雅的笔墨,传达出人 间春色的无限情韵。司空图诗宗王维山林隐逸之风,其词亦然,清新自然,雅洁可爱。 张 曙 浣溪纱 枕障薰炉①隔绣帷②,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相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 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作者简介】 张曙小字阿灰,四川成都人。侍郎张祎之从子。 唐昭宗龙纪元年进士,官至拾遗。 曙工诗善词,才名籍甚。 颇为乡里所重。 【注释】 ①薰炉:炉烟薰香。 薰:香草,亦香气也。 ②帷:屏幔,帐幕。 绣帷:锦绣的帷幔。 8.宋词诗的意境《玉蝴蝶》《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遗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堪动宋玉悲凉: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②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 ③潇湘:原是潇水和湘水之称,后泛指为所思之处。 【评解】 此首风格与《八声甘州》相近,为柳词名篇。词中抒写了对远方故人的怀念。 上片 以景为主,景中有情。诗人面对凄凉的秋景,凭栏远望,触景生情,写出了思念故人的 惆怅与哀感。 下片插入回忆,以情为主,而情中有景。妙合无垠,声情凄婉。 以昔日之 欢会反衬长期分离之苦,从而转到眼前的思念。波澜起伏,错落有致。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水风”二句善状萧疏晚景,且引起下文离思。 “情伤”以下至结句黯然魂消,可抵江淹《别赋》,令人增《蒹葭》怀友之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望处”二字,统撮全篇。起言凭栏远望,“悄悄” 二字,已含悲意。 “晚景”二句,虚写晚景足悲。“水风”两对句,实写苹老、梧黄之 景。 “遣情伤”三句,乃折到怀人之感。 下片,极写心中之抑郁。 “难忘”两句,回忆当年之乐。“几孤”句,言文酒之疏。 “屡变”句,言经历之久。“海阔”两句,言隔离之远。 “念双燕”两句,言思念之切。 末句,与篇首相应。 “立尽斜阳”,伫立之久可知,羁愁之深可知。 这首《玉蝴蝶》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 ,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远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使清秋之景,显得更加疏朗。 “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 。这种情怀,又落脚到 “目送秋光”上。 “悄悄”,忧愁的样子。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很自然地会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诗人宋玉来。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 他将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似乎是用特写镜头摄下的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苹花渐渐老了 ,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 ,梧桐叶变黄了,正在一叶叶地轻轻飘下。 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轻”、“冷”二字,正写出了清秋季节的这种感受。 “苹花渐老”,既是写眼前所见景物,也寄寓着词人寄迹江湖、华发渐增的感慨。“梧叶飘黄”的“黄”字用得好,突出了梧叶飘落的形象。 “飘”者有声,“黄”者有色,“飘黄” 二字,写得有声有色,“黄”字渲染了气氛,点缀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苹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 “遣情伤”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由景及情,在词中是一转折。在景物描写之后,词人引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既承上启下 ,又统摄全篇 ,为全词的主旨。 “烟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在这里情与景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为全篇之精华。 换头“难忘”二字唤起回忆 ,写怀念故人之情,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词人回忆起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文期酒会 ”,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 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白白地过去了。“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旨在加强别后的怅惘。 “海阔山遥”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潇湘”在这里指友人所在之地,因不知故人何在,故云“ 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 ,无人可托 。 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 、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 。 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 ,好像在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 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 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词人在这里替对方着想,从对方着笔,从而折射出自己长年羁旅、怅惘不堪的留滞之情。 3lian.com “黯相望”以下,笔锋转回自身。词人用断鸿的哀鸣 ,来衬托自己的孤独怅惘 ,人我双合,妙合无垠,声情凄婉。 “立尽斜阳”四字,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他久久地伫立在夕阳残照之中 ,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立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