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做事没有动力”的古文或诗句有哪些1.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孟子·告子》 2.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 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3.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唐 ·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 唐 ·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5. 幽栖身懒动,客至欲如何 —— 唐 · 杜甫《绝句六首》 6. 业精于勤,荒于嬉。—— 唐 · 韩愈《进学解》 2.形容做事没有动力的古文或诗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二、翻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他曾经教了两个徒弟学习下棋。 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弈秋怎么教,他就怎么做;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天鹅飞过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虽然两人一起跟弈秋学习,他却远不如人家。 这是因为他不如人家聪明吗?当然不是啊!第二个就是没有动力。 3.《中国动力》诗歌内容谁知道《中国动力》是徐刚、姚永标编著的一本图书,该书以玉柴集团为蓝本,描写了该公司从60年前中国西南边陲的一个手工作坊,发展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从简单的农机具生产加工到创造出步步领先适用的先进水平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将玉柴60年的风雨历程史诗般的展现给世人,特别是将近年玉柴高举绿色动力的旗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发图强,抢占行业制高点,敢于领先国内,跻身世界动力制造先进之林的中国民族工业的脊梁精神表露无疑。 《中国动力》全书分序章、边缘生命、忧患成长、谷地之旅、受命危难、重整河山、绿色思维、志满西南、义薄云天、中国动力共10个章节,近30万字。 4.《中国动力》诗歌内容谁知道《中国动力》是徐刚、姚永标编著的一本图书,该书以玉柴集团为蓝本,描写了该公司从60年前中国西南边陲的一个手工作坊,发展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从简单的农机具生产加工到创造出步步领先适用的先进水平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将玉柴60年的风雨历程史诗般的展现给世人,特别是将近年玉柴高举绿色动力的旗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发图强,抢占行业制高点,敢于领先国内,跻身世界动力制造先进之林的中国民族工业的脊梁精神表露无疑。 《中国动力》全书分序章、边缘生命、忧患成长、谷地之旅、受命危难、重整河山、绿色思维、志满西南、义薄云天、中国动力共10个章节,近30万字。 5.有诗意的古诗词《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也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