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月照古即照今哪首诗的诗句化用“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2.古诗日月照今古前面一句是什么“日月照今古”前面一句是:天地分上下。 出自《中国儿童阅读文库》中的《韵语篇-对韵歌》——《金木水火土》,原文为: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白话译文:数字一二三四五,对应自然界中的5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为上下,天在上,地在下;古代有日月,现在也有日月,太阳和月亮从远古时候一直照耀到当今。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是根据启蒙读物清代李渔的《笠翁对韵》编写而成的韵文,音韵和谐,朗朗上口。里面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上和下,今和古,意思互为相反。 对韵一般分成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等等,是古代儿童以及学子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重要手段。对韵时所对的必须是同类事物,同时也要考虑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对韵歌中,一般对在一起的两个词语, 定是有关联的。它们对应着两个有关联的同类事物或概念,要么是类似的,要么是正好相反的。 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笠翁对韵。 3.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在上地在下,盘古开天辟地,把天地一分为二。 太阳和月亮从古时候开始一直照到现今 。 出自小学课本里的一篇儿歌《对韵歌》 原文节选: 《对韵歌》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译文: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天在上地在下,盘古开天辟地,把天地一分为二。太阳和月亮从古时候开始一直照到现今。 扩展资料: 《对韵歌》出处: 在古人编写的《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这两种儿童读物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编出《对韵歌》(共8段),帮助孩子识字、识词,感受汉语的音韵之美。 《对韵歌》共3句。 第一、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罗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鸟、虫”。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呈现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 整篇课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中国儿童阅读文库:韵语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