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诗人在诗中提到人名,有时喜称排行,诗中常见的按排行称谓的是杜二,即杜甫。排行老二。 柳八,即柳宗元,他在族中(即整个柳家,包括他的堂兄弟们)排行第八。 白二十二,即白居易。 李十二即李白, 李十六--李商隐 王十三--王维 补充: 韩愈叫韩十八,刘禹锡叫刘二十八。 在唐代常以行第连同姓名官职等称人。 王维有诗题《送元二使西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其中的名句)、唐诗中屡见《答王十二》、《问刘十九》、《同李十一醉忆元九》、《送裴十八图南》、《寄丘二十二员外》之类的题目,都是以行第称人的。 如李白是李十二、韩愈是韩十八、柳宗元是柳八、元稹是元九等。行第还可连同名和官职并称,如裴图南称裴十八图南、杜甫称杜二拾遗、白居易称白二十二舍人等。宋代也还有此风习,如秦观称秦七、欧阳修称欧九、黄庭坚称黄九等。 唐人的排行是按照家族的一辈人排列的,大多是同先祖的弟兄大排行,叫做行第。杜甫排行靠前故被称为杜二,白居易排行靠后故被称作白二十二,而刘禹锡则是刘二十八。 比如刘禹锡是刘二十八,并非是他父母生了二、三十个子女,他排行二十八;而是包括了他的叔伯兄弟的总排行。古时一个家族大多是很大的。 2.古诗`最好是唐诗300首`(全部)/poems/cc/f1.htmnbsp;(下面不少诗)感遇之一nbsp;张九龄nbsp;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nbsp;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nbsp;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nbsp;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nbsp;感遇之二nbsp;张九龄nbsp;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nbsp;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nbsp;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nbsp;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nbsp;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nbsp;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nbsp;李白nbsp;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nbsp;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nbsp;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nbsp;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nbsp;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nbsp;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nbsp;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nbsp;月下独酌nbsp;李白nbsp;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nbsp;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nbsp;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nbsp;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nbsp;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nbsp;醒时同**,醉后各分散。nbsp;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nbsp;春思nbsp;李白nbsp;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nbsp;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nbsp;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nbsp;望岳nbsp;杜甫nbsp;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nbsp;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nbsp;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nbsp;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nbsp;赠卫八处士nbsp;杜甫nbsp;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nbsp;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nbsp;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nbsp;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nbsp;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nbsp;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nbsp;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nbsp;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nbsp;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nbsp;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nbsp;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nbsp;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nbsp;佳人nbsp;杜甫nbsp;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nbsp;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nbsp;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nbsp;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nbsp;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nbsp;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nbsp;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nbsp;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nbsp;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nbsp;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nbsp;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nbsp;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nbsp;梦李白二首之一nbsp;杜甫nbsp;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nbsp;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nbsp;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nbsp;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nbsp;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nbsp;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nbsp;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nbsp;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nbsp;梦李白二首之二nbsp;杜甫nbsp;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nbsp;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nbsp;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nbsp;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nbsp;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nbsp;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nbsp;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nbsp;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nbsp;送别nbsp;王维nbsp;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nbsp;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nbsp;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nbsp;送綦毋潜落第还乡nbsp;王维nbsp;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nbsp;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nbsp;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nbsp;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nbsp;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nbsp;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nbsp;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nbsp;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nbsp;青溪nbsp;王维nbsp;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nbsp;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nbsp;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nbsp;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nbsp;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nbsp;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nbsp;渭川田家nbsp;王维nbsp;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nbsp;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nbsp;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nbsp;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nbsp;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nbsp;西施咏nbsp;王维nbsp;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nbsp;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nbsp;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nbsp;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nbsp;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nbsp;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nbsp;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nbsp;秋登兰山寄张五nbsp;孟浩然nbsp;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nbsp;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nbsp;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nbsp;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nbsp;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nbsp;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nbsp;夏日南亭怀辛大。 3.王兆鹏出唐诗宋词排行榜的目的王兆鹏告诉记者,他曾经率领团队在高校调研发现,当前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很少阅读我国传统经典。这引起他的反思,为什么西方的交响乐能长久不衰?能否找到一种令大家接受的方式来阅读那些经典? 王兆鹏感叹道,研究经典,自然要关注经典的传播。文学经典,不能只是供学者研究的古董,不能只是博物馆里的展示品,应该让它广泛传播,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 用什么样的言说方式、借用什么样的媒介、用什么有效的方法来普及古代诗词经典,才能让当下的读者大众能够欣然接受,让全社会来关注经典、阅读经典?王兆鹏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后来他和学生想到“排行榜”。于是,他们想到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用客观数据来衡量排比唐诗宋词中哪些篇目比较受人关注、影响力指数比较高。就像选超女一样,用粉丝投票的结果来定夺被选者人气的高低;又像NBA选全明星一样,用网民球迷投票的结果来决定哪些球员入围全明星阵营。 当然,他又称,他们做唐诗宋词经典的数据统计,跟超女和NBA全明星票选又大不相同,超女和NBA全明星票选反映的是短时的人气指数,而他们做唐诗、宋词的排行榜,选择的是千百年来长时段的各种历史数据。唐诗宋词排行榜和选超女、选全明星相同之处只在于,二者都是用客观的数据来决定结果。不管你个人的主观好恶如何,你是否服气和认同,公众票决选择的结果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他反复强调,排行榜是他们传播经典的一种策略,一种试验性的方法。“不管怎么说,在当下这种人们被物质欲望绑架的时代,能读一点经典、关注一下经典,获取一点精神滋养和慰藉,总是好事。” 他称,他不是“恶搞”经典,连“戏说”都不是。他是严肃认真地用科学的方法并采取当下大众可能接受的方式来传播经典、推广经典的。 王兆鹏告诉记者,如果排行榜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从而吸引大家对经典的兴趣,他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就如同于丹之于“论语”一样。 4.