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和亲公主有关诗句

一、关于古代公主和亲的诗句,越多越好,越忧越好

王安石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唐诗三百首》中的《古从军行》

作者: 李颀 白日登山望峰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二、关于“文成公主”的古诗词

《陇西行》(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三姝媚·怀文成公主》(现代·网友) 圣城思绪剪。共纯朴藏胞,品茗怀远。

布达拉宫,得群山环侍,宝光频现。 见证和亲,重修好,息兵休战。

大汉文明,耕织蚕桑,玉人亲劝。 全把乡愁托雁。

扫雪域蛮荒,力行身践。誉满番邦,故路称娘热,像依云殿。

历史回眸,存大爱,天人必善。信是独夫民贼,难追风范。

《古从军行》(唐代·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4.《阴地关见入蕃公主石上手迹》(唐代·雍陶) 汉家公主昔和蕃,石上今馀手迹存。 风雨几年侵不灭,分明纤指印苔痕。

5.《送和蕃公主》(唐代·张籍)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邑司犹属宗卿寺, 册号还同虏帐人。

九姓旗幡先引路,一生衣服尽随身。 毡城南望无回日,空见沙蓬水柳春。

三、唐代的和亲诗有哪些啊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两蕃应制》

皇恩眷下人,割爱远和亲。

少女风游兑,姮娥月去秦。

龙笛迎金榜,骊歌送锦轮。

那堪桃李色,移向虏庭春。

《太和公主还宫》

二纪烟尘外,凄凉转战归。

胡笳悲蔡琰,汉使泣明妃。

金殿更戎幄,青祛换毳衣。

登车随伴仗,谒庙入中闱。

汤沐疏封在,关山故梦非。

笑看鸿北向,休咏鹊南飞。

宫髻怜新样,庭柯想旧围。

生还侍儿少,熟识内家稀。

凤去楼扃夜,鸾孤匣掩辉。

应怜禁园柳,相见倍依依。

《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

扬雄词赋举天闻,万里油幢照塞云。

仆射峰西几千骑,一时迎着汉将军。

旌旗杳杳雁萧萧,春尽穷沙雪未消。

料得坚昆受宣后,始知公主已归朝。

虽言穷北海云中,属国当时事不同。

九姓如今尽臣妾,归期那肯待秋风。

牢山望断绝尘氛,滟滟河西拂地云。

谁见鲁儒持汉节,玉关降尽可汗军。

山川险易接胡尘,秦汉图来或未真。

自此尽知边塞事,河湟更欲托何人。

秦皇无策建长城,刘氏仍穷北路兵。

若遇单于旧牙帐,却应伤叹汉公卿。

《破北虏太和公主归宫阙》

毳幕承秋极断蓬,飘飖一剑黑山空。

匈奴北走荒秦垒,贵主西还盛汉宫。

定是庙谟倾种落,必知边寇畏骁雄。

恩沾残类从归去,莫使华人杂犬戎。

《送太和公主和蕃》

北路古来难,年光独认寒。

朔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芦井寻沙到,花门度碛看。

薰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谢谢!

四、中国古代公主作的诗有哪些

有作品流传下来的,似乎只有乌孙公主和大义公主两人。巧的是,两人都是和亲公主。

乌孙公主刘细君,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汉武帝为结好乌孙,公元前121年封她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昆莫死,再嫁其孙岑陬。细君生一女名少夫,于公元前101年忧伤而死。年约20岁。

作《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大义公主,北周赵王宇文昭之女。公元580年,封为“千金公主”,先后出嫁 突 厥 沙钵略、都蓝两位可汗。

出嫁不久,杨 坚 建 立 隋 朝,取 代 北 周。公 主 曾 挑 动突 厥 与 隋 开 战,战 事 不 顺,上 书 求 和。隋文帝赐姓为杨,改封她为“大义公主”。

有作品流传下来的,似乎只有乌孙公主和大义公主两人。巧的是,两人都是和亲公主。

乌孙公主刘细君,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汉武帝为结好乌孙,公元前121年封她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昆莫死,再嫁其孙岑陬。细君生一女名少夫,于公元前101年忧伤而死。年约20岁。

作《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大义公主,北周赵王宇文昭之女。公元580年,封为“千金公主”,先后出嫁 突 厥 沙钵略、都蓝两位可汗。

出嫁不久,杨 坚 建 立 隋 朝,取 代 北 周。公 主 曾 挑 动突 厥 与 隋 开 战,战 事 不 顺,上 书 求 和。隋文帝赐姓为杨,改封她为“大义公主”。

