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空山鸟绝

1.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谁什么意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写雪景而前三句不见“雪”字,纯用空中烘托之笔、一片空灵。待结句出“雪”而回视前三句,便知“千山”、“万径”、渔翁,已全覆盖于深雪之中,而那雪还在纷纷扬扬,飞洒不休。要不然,“千山”何故“鸟飞绝”?“万径”何故“人踪灭”?“孤舟”渔翁,又何故披“蓑”戴“笠”?

用“千山”、“万径”反衬“寒江”、“孤舟”,用“鸟飞绝”、“人踪灭”反衬“蓑笠翁”寒江“独钓”,从而在广阔、寂寥、清冷的画面上突出了“孤舟”“独钓”的“蓑笠翁”形象。

全诗句句写景,合起来是一幅图画,所以正如黄周星《唐诗快》 所说:“只为此二十字,至今遂图绘不休,将来竟与天地相终结始矣。”

那么,有没有景中之情,言外之意呢?吴烻《唐诗直解》云:“千山万径,人鸟绝迹,则雪之深可知。然当此之时,乃有蓑笠孤舟、寒江独钓者出焉。噫!非若傲世之严光,则为待聘之吕尚。赋中有比,大堪讽咏。”徐增《说唐诗详解》云:“此乃子厚在贬所以自寓也。当此途穷日短,可以归矣,而犹依泊于此,岂非一官所系耶?一官无味,如钓寒江之鱼,终亦无所得而已矣。余岂效此渔翁哉!”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云:“置孤舟于千山万径之间而以一老翁披蓑戴笠,兀坐于鸟不飞、人不行之地,真所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矣,何足为轻重哉?江寒而鱼伏,岂钓之可得?彼老翁何为而作孤舟风雪中乎?世态寒凉,宦情孤冷,如钓寒江之鱼,终无所得,子厚以自寓也。”诸如之类,都认为作者以渔翁“自寓”,尽管各人的解释不尽相同。

这首《江雪》与其另作《渔翁》,都以渔翁“自寓”,反映了柳宗元在长期流放过程中交替出现的两种心境。他有时不甘屈服,力图有所作为;有时又悲观愤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渔翁》中的渔翁,超尘绝俗,悠然自得,正是后一心境的外化。《江雪》中的渔翁,特立独行,凌寒傲雪,独钓于众人不钓之时,正是前一种心情的写照。

2.对“独钓寒江雪”的疑问唐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在寒冷的冬夜说这个,好像更冷了~~~ 要读懂这诗,得结合它的写作背景:柳宗元是个有政治抱负的才子,锐意改革且诗与文都很有成就。

然而政治上却不甚得志,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邵州(湖南西南一带),还在路上就又被加贬永州(几乎是湖南和广西交界处了),两纸“调令”前后不足两月。 这个永州,当时非常荒僻,他带了老母同去,初到任上无所居,只能暂宿一个寺院,生活无比艰辛。

这一贬,十年!应该可以想象当时他复杂的心境吧。 这诗就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写的。

苏轼对柳诗的评价是“似淡而实美”,《江雪》正是这个特点,虽用字简单但诗很有画面感,并非“言之无物”。 漫天江雪暗喻生活和仕途双重艰辛和打击,我认为孤舟老翁这个形象是作者的自喻,如此傲视霜雪表明对自己信守的政治理想“不抛弃,不放弃”。

此时此刻的心境不在赏雪,更不在咏雪,而在“垂钓”,所以不能随便搬个“小凳子”就得了。更何况“孤舟”具有“小凳子”or“小木墩”不具有的意象。

虽然没人同“舟”共济,独钓又何尝不可? -------------------------------------------- 1。如果使劲揪字面,纵使下雪,江也不见得就冻上。

刚才说过了,永州的地理位置在湖广一带,气候湿润,又不像北方那么久寒,所以冷暖空气交锋时,有降雪而不冰封的情况是很可能的。 不知楼主读过《湖心亭赏雪》不,三天大雪,鸟都销声匿迹了,作者独自撑了小舟去湖心赏雪了。

看,下了三天雪,而且作者是夜里去的,这样都能行舟,更何况比杭州更南端的永州呢。 2。

冬钓就更容易理解了吧。的确可以钓的到鱼,冰箱的发明思路不就是因为纽芬兰渔场的冬钓嘛。

(这是揪字面的解释法,我认为“钓鱼”是个禅意,不是真的想勾两条上来)。

相关内容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