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晚唐诗人心态

1.晚唐文学与盛唐文学的区别(包括文化背景、诗人心态、文学表现等)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这个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艺术取得辉煌的成就,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处于极盛时期。诗歌创作在唐代已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朝廷的科举制度也由写论文取士改变为诗赋取士。在流传下来的文学典籍《全唐诗》中,就辑录了两千三百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唐代诗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618年--712年)时期,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从公元712年到762年称为盛唐,这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盛唐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叹息。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 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岑参以写边塞诗 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 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762年--827年)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李贺是一个短命的诗人,只活了二十余年,他生活穷困潦倒,仕途不顺,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较浓厚的唯美倾向、伤感情绪。

公元827年到859年的晚唐时期,是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活跃的时代。杜牧的诗歌将清新与冷峻熔为一炉,这非常适合他在诗歌中表达政治抱负和激情。李商隐则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格,体现出自己在仕途上历尽的坎坷,诗歌常流露出伤感的情调。他著名的《无题》诗究竟是爱情之作,还是隐喻政治内容,中国诗歌评论界至今还有争论。

2.晚唐文学与盛唐文学有什么区别

广艺的吧!? 盛唐,这是诗歌的大辉煌大繁荣时期。

诗歌创作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达到了风骨声律兼优的唯美境界。这个时期涌现了大批诗中高手,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王孟、高岑、韦应物、刘长卿、王昌龄等等,真是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个时期的诗人有着一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关心现实,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他们心胸开阔、视野广大,斗志昂扬。 这个阶段的诗歌有着一种蓬勃向上、乐观自信、自由浪漫的风貌,风格高亢也雄浑,豪壮也奔放,刚健也明朗,精丽也华美而且兴象超妙、韵律和谐,令后人感到无比的惊讶和叹服,也让后人无限的向往。

千百年来,无数的骚人墨客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安史之乱是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分界岭,由于盛唐诗人很多都未离开舞台,安史之乱的几年中,诗歌的质量依然没有下降,其繁荣程度不减开元,这个时期杜甫的光芒尤其的耀眼 晚唐前期,随着政治改革一再以失败告终,人们对唐王朝日益失去信心,在国运衰微的影响下,诗人们的内心世界越加变得烦躁和复杂,诗句中多饱含忧愤、伤感的情绪。

这个时期最活跃的诗人要数李商隐,杜牧和温庭筠。李商隐的诗构思巧妙而细密,造词绮丽、意境朦胧、深情绵邈、含蕴幽深,读李商隐的诗有一种美的享受,美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杜牧的诗歌有种情致俊爽、清新明朗、意境优美、格调悠扬的独特风格。温庭筠的诗虽然偏于华丽浮艳,却意境绵远,也为晚唐诗增添一份新的色彩。

晚唐后期,社会极端黑暗腐败,唐王朝已到了彻底崩溃的前夕,处处弥漫着一股消沉、悲观的末世情绪,这种消沉、悲观的情绪,消磨了诗人们的创新欲望,士人们或纵情淫乐,或弃时遁世,避居于田园山水,寻找精神安慰,只有如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人在黄巢起义前后写了一些指陈时弊,抨击黑暗现实的激愤之诗。 不过,在晚唐时期,词却有了较大发展,文人填词的风气较为普遍,而且出现了一些卓越的词作者,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以李白的将进酒和李商隐的锦瑟为例谈谈盛唐和晚唐文人的心态或生活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

[1] 它“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2] ;它涵盖了盛唐文人在文学中表现出的开阔的眼界,自由活跃的思想,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激奋昂扬的气概。它展现了强大民族鼎盛时代的整体精神风貌。

作为这一时期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的诗歌强烈而鲜明地表现出这种盛唐气象。作为唐代极具代表性的诗人,李商隐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由于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坎坷,这位青年时就以才华闻名当世的诗人,在政治上长期遭受压抑,精神上多次蒙受打击,随之产生的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著与彷徨交织的矛盾心理和怅恨的人生情怀,必然渗透到独具风格的诗歌创作中。他在诗坛上独辟蹊径,开拓出寄情深婉的新境界。

这首《锦瑟》就是极具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的一篇。 诗作以其迷离的意象、朦胧的意境、迷惘的情思,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深刻的审美享受。

因而认识意象、感悟意境、享受美感是引导学生鉴赏和研习本诗的基本目标。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韵译】: 你没看见吗? 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

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

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4.唐朝诗人的地位高吗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四界因唐诗的开放也受到了百姓和文人甚至宫廷皇族的欣赏和吹捧,被捧至比隋唐文人还高的位置.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等代表诗人都沉醉于吟咏祖国的大好河山即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他们都迷于表到自己对祖国的忠心及保卫祖国山河的决心.此时的诗人因祖国的昌盛,而对保卫领土表现出了无比的热忱,被百姓视为反映其"对盛唐极其爱戴"的体现者.因此愈加趋向被百姓所知所闻,被官员朝庭所任用和欣赏.唐后期,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作为代表诗人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生民疾苦的诗作.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后期,因战火弥漫,诗人作为表达百姓痛苦的直接体现点,与百姓都感同深受,与百姓的痛苦都融为一体,因此,在百姓的阶层中,更为百姓所理解和爱戴尊重,其地位转向了侧重于百姓阶层,服务于黎民群众.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诗人的诗风走向了颓然和哀愁等,那更是与百姓和国家的命运相密切的!国家的离乱造成了诗人无用武之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更因家庭离散经济颓废而愈加走向低贱的地位,不为百姓所闻,不为他人所知,更多诗人宁愿走向隐姓埋名的日子,不问国家的事情。

5.赵翼的论诗中对唐朝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诗篇持否定态度,你有何看法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家不是持否定态度而是进取的态度。

你这是断章取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难道不是么?李白、杜甫又不是神仙他们的诗是不错,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果是绝对的,那诗自唐朝后,诗也赴黄泉。

所以诗词也好,曲、散文、小说也好都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推陈出新,而不是固步自封。否则,诗词唐宋无继者,李杜之后成绝笔。

那中国的文学、文化也就灰飞烟灭了。所以本人坚决支持赵翼的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