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吴文英介绍

1.宋代著名词人吴文英的简介

南宋词人 简介 吴文英(约1200-约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

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

清全祖望答万经《宁波府志》杂问,谓吴文英“晚年困踬以死”,殆得其实。享年六十岁左右。

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编定于淳佑九年(1249),卷十录吴文英词九首,时吴文英正在越州,年约五十。黄升并引尹焕《梦窗词叙》云:“ 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

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沈义夫《乐府指迷》亦谓“梦窗深得清真之妙”。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若梦窗词,合观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数语,每自入妙,何尝不成片段耶?”近代词论家多以姜词清空,吴词密丽,为二家词风特色。

况周颐《蕙风词语》卷二又云:“ 近人学梦窗,辄从密处入手。梦窗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非若琱蹙绣,毫无生气也。”

《梦窗词集》有四卷本与一卷本两种。毛氏汲古阁所刻《梦窗甲乙丙丁稿》为四卷本,《疆村丛书》刻明太原张迁璋所藏为一卷本。

存词300余首。

2.宋代著名词人吴文英的简介

南宋词人

简介

吴文英(约1200-约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清全祖望答万经《宁波府志》杂问,谓吴文英“晚年困踬以死”,殆得其实。享年六十岁左右。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编定于淳佑九年(1249),卷十录吴文英词九首,时吴文英正在越州,年约五十。黄升并引尹焕《梦窗词叙》云:“ 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沈义夫《乐府指迷》亦谓“梦窗深得清真之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若梦窗词,合观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数语,每自入妙,何尝不成片段耶?”近代词论家多以姜词清空,吴词密丽,为二家词风特色。况周颐《蕙风词语》卷二又云:“ 近人学梦窗,辄从密处入手。梦窗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非若琱蹙绣,毫无生气也。”《梦窗词集》有四卷本与一卷本两种。毛氏汲古阁所刻《梦窗甲乙丙丁稿》为四卷本,《疆村丛书》刻明太原张迁璋所藏为一卷本。存词300余首。

3.吴文英对宋词的创新

踏莎行 吴文英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

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

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这也是一首感梦怀人之作,时间是端午佳节。

上片写人,首三句描绘的是:软绡轻笼着莹润的玉肤,彩扇半遮住檀红的樱唇,绣花圈饰散发出脂粉的幽香。这是从脂肤、双唇和服饰点出伊人的年龄、妆扮与姿态。

“榴心”两句,先从石榴红的舞裙暗示伊人歌女的身份,再从鬓发散乱暗示她小睡乍醒的神情。“榴心”、“艾枝”点出端午节令,“空”字、“愁”字说明伊人无心歌舞,不事梳妆的娇态。

下片首两句先写午梦方醒,揭出上片全为梦境。“千山”句用李贺《四月》诗意:“晓凉暮凉树如盖,千山浓绿生云外。”

以云外千山形容梦境之遥远悠忽,然而醒后炎阳高照,窗前日影才移一箭之地,又可见午梦何其短促,这又颇具一枕黄粱的味道。接着作者思绪又跃回梦中,“香瘢”句借伊人手腕印痕说明消瘦之甚。

“红丝腕”,即以红色丝线系于腕上,这是端午习俗,用以避邪。“香瘢”指旧日红丝系腕所留的印痕,“新褪”指目前红丝直往下褪,表明近来日益消瘦。

此是以梦中伊人的瘦损,引出作者因之而生的怜念。 “隔江”两句写雨声惊梦,其中景致,李廌《虞美人》上片仿佛似之:“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江雨细密,菰叶摇绿,所展现的是葱郁的初夏晚景,但对作者来说,却与一般人的感觉迥乎不同,他触景生愁,满目凄凉,禁不住发出悲秋的幽思。 本词不用典,也不堆砌,可又并不好懂,其故安在呢?这大概是由于脱离了传统写法的轨道。

历来作词都讲求章法、句法、字法,在运意布局方面要求脉络清楚、前后贯串、层次井然。对小令的要求虽然不像长调那样严格,但亦不可全无规格,试以晏几道《临江仙》为例: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写的亦是感梦怀人。

上片先写酒醒梦回,再写人去楼空以后的思念。下片回忆当年与伊人相见,并描绘了她所穿的心字罗衣,她的琵琶传情。

末两句与首句呼应,点出如今见月怀人,因而引起物是人非之慨。词中以虚字“记得”、“当时”、“曾照”等贯串词意,无论是叙事或抒情,做到曲折含蓄而又前后呼应,层次分明。

这也是一般人所熟悉的写法,较易领会接受。与此相比,可以看出梦窗这两首小词的表现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张炎称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断。”(《词源》)王国维则以“映梦窗、零乱碧。”

(《人间词话》)一语以概括之。两者虽都是贬语,却是以传统的眼光从反面道出个中奥秘。

《踏莎行》词的结构如同散落的珍珠,句子之间不用虚字相连,首尾既乏呼应,叙述也无层次,时叙时而颠倒,脉络更无迹可求。在构思上则专写自身内心意识,用跳跃变幻的方式传达出作者的感受和印象,类似的手法在李贺、李商隐笔下也有出现,可以说颇具现代意识流的味道(关于这一点,近来也有人提到过),而在前人看来,这样的“创新”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只能以“零乱”、“不成片断”来褒贬。

