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诗词过塞诗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塞下曲 [唐]卢纶 (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陇西行 [唐]骆宾王 陇西多名家,子弟复豪华. 千金买骏马,蹀躞长安斜. 雕弓侍羽林,宝剑照期门. 南来射猛虎,西去猎平原. 既夕罢朝参,薄暮入终南. 田间遭骂詈,低语示乘骖. 入被銮舆宠,出视辕门勇. 无劳豪吏猜.常侍当无恐. 充国出上邦,李广出天水. 门弟倚崆峒,家世垂金紫. 麟阁图良将,六郡名君上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边思 (唐)李益 腰悬锦带佩吴钧, 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 只将诗思入凉州. 登陇诗 [唐]高适 陇头远行客, 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 行人去未已. 浅水登一命, 孤剑通万里. 岂不思故乡, 从来感知已. 河西送李十七 高适 边城多远别, 此去莫徒然. 问礼知才子, 登科及少年. 出门看落日, 驱马向秋天. 高价人争重, 行当早著鞭. 送蹇秀才赴临洮 高适 怅望日千里, 如何今二毛. 犹思阳谷去, 莫厌陇山高. 倚马见雄笔, 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 勋业在临洮.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 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 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 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 看取宝刀雄. 送裴别将之安西 高适 绝域眇难跻, 悠然信马蹄. 风尘经跋涉, 摇落怨暌携. 地出流沙外, 天长甲子西. 少年无不可, 行矣莫凄凄.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高适 幕府日多暇, 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 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 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 此外更何能. 金城北楼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 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 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 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 至今羌笛怨无穷。 2.边塞唐诗王昌龄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林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从军行七首·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 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 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高 适 《燕歌行》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 颀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千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张 籍 《没蕃故人》 前年戍月之,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苦此时。 卢 纶 《塞下曲四首》 (其 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 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 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 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柳中庸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王昌龄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范仲淹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 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有关边塞的古诗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赵将军歌 (岑参)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 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4.关于边塞的古诗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一作:望边色)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5.边塞的古诗边塞诗 隋唐以来的一百多年中,由于边境战争的频繁、疆土的扩大,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边塞生活渐渐关心,对边塞的知识也丰富了。他们对边塞不仅不感到那么荒凉可怕,而且还感到新奇。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助功名的新出路。 在这些社会历史条件下,从隋代以来,边塞诗不断增多,四杰和陈子昂对边塞诗又有新的发展。到盛唐时期,边塞生活已经成为诗人们共同注意的主题。但在这方面成就最高的是有边塞生活体验的高适和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也有值得注意的成绩。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大大地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边塞诗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颂战,如卢纶的《塞下曲》。读这类诗,就像小时候读《水浒》。一类是反战,如杜甫的《兵车行》。读这类诗,又会生出无尽的叹息。一类是反映战况或边塞生存状态。 面对浩如烟海的唐诗,后来的学者认为七绝的巅峰之作首推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或者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如此看来,唐诗之美,以边塞诗为最。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营州歌 高适 营州少年爱原野,孤城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赵将军歌 岑参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河北』 长嗟岁月蹉跎去, 世事艰难自不平。 梦回塞外千重雪, 犹闻边关笳角声。 连天朔风浸铁甲, 将军回首白发生。 狂沙渐欲没枯骨, 可怜又见狼烟擎。 香车轻裘终一梦, 重簇烽火入边城。 五丈原上武侯泪, 匈奴帐下叹李陵。 千载一表真名世, 而今不见汉宫廷。 君王一诺生前事, 马革裹尸身后名。 天公不予黄龙府, 万代同悲风波亭。 家祭无忘乃翁志, 冰河铁马书汗青。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6.出塞,古诗.《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题解: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诗人。 出塞:乐府《横吹曲辞•;汉横吹曲》旧题。唐人乐府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都是从《出塞》这一曲调演变而来。 7.关于边塞的古诗关于边塞的古诗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s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báo)。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zhuó)。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