公元596,都蓝可汗亲手杀了大义公主,公主年仅33岁。

《提屏风诗》:

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

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

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

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五、诗词《离歌》晨行梓道中梓叶相切磨与君别交中繣如新缣罗裂之有馀丝

比起出使的臣子,和亲的公主更可怜,她们不能离婚,也不能回乡省亲,苏武持汉节十九年,最后还是回到了中原。

公主们鲜少有解忧那么幸运,政治联姻的目的还没有实现的时候,作为政治大局的一颗不那么重要的棋子,她们别无选择,只能留在异乡。汉代无名诗人写的《离歌》似乎在为远嫁的公主抱不平: 晨行梓道中,梓叶相切磨。

与君别交中,繣如新缣罗。 裂之有余丝,吐之无还期。

——《离歌》 国君为了得到西域的好处,不顾离乡背井的人们思念家人故里的心情,那些无法主宰命运的人十有八九要死在边关。 与期期艾艾的离人不同,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得到膘壮的大宛“汗血马”后,作《天马歌》:天马徕,从西极。

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在《天马歌》中,他写道:“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今安匹兮龙为友。”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一代帝王要建功立业?名分上贵为公主,实际上和没日没夜吐丝的蚕有什么分别? 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不断扩展边庭的界线,最大的敌手便是强悍的匈奴。

除了北方草原,广袤的西域也是两家争夺的对象。后来,经过一百多年的经营和争夺,匈奴惨败,原本是小国林立的西域成了沟通中西贸易的丝绸之路。

今人看来充满神秘、浪漫气息的丝绸之路,实在是建在累累白骨之上。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曲》 中原地区原来并不生产葡萄,夜光杯也是西域的产物。

汉皇扬威塞外,丝绸随着驼队进入古罗马上层妇人的衣橱,成为奢华与权威的象征。 葡萄、美酒、夜光杯,也渐渐成为中原地区常见的物品。

自从匈奴撤出河西走廊,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才得以畅通,西域的奇珍异品如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渐渐成为寻常物件。 因为征伐,汉代的人们常常面临背井离乡的命运,也因此,两汉诗歌似乎专为离情别绪歌唱。

武皇征边无尽时,征夫愁思无绝期。为了打败匈奴,汉武帝征发大兵,连年作战,另一方面,积极联络西域各国以作外援,其中乌孙国实力较强,影响较大,便成为汉廷外交公关的主要对象。

在此背景下,匆匆忙忙选来的公主命运可想而知。去掉“民族团结使者”的虚无光环,摘去汉朝“第一和亲公主”的空洞头衔,回望刘细君的生命、心路历程,生性软弱敏感的女诗人一生被无常的命运拨弄,作为政治斗争下的牺牲品,她哪里有选择的机会? 李颀同情被迫和亲的细君的不幸命运,写下: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古从军行》 为了汉皇的雄伟志向,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客死异乡! 千古之下,政治联姻不绝如缕,对此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和亲可以加强民族团结,也有人不这么看。

唐代诗人戎昱说: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戎昱的视角依然是政治大局,其间的民族主义情结颇值商榷,玉貌、胡尘如果情投意合,能够克服彼此生活、文化的差异,也是一桩美事。 但就和亲来说,因为掺杂了政治、野心、阴谋等等因素,婚姻中至关重要的感情因素则会显得特别稀缺。

就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大唐文成公主,生活也不顺遂,她和细君一样,同样是松赞干布的侧室,同样住在别处,要看正妻的眼色。史书上说松赞干布与正妻尼泊尔公主伉俪情深,他哪里还有更多的情感给我们的大唐公主?还有更不幸的和亲公主,因为两方开战,被当成鼓舞士气的工具,像牲口一样斩杀于军前。

即使侥幸逃脱,身分尴尬,日子照样不好过。 到了清代,皇室长成的女儿大部分被嫁到蒙古草原,满蒙联姻是头号政治问题,丝毫马虎不得。

虽然政治联姻也可能有幸福的婚姻,比如解忧和肥王,不过这种概率非常低,清朝的公主平均寿命三十出头,如果生活幸福,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这些长在深宫的金枝玉叶可能更羡慕平常人家的女儿吧!。

