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浣溪沙》释义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鉴赏 这是一首咏春词。上片由景及情,先实后虚;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风、云、水、燕、泥等颇初春气息的景物。 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却接着说一句"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 这样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压、贴、飞三个动词使首句形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 次句则把时空交互一起写,春天初晴,池馆内外。这两句色彩明快。 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如此以来,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鸿雁传书,出于《汉书。 苏武传》,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如今连鸿雁不捎信来。 鹧鸪啼声,更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 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3lian.com "此情惟有落花知!"句用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寻味。 "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2.浣溪沙的意思不知道你指哪一首,就把最有名的发一下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名人名句:【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 名人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 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 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 人生问题。 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 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 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 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 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 名人名句:【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 晏殊鉴赏】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尝览李庆孙《富贵 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公 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 的独特风格。 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 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 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 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 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 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 。 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 “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 “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曲栏干影 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 “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 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 “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 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 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 3.浣溪沙贺铸的译文浣溪沙 贺铸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馀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1.厌:厌弃,抛弃。 2.莫辞频:不要因太多而推辞。3.巧笑:娇媚的笑容。 《诗·卫·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4.艳歌:美妙的歌喉。5.皆我意:都合我的意思。 6.恼:引逗撩拨。7.颠:癫狂。 8.拼(pàn):宁愿,甘愿。9.瞋:怒目而视。 我不信春色厌弃老人,老人曾经几次依依难舍地送别饯春。珍惜春光,及时行乐,切不要推辞太过殷勤。 巧媚的笑靥,柔艳的歌吟,全合我心愿,只恼花去匆匆,饮酒发狂颠,拼着让你嗔怨。只有在酒后才能见出人间真情。 4.三首宋词的意思1.《浣溪沙》 吴文英(门隔花深梦旧游)2.双双 爱问知1 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梦境中我又来到当年的庭院,深深的花丛把院门遮掩住了。 斜阳默默无言地渐渐向西边沉下去,归来的燕子也沉默无言,仿佛带着万般忧愁。一股幽香浮动,她那双带有香味的白皙的纤纤玉指,轻轻地拉开了小小的幕帘。 悠悠的柳絮无声坠落,那是老天爷为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滴下的行行热泪。 月光被浮云轻轻地遮掩住,那是因为含羞而挡住了泪眼,料峭的春风吹拂脸面,凄凉冷清的势头简直就像秋天一样。 2 春社已经过了,燕子穿飞在楼阁的帘幕中间,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清清冷冷。双燕的尾轻轻扇动,欲飞又止,试着要钻进旧巢双栖并宿。 它还又飞去看房顶上的雕梁和藻井,要选地点筑新的巢。 她们软语呢喃地商量着。 飘飘然轻快地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分开了花影。小径间芳香弥漫,春雨滋润的芹泥又柔又软。 燕子喜欢贴地争飞,显示自身的灵巧轻便。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亦把柳暗花暝的美景尽情赏玩。 归到新巢中,相依相偎睡得香甜,以致忘了把天涯游子的芳信传递。 使得佳人终日愁眉不展,天天独自凭着栏杆。 3 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时分,忽闻莺声婉转,环顾四周,但见地上点点青苔,片片落花,在这儿,由花开到花落,都是悄悄地没人注意,只有柳条还在随风轻摆, 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宝扇;这是一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隐约可见的那位月宫“乘鸾女”却使他陷入沉思。 关于“乘鸾女”,原来有着一个月中仙女的传说,据说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日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龙城录》),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画像,引起他的联想,勾起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旧恨”,使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那“旧恨”,竟会如此猛烈地涌上心头。 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伊人远去,犹如乘鸾仙女,无由再见,只有在梦中来到她所在的江南:江上碧浪连天,远望如同正在泼醅上涨的葡萄绿酒。这连天江浪,再加上弥漫空中的烟雨,真好似一幅水墨画呢。 但见烟波苍茫;两人相去千里,纵有万般深情,又将凭谁采取苹花,以寄相思之意呢?隔着千山万水,舟船难通,只能目送征鸿,黯然魂消。 深恨无人为自己唱起《金缕曲》,。 5.浣溪沙贺铸的译文浣溪沙 贺铸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馀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1.厌:厌弃,抛弃。2.莫辞频:不要因太多而推辞。3.巧笑:娇媚的笑容。。《诗·卫·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4.艳歌:美妙的歌喉。5.皆我意:都合我的意思。6.恼:引逗撩拨。7.颠:癫狂。8.拼(pàn):宁愿,甘愿。9.瞋:怒目而视。 我不信春色厌弃老人,老人曾经几次依依难舍地送别饯春。珍惜春光,及时行乐,切不要推辞太过殷勤。 巧媚的笑靥,柔艳的歌吟,全合我心愿,只恼花去匆匆,饮酒发狂颠,拼着让你嗔怨。只有在酒后才能见出人间真情 6.古诗浣溪沙的意思一、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1,村南村北响缫车2.牛衣古柳卖黄瓜3.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41.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簌簌,下落貌.2.缫车,抽丝工具.3.牛衣,《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董仲舒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或谓本作"半依",如曾季狸《艇斋诗话》:"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4.漫,随便.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此语所本.上片截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枣花的香气,缫车的响声,卖瓜人的悠然,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图画.下片则写作者本人,日高、路长更兼酒困,未免倦极口渴,便敲门求饮.苏轼虽然身为士大夫,内心却对农村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自谓"使君元是此中人",此处漫不经心的"敲门试问",与"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见一斑.二、浣溪沙作者: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萧萧暮雨子规啼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感慨时光的流逝. 三、浣溪沙作者: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1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2.雪沫乳花浮午盏3,蓼茸蒿笋试春盘4.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注释懒《花草粹编》作“慵”.《历代名媛诗词》作“恼”.玉鸭熏炉:玉制(或白瓷制)的点燃熏香的鸭形香炉.熏炉形状各式各样,有麒麟形、狮子形、鸭子形等;质料也有金、黄铜、黄铜、铁、玉、瓷等不同.瑞脑:一种香料名.朱樱斗帐:斗帐,覆斗形的帐子.流苏:指帐子下垂的穗儿,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线盘结而成.遗犀:犀,指犀牛的角.遗,应为“通”之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