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诗词中找出4对对仗工整的联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律诗的颔联颈联都是对仗很工整的,但以古人对工对的要求是很严格的,颔联是有工对这个要求,但不是每首都能达到这个水平的。 杜甫的诗对仗不错,可供一看。还有王维的。 排律除了首尾二联都是要求对仗的,也可一看。 2.从诗词中找出4对对仗工整的联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律诗的颔联颈联都是对仗很工整的,但以古人对工对的要求是很严格的,颔联是有工对这个要求,但不是每首都能达到这个水平的。杜甫的诗对仗不错,可供一看。还有王维的。 排律除了首尾二联都是要求对仗的,也可一看。 3.诗词,对联中的对仗工整是指什么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为平,●为仄."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因联意需要时也可以例外. 六是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但对联的任何规则都有例外,“内容相关”也是如此.对联中有两类极特殊的对联.一是"无情对",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如: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上下联中,"树""果"皆草木类;"已""然"皆虚字;"半""一"皆数字;"寻""点"皆转义为动词;"休""不"皆虚字;"纵""相"皆虚字;"斧""干"则为古代兵器.全联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4.原创诗词求对仗工整的四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无名氏《画》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 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曲江对酒》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王勃《滕王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