六、汉朝和亲公主有谁啊

细君公主 (上) 几乎整个西汉王朝,蒙古高原的匈奴势力一直是西汉政权面临的最大外在威胁。

早在汉高祖时期,刘邦为了国家的稳定,曾经打算把嫡出的女儿鲁元公主送去和亲,只是由于吕后的一再哭求才做罢,最后汉廷在后宫中挑选了几位美女送给匈奴可汗,又陪送大量金银珠宝,才算勉强解决了暂时的危机。 此后,汉朝诸帝继续推行“和亲”政策换取暂时的和平,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经济。

汉武帝即位时,社会经济经过长达70余年的休养生息,已经得到恢复和发展。汉高祖时期,即使皇帝出行也凑不齐4匹同样颜色的马,宰相只能乘牛车;而“文景之治”后,各个仓库中堆满了粮食和金钱,甚至穿铜钱的绳子都放的腐烂了,社会的富足可想而知。

公元前135年,文帝窦皇后(窦太皇太后)病死,武帝终于摆脱束缚,随即清除异己,终止“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独尊儒术。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大刀阔斧的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的改革,取得辉煌成就。

国家富足,皇帝又大权在握,抗击匈奴的时机终于成熟了。在前127年---前119年的几年中,武帝大举讨伐匈奴,终于迫使匈奴北迁。

然而,西域却并未安宁,彪悍的匈奴民族也从未罢休。为了彻底铲除匈奴的威胁,武帝广泛展开外交攻势,其中一条,就是与西域大国乌孙结盟以“断匈奴右臂”。

公元前115年,乌孙国王昆莫派使者出访汉朝,使者亲眼见到汉朝的富强,深感不虚此行。昆莫听了使者的汇报,不由对汉朝产生了仰慕之情,他派人送来1000匹良马作为聘礼,表示愿与汉朝通婚,武帝当然答应,从宗室女中选中刘细君嫁与昆莫。

(下) 刘细君原是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武帝的同父异母兄弟刘非的孙女。早在前121年皇室的互相倾轧中,细君的父亲刘建和母亲成光就以谋反罪被处死,家族受牵连也被夷灭三族,细君因是幼小的女孩得以幸免,但身价却因此一落千丈,她是靠父辈亲戚的怜惜才得以长大成人的。

虽然依然保持着皇族的身份,但皇族的荣华富贵却与她无关。身世的坎坷和世事的冷漠,使柔弱的细君过早的尝到了人生的苦难和无奈。

但细君毕竟拥有皇室血统,又生的美丽,所以在她16岁时被选为和亲公主。瞬息之间,早已被世人遗忘的孤女成为了高贵的公主。

然而,这样的大起大落,对细君究竟是福是祸呢? 前105年,细君到达乌孙首都赤谷城,乌孙国王昆莫举行盛大的婚礼迎娶细君为右夫人(第二王后,第一王后是匈奴女子)。可是再喜庆的场面也冲淡不了细君内心的忧伤,因为新郎昆莫已是一位年过七旬、满头白发的老人了。

尽管细君从小失去父母、寄人篱下,过着与平民无异的生活,却从未丧失过对幸福生活的追求;16岁正是花一般的年纪,在她的内心深处,多少次的编织过未来的美好生活,她渴望有一个如意郎君能给她爱给她保护给她幸福,可是,眼前漫天的沙暴和狂风卷走了她所有的渴求和盼望,使本来就多愁善感的细君心中更加悲苦! 于是在出嫁不久,细君便请求昆莫为她仿照汉人的房屋样式建造了一所居室,自己带着宫女独自住进去,一年也只是礼节性的和丈夫见1、2次面而已。 由于语言不通,又不习惯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细君悲愁难抑,她作诗道: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鹕兮归故乡。 这首诗内容平实简单,却感情真挚,千百年来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因此流传了下来。

两年后,昆莫去世。临死前,昆莫留下遗言,要细君按乌孙风俗嫁给自己的孙子岑辄国王。

这显然与细君从小受到的道德伦理相距太远了,细君抵死不从,并上书汉廷请武帝为自己作主。 武帝虽然同情细君的心情,可对他而言,政治需要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他回书细君,要她为国家大计着想,按乌孙风俗行事。细君无奈,只得含泪顺从又成为岑辄国王的妻子。

不久,细君为岑辄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少夫。 然而,由于几年来一直郁郁寡欢、悲愁过度,此时的她大概已经得了产后忧郁症吧,加上身体虚弱,产后不久,细君公主便撇下襁褓中的女儿撒手而去。