诗圣,诗仙,诗鬼,诗豪,诗骨,诗杰,诗狂,诗囚,诗奴,诗佛,诗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5、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6、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7、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8、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9、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0、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1、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扩展资料 唐诗影响力排行榜出炉 崔颢的《黄鹤楼》独占鳌头 文汇报 武汉大学文学院王兆鹏教授等人推出《唐诗排行榜》,日前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该书是学界第一次用计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历代的唐诗选本、评点资料和研究论文等数万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排出100首最具影响力的唐诗名次,崔颢的《黄鹤楼》独占鳌头。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期,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唐诗多达五万首。王兆鹏领导的课题组从2005年开始尝试计量分析唐诗的影响力,之后不断补充数据,完善统计方法,先后做了四个版本的唐诗名篇排行榜。 每个版次排行榜的排名略有不同,一般在几个名次内上下浮动,但崔颢的《黄鹤楼》始终独占鳌头,而且综合分值高出第二、三名很多。排名第二、三的分别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的《凉州词》。“ 诗仙”李白的《蜀道难》和“诗圣”杜甫的《登岳阳楼》入围前十名。 拥有上榜名篇最多的“十大天王”诗人,分别是杜甫(17首)、王维(10首)、李白(9首)、李商隐(6首)、杜牧(6首)、孟浩然(5首)、王昌龄(5首)、刘禹锡(4首)和白居易(3首)、岑参(3首)。(王怀民 钱忠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唐诗影响力排行榜出炉 5.唐诗中人名唐诗中的著名人名 丁启阵 一个人,要想身死名留,乃至流芳百世,永垂不朽,古人认为有三种途径: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是指品德修炼,立功是指建功立业,立言是指写作诗词歌赋、学术论著。而实际上,流芳百世的途径不止这三种。 据我观察,至少还有这样一种:诗文名篇的描写记载。 一个人,倘若有幸被文人写入诗文作品,碰巧这诗文又成为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篇。 那么,尽管这个人的一生可能于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均毫无建树,但其姓名也能随着诗文名篇的传播而广为人知,乃至于永垂不朽。如果说因为自己立德、立功、立言而获得不朽名声的人是著名人物,那么这一类由于他人的诗文描写而名留后世的人,我们不妨称之为著名人名。 唐诗中就有不少这样的著名人名。这些著名人名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姓氏+官名,第二种是姓氏+排行,第三种是姓氏+身份,第四种是姓名具足者。 姓氏+官名的如: 杜少府。见于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少府,是当时县尉的通称。杜少府,即姓杜的县尉。 关于这位杜少府,我们除了知道他是王勃的朋友,曾经从长安外放到蜀川(今天四川省崇庆县)做县尉这两点之外,充其量还能推测他是一个感情较为脆弱之人——因为,王勃的送别诗里勉励他“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陆郡丞。 见于杜审言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晋陵,唐郡名,即今天江苏常州市。 关于这位陆郡丞,我们还知道这样两个信息:与杜审言相熟,写过《早春游望》一诗。 韦参军。 见于高适诗《别韦参军》。诗中有下述句子:“……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可见,这位韦参军(军职名),是高适最铁、最有共同兴趣的朋友。 房兵曹。 见于杜甫诗《房兵曹胡马》。兵曹,即兵曹参军事,也是军官职位。 这位军官立过什么军功,我们一无所知,但是,我们知道他曾经拥有一匹好马。这匹来自大宛(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费尔干纳盆地)的好马,瘦而神骏,“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年轻的杜甫,在它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姓氏+排行的如: 魏大。 见于陈子昂诗《送魏大从军》。魏大,即魏氏家族兄弟辈排行老大。 这位魏家老大,我们知道的信息有:与陈子昂相熟,即将去参军,陈子昂对其寄托了厚望,希望他能像春秋时晋国大臣魏绛那样消除边患,建立军功。 元二。 见于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的诗十分有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更是情深意长。 此诗当时即被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子,即“阳关三叠”,一唱三叹,流传至今。但是,这个引发王维写出千古佳作的人,我们却只知道他姓元、是元氏家族同辈中排行老二这一点儿情况。 后来,杜甫诗《送元二适江左》中的元二,不知道是否同一个人。杜甫诗中的元二,是一个“负气好谈兵,游诸侯间”的人(清人浦起龙言)。 卫八。见于杜甫诗《赠卫八处士》。 关于卫八有不同说法,有人怀疑是蒲州隐士卫大经的族人,有人说是卫宾,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所能确知的,他是杜甫的朋友,生育有多个儿女,曾经于战乱岁月招待过杜甫一顿简单却令其倍感温馨、感慨万端的夜宵——“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黄四娘。见于杜甫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两句,足以使黄四娘名垂千古。然而,黄四娘何许人,历来有不同说法。 苏轼心目中她是农村妇女,浦起龙断言她是妓女,也有人认为她是有身份的女人,我曾做论文考证其为“花禅”,即妓女出身后来遁入空门做了尼姑。 刘十九。 见于白居易诗《问刘十九》。这位刘十九,是白居易在江州做司马时的朋友。 诗中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两句,白居易邀其同饮,可见也是喜欢饮酒之人。据白居易另一首诗《刘十九同宿》所言,这刘十九是嵩阳处士,是今天河南登封县人。 姓氏+身份的如: 颖师。韩愈、李贺均有《听颖师弹琴》诗。 这位俗姓颖的出家人,曾向多位诗人请求作诗表扬,可见他不但会弹琴,更深知名人的广告作用。 吴处士。 见于贾岛诗《忆江上吴处士》。这位吴处士大约也喜欢苦吟诗歌,某年夏天曾跟贾岛在长安相聚,后来乘船去了福建。 姓氏具足的如: 辛渐。见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天宝元年前后(742)的一天清晨,辛渐要从江宁县(今天江苏省镇江市)去洛阳,当时任江宁县丞的王昌龄在西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送行。从王昌龄托其转述的话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看,辛渐大约是王昌龄不错的朋友。 汪伦。见于李白诗《赠汪伦》。 汪伦只是安徽泾县一个普通百姓,善于酿酒,大约也喜欢诗歌,崇拜李白。有一次他邀请李白到自己家乡一游,并以美酒相款待,送别的时候还在岸边踏歌。 李白一时高兴,吟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诗句,令后人艳羡不已。据说,汪伦的后代也为此感到自豪,一直把李白的诗视为珍宝。 李凭。见于李贺诗《李凭箜篌引》。 从李贺诗歌猜测,李凭大约是当时以弹奏箜篌著名的梨园弟子。 品读唐诗的时候,一方面,这些原本籍籍无名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