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见识的古诗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要三到:心到,口到、眼到。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勤奋读书如农夫耕地,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三更灯火五更时,正是男儿读书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海,让我们游泳;书林,让我们欣赏。 你之心,在书林里;我的脑,在学海中。 2.关于见识的名句有哪些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 (清·黄遵宪)聪明来自见多识广。(阿拉伯)望井观天,只有一孔之见;登山远望,方知天外有天。 放开眼孔观书,抖起脊梁立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北宋文学家 苏轼 《贾谊论》)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 ——申涵光 验只教导可教的人。 ——赫克斯利人最大的不幸之一,就是他的优良品质有时甚至也会于他无益,正确运用这些优点的艺术常常是经验的最后果实。 ——尚福尔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口呷一口明白的。 ——鲁迅站在山的旁边,就看不到山。 ——爱默生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 ——贝弗里奇学无止境,而经验有涯,这正是经验的危险之处。 ——谷川彻三 经历一多,便能从前因而知后果,我的预测时时有验,只不过由此一端。 ——鲁迅经验是痛苦的结晶。 ——赫尔普斯。 3.形容不和小人一般见识的诗词1、此乐从中来,他人安得知。 白话释义:快乐是从心而生,别人怎么可能体会。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诗人;诗名《对酒示行简》; 2、所得良**,不求他人识。 白话释义:获得的一切只要自己满足,问心无愧,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作者:姚合;朝代:唐代诗人;诗名:《答韩湘》 3、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白话释义:当时的人们错把我比作披蓑垂钓的严光,然而,我更愿作一位无名的渔父。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诗人;诗名:《鹊桥仙·一竿风月》 扩展资料: 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姚合(约779~约855),中国唐代著名诗人,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功主簿。 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部郎中、给事中等职,终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其诗派称武功体。 与贾岛友善,世称姚贾。擅长五律,以幽折清峭见长,善于摹写自然景物及萧条官况,时有佳句。 但风格题材较单调,刻画景物较琐细。今传《姚少监诗集》10卷,另编有《极玄集》。 3、周昙,生卒年不详,籍贯未详。唐代诗人。 唐末,曾任国子直讲。著有《咏史诗》八卷,今台湾中央图书馆有影宋抄本《经进周昙咏史诗》三卷。 《全唐诗》将其编为二卷,共195首,这种形式与规模的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颇为罕见。 4、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5、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 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 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 《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4.关于见识的名句登泰山而小天下。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本句大意是:登上了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小了。 孟子的原话是:“孔子登东山(指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而小鲁,~,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现在常用这句话比喻站得高就能看得远;或说明见识多、阅历广的人眼界就高,对一般事物看不上眼。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上》行路多者见识多。 见识名言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见班固《汉书·东方朔传》。管:竹筒,竹管。 窥:看。蠡(lí离):瓢。 这两句大意是:拿竹管子来窥看天,拿瓢来测量海,都是很蠢笨的。茫茫宇宙,浩瀚银河,都是无穷无尽的,企图以管来窥看,犹如坐井观天一样,所见不过数星而已。 无垠的大海,一望无际,企图以瓢测量,真是可笑得很。此二句形象地比喻视野狭窄、以偏概全的思维方法,并已概括成“管窥蠡测”的成语,用以形容见识狭窄、短浅。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东方朔传》用管窥天,用锥指地。见《庄子·秋水》。 管:指竹管。指地:点地而量。 这两句大意是:从竹管里看天,用锥子量地。作好一件工作,办好一件事,工作条件、工作方法都很重要,正如《论语》上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看天而用管,欲量地而用锥,首先是使用的工具不对,其次是采用的方法不对,因此很难达到目的,~和“管窥蠡谢”意思相近,比喻办好一件事,必须注意工作条件和工作方法。“用管窥天”也常用来比喻所见不广,见识短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