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牌是什么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沁园春》只是词调名,词调又叫词牌。 2.沁园春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长沙〕作者的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在长沙学习和进行革命活动。 词中所说的“百侣”和“同学少年”,即指作者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革命友好。 〔湘江〕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橘子洲〕一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西面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舸(gě戈上)〕大船。 〔浅底〕指清澈可见底的水下。 《水经注·湘水》引《湘中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众多动物都在深秋的自然环境中争着自由地活动。 〔寥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西汉司马相如《大人赋》:“上寥廓而无天。” 〔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挥斥方遒(qiú求)〕挥斥,奔放。 《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 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 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 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 3.沁园春是词牌表明诗的什么“词牌”指词的格式。词一共有一千多种词牌,也就是一千多种格式。词的具体格式叫“词谱”,由平仄、韵脚、字数、句数、片数、对仗、领格、句式等组成。 “沁园春”这个词牌的词谱如下: 一百十四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仄(领格)『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对仗)。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平平仄,仄(领格)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仄(领格)『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对仗)。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平平仄,仄(领格)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