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儿童学唐诗草

1.儿童古诗王维《草》

竹里馆

唐代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赞美小草的古诗

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5、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6、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8、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9、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儿童古诗王维《草》

竹里馆唐代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赞美小草的古诗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草的古诗故事

白居易 离离①原②上草, 一岁③一枯荣④。

野火烧不尽⑤, 春风吹又生。 题解:白居易(772—846),与李白、杜甫合称唐代三大诗人。

他关心人民的疾苦,反映下层劳动者的心声,诗歌明白如话。作此诗时,诗人才十六岁。

诗人以“草”为歌咏对象,赞颂了野草无穷的生命力。 此诗原题为《赋得古草原离别》。

注释: ①离离: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②原:原野。

③一岁:一年。 ④枯荣:枯,枯萎;荣,茂盛。

⑤尽:光、净。 今译:原野上长着繁茂的的野草,每年都要枯萎一次,繁荣一次。

野火无法把它完全烧死,来年春风一吹,它又绿遍大地,生机勃勃。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少年时代成名的作品,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赏的诗。

诗人热情地歌颂了原上草无穷的生命力,其色青翠,其气芳香,结句点明题旨,并给它赋以感情,令人百读不厌。这虽是诗人少年时代的创作,但仍然不愧为唐诗的名篇之一。

颔联的形象中寓于哲理,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而且成为今天广泛引用的格言。 相传这首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唐张固《幽闲鼓吹》载白居易到长安应试,携诗作往谒顾况,顾以他的名字开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看白的诗作第一首《草》,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白居易以原上草喻别情,想象别致,情味隽永。

“野火”两句传诵千古,不仅突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也表现了对于新生事物的赞颂。 选自《全唐诗》 作品名称:《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体裁:五言诗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是白居易未满16岁时在考场上所作, 当时有要求题目前面两个字需用“赋得”二字。 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作品译文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芳香古老的道路上弥漫,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离别之情如茂盛的野草,充塞胸怀。

4.儿童学古诗的ppt

所见 袁 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5.古诗草

该诗借描写春草以寄托别情,借景抒情,并化用典故,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

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第二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十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生机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

“侵”、“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最后两句补足“送别”之意,感情深沉而并不悲伤,是意味深长的绝好结尾。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