死时年纪应该在20岁左右。#日志日期:2006-6-20 星期二(Tuesday) 晴评论人:音语石 评论日期:2006-6-20 20:09 汉匈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解忧公主 (一) 汉武帝刘彻为了联合西域大国乌孙夹击匈奴,于公元前105年派宗室女细君公主出塞和亲,可仅仅几年细君便因悲愁过度去世。

刘彻在读着细君的《悲愁歌》,同情她不幸的同时,又焦虑万分:虽然汉朝通过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占领了河西走廊,大败匈奴主力,迫使匈奴北迁,但英勇善战又民风彪悍的匈奴人并没有罢休。刘彻深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道理,匈奴人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乌孙虽然与汉朝和亲,却依然保持对匈奴友好的中立政策,乌孙历代国王的第一王后依然从匈奴贵族中选取就是明证。

细君公主的远嫁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却也为联合乌孙夹击匈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汉武帝左思右想,为了不前功尽弃,决定再选派一位宗室女和亲乌孙。

这位女子便。

七、和亲

丝路上的和亲公主 王昭君 昭君,名嫱,汉时为与匈奴通好,被选出嫁塞外。

古诗中有“欲饮琵琶马上催”即指昭君出塞一事。其夫呼韩邪单于得昭君十分喜欢,上书汉元帝:“愿意保证上谷至敦煌一带的安全,世代传下去,永远如此。”

至此,汉匈边境真正出现一派和平景象。 呼韩邪单于死后,其子雕陶莫皋即位,复收昭君为妻,育二女。

王昭君为汉匈和解、边境安宁作出了很大贡献。她的事迹直到今天还在汉蒙两族人民中传颂。

文成公主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英主松赞干布。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负责护送公主到吐蕃。

文成公主从长安大明宫出发后,沿丝绸之路西行至西宁,折而向南,过黄河源,至拉萨,这是丝绸之路的一条新的支线。此后不少人通过这条线前往尼泊尔、印度。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谷物种子、书籍和能工巧匠,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了西藏高原,为西藏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沿丝路直到西藏拉萨,至今仍留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的传说和遗迹。

如日月山、拉萨大昭寺等。据统计,在文成公主进藏的丝绸之路上有关文成公主的遗迹约有200处之多。

弘化公主 弘化公主,唐宗室女,贞观十四年,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入吐谷浑与国王诺曷钵完婚。 这次合亲促进了唐与吐谷挥人民的友好关系,后弘化公主又鼓励自己的儿子与唐联姻,结成世代亲戚关系。

公元663年(唐龙朔三年),吐谷浑被吐善所灭,诺曷钵携弘化公主,率数千帐牧民,越过祁连山,投奔凉州。唐王朝又在凉州、灵州一带设置“安乐州”。

武则天曾封弘化公主为“大周西平公主”,希望她在平定西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武威出士的《大周故西乎公主墓志》记载,弘化公主曾活到76岁,死后葬在灵州南阳辉谷冶城山岗(今武威南营青嘴湾)。

金城公主 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唐宗室女金城公主入西域,与苏度摸末完婚。 苏度摸末乃弘化公主与土谷浑王诺曷钵长子,此后,唐高宗封苏度摸末为左领军卫大将军。

金明公主 苏度摸末死后,弘化公主次子闼卢摸末来唐朝求婚,高宗又将宗室女金明公主下嫁给他,并封闼卢摸末为左武卫大将军梁汉王。多次联姻维持了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这一段的畅通,唐与吐谷浑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对于唐王朝西北边疆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江都公主 张骞出使乌孙之后10年,即公元前109年,当时居住在新疆伊犁河流域一带的乌孙王昆莫为了结好汉朝,以良马千匹为聘,迎娶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不几年,乌孙王昆莫老去,又将江都公主,即细君嫁与其孙岑为妻,这虽不合汉习俗,但为了民族团结的大义,公主最终与岑结成夫妻。

两国继续保持友好关系。 解忧公主 江都公主病故后,楚王戊的女儿解忧公主赴孙乌,与岑结合。

解忧公主的长女后来成为龟兹王绛宾的夫人,曾数次进中原学习先进科技文化。两位公主的联姻,使汉与乌孙的关系日趋亲密。

公元前72年冬,匈奴进攻乌孙,汉王朝派出15万骑兵北渡大漠,与乌孙5万骑兵联合,夹击匈奴。 匈奴遭到出其不意的突袭,大败北徙,丝路复现安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