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中的赊

1.唐诗中的借对是什么意思

对仗中的特殊类型,或称为假对。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令一词相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A: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 “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B: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俞弁《逸老堂诗话》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文中所举就是“借音对”。

2.唐诗中的对偶句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王绩 野望

树树皆秋色 山山惟落晖

寒山 杳杳寒山道(这里每两句都是对偶)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陈子昂 感遇三十八首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孟浩然 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王维 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 使至赛上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朔(月兆)北楼

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

李白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王湾 次北固山下

海日升残夜 江春入旧年

呵呵 找的好辛苦阿 楼主要留情阿!

PS 括号里的是一个字

3.唐诗中的“夜郎”指的是什么

夜郎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中部。

在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年), 置为珍州夜郎县,是川黔交通要道。此后州名曾多次变更,而“夜郎”之名历 唐、五代至宋代,存在县境共四百七十八年。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夜 郎撤县后,仍是交通要道。 直到明朝初年,驿道改出松坎镇,夜郎才变成农村 集镇。

夜郎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河流溪沟密布。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至乾元二年(759年),李白连坐永王李璘案 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 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唐代宗宝 应元年(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流放期间,写下了《题楼山石笋》、《南流夜郎寄内》、《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 郎》、《流夜郎赠辛判官》等不少与夜郎有关的 诗篇。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三载 夜郎还,于兹炼金骨”……这些诗句反映了诗人 与夜郎难解难分的惆怅情怀。 此后,李白与夜郎 之名便联系在一起,胜迹留传,词章遗世,声名 远播。

夜郎镇的文物胜迹很多,有纪念李白谪贬夜 郎的太白坟、太白泉、望月台、百碑台,有夜郎 宋墓群、七孔石崖墓、陈天官墓、王正儒、大屋 土司衙门遗址、狮子山夜郎县城遗址、铧尖山土 炮及战场遗址等。

4.唐诗中的节度使和都督,往往被称为他们兼任的“中丞”一职,为什么

严武同志简历: 至德二载(757),任给事中。

次年出任绵州刺史,迁东川节度史。不久调回京,任侍御史、京兆尹。

乾元二年(761)十二月,被任为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这时唐室为了对付吐蕃,合剑南、东川、西川为一道,支度、营田、招讨、经略等统为一体,权力相当大。

宝应元年(762)四月,唐玄宗、唐肃宗父子时隔十四日相继去世。七月严武被召回京,入为太子宾客,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实际是命他充陵桥道使,监修玄宗、肃宗父子的陵墓。 严武回长安蜀中便大乱。

广德二年,朝廷于是再命严武为成都尹、剑南节度使,第三次入蜀。 永泰元年(765),严武疾病死于成都。

后追赠尚书左仆射。 严武任职的级别: 唐御史台御史大夫一人,中丞二人。

但御史大夫往往缺位,而以中丞代行其职。所以上面的简历说他任的是御史大夫(正三品);御史中丞正四品下。

成都府尹,从三品。 唐中期有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节度使在今天看来,有像军区司令员。

应该也是正三品吧。 严武在史上主要以武功彰显。

但他也是诗人——虽然遗诗不多。严武的诗人朋友主要是杜甫。

你说的“在唐诗中,他往往被称为‘中丞’”,我查了一下,其实也并不是“往往”。比如杜甫赠严武的几首诗的题目: 《严中丞枉驾见过》、《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更多是称“严公”。 另外,御史中丞(或御史大夫)是文官,杜甫是文人,是不是称严武的文官职位更自然些呢?何况官品并不悬殊?再者,严武任中丞在先,任节度使在后,这里有个称呼习惯的问题;还有,节度使虽然权力极大,但毕竟是地方大员。

在一般形势下,人们认为“朝官”(京官)在天子近前,似乎要光彩得多。 这是猜度——但也只能作如此猜度。

5.古诗中子规的意象有哪些

1、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意思是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

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

由景入情,作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了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飞逝的哲理,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胸怀旷达、信念坚定不移的思想感情。

2、抒发乡愁、思念之情

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3、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意思是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这里白居易被贬江州,月夜送客,听到琵琶女被弃的故事,诗人伤感万分,再联系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苦竹绕宅,朝晚听到杜鹃啼血,悲伤无限。

4、感慨险峻、亡国之情

唐代李白《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意思是又听见杜鹃鸟在月夜啼叫,仿佛是对这空寂的山谷的哀愁一般。

诗人借景抒情,“子规啼月”是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象,在这里烘托了凄凉的氛围,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凉、危乎高哉的险峻雄奇景象,因而成为千古名句,广为流传。

扩展资料:

古诗中“子规”的意象: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思念故国、故乡和亲人之情。也有比喻忠贞,誓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

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人们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

关于子规的神话故事:

在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人鳖灵当了宰相。而那时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除了水患。望帝见他功高,便把帝位让于他,自己隐居于西山中。

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务农,死后仍不改其本性,他化为子规鸟(即杜鹃鸟,又叫布谷鸟),每到春天,总要呼唤人们“布谷”、“快快布谷”,以提醒人们及时播种。

而此时,正是杜鹃花开放之时,古人因见杜鹃嘴上有一块红斑,认为它是苦啼而流出的鲜血,故有“尽是冤禽血染戊”,俗称杜鹃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子规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