试看本词上片写梦境,作者笔下的伊人形象系从几个方面得出,如透过轻绡中的玉肤、半露扇后的樱唇,散发脂香的圈饰,其间不用虚字相连,又无前后必然的关系。至于“舞裙”闲置、“发鬟”生愁,虽然反映了伊人的身份、感情,亦是作者主观联想所及,并非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乃是出之于思妇之口,在温庭筠说来,只是客观描叙。

另如“空叠”、“愁压”也都是作者本身印象中的产物。 再看下片前三句跳跃性极大,用传统的眼光衡量,则是时而说东,时而说西,各自独立,不相关联。

“午梦”句刚点明上面所写是梦境,下文却又立即折入梦中,所摄取的伊人手腕印痕亦是借以透露作者的思恋之情。“隔江”两句又以眼前自然景色衬托内心迷惘。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何逊《相送》)时当夏令江上暑雨,而他却闻雨声而生“秋怨”,这种时序颠倒乃是来之于悲离伤别的感情变化,那“别有幽愁暗恨生”的怅惘,使词意充满着朦胧的感伤情调,从而体现也似梦非梦,若秋非秋的意境。

王国维自称“最恶梦窗、玉田。”(《人间词话》)但他又说:“介存谓‘梦窗词之佳者,如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追寻已远。

’余览《梦窗甲乙丙丁稿》中,实无足当此者;有之,其‘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二语乎。”(《人间词话》)此二语给予我们以迷离惝恍、似是而非的感觉,正如晃动于水波之间的天光云影,是那样的不可接近而又难以捉摸;也就是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朦胧意境,使人在企待和寻觅的悬念中获得了美的享受,王氏之所以对这两句表示欣赏,其原因殆在于此。

(唐圭璋、潘君昭)。

4.吴文英的诗词全集 吴文英的诗词有哪些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

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

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

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吴文英的《 梦窗词》存词三百余首,在南宋词人中仅次于 辛弃疾。

其内容除部分酬酢之作外,有不少是抒发“绵绵长恨”的恋情词,其中著名的长篇《莺啼序》,极言相思之苦,所表达的低回缠绵、生死不忘之情催人泪下,其艺术感染力远非那些描写幽会欢情的艳词可比。在措词、用典、结构上无不刻意求工,因而在古今长调中享有极高声誉,广为后人传诵。

有名的词有:词牌名+首句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花犯·小娉婷 渡江云·羞红鬓浅恨 高阳台·宫粉雕痕高阳台·修竹凝妆 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 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瑞鹤仙·晴丝牵绪乱 霜叶飞·断烟离绪 踏莎行·润玉笼绡诉衷情·片云载雨过江鸥 西江月·枝袅一痕雪在 宴清都·绣幄鸳鸯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 澡兰香·盘丝系腕鹧鸪天·池上红衣伴倚阑 祝英台·采幽香 惜黄花慢·送客吴皋祝英台近·剪红情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琐窗寒·玉兰。

5.宋词简介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岳飞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像叫什么宴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 一个朝代,一个国家,若强盛,那么它在文与质两方面是并重的,这里文指的是文风或者说一个社会的风气吧,我们知道,一个人若专门读书,钻研学问的话,那么就必须脱离生产劳动,也不能去打仗,这在宋朝就叫做"养士""八股"确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专门来钻这个东西捞取功名利禄养活自己,所以也就没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个国家"文风"越盛,那么做实事的人就越少,这个国家也就会出问题了.历朝写诗的人很多,宋诗也很有名,为什么独独诗以 "唐"命名呢?唐诗就算是歌颂风花雪月,也有一股质朴的美,透露出这个民族质朴,粗野与宏伟的气魄,而宋词则是比较多矫饰浮夸的文风,一个国家的文化若是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的,那么它就是强势的,有生命力的, 在进化论和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如果”和“假设”,只有残酷的现实,宋朝被野蛮民族灭掉,这就是结果,而士大夫群体人格的堕落,从这个帮闲享乐的社会就开始出现征兆了。

词牌名的来历 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词牌浅释 词都有词牌。例如满江红,西江月等等。

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词牌的来历,大约有下面三种: 一、本来是乐曲名称。

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唐代宣宗时,女蛮国进贡,她们高髻金冠,一身璎珞(;身上佩带的珠宝),形如菩萨,于是,时人有作菩萨蛮一曲咏之的,以后就成为词牌。西江月、沁园春等也是如此。

二、取词中几个字做词牌的。如忆江南,即因白居易的“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而来。

而念奴娇亦名大江东去,即因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句而来。 三、原来是词的题目。

如渔歌子是咏渔家生活的,浪淘沙是咏大浪淘沙的,更漏子是咏夜的。凡是词牌下注明“本意”的,那词牌也就是题目了。

大多数词牌不是词的本意,而只是一种词谱的代号,词题和词牌不发生关系。一般人填词要另立题目或在下面注引小字以言其所咏之志。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

6.“吴文英”的有名的诗词有哪些

《浣溪沙》 门隔花深梦旧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 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菩萨蛮·绿波碧草长堤色》 绿波碧草长堤色。东风不管春狼藉。

鱼沫细痕圆。燕泥花唾干。

无情牵怨抑。画舸红楼侧。

斜日起凭阑。垂杨舞晓寒。

《点绛唇·推枕南窗》 推枕南窗,楝花寒入单纱浅。雨帘不卷。

空碍调雏燕。 一握柔葱,香染榴巾汗。

音尘断。画罗闲扇。

山色天涯远。 《浣溪沙》 蝶粉蜂黄大小乔。

中庭寒尽雪微销。一般清瘦各无聊。

窗下和香封远讯,墙头飞玉怨邻箫。夜来风雨洗春娇。

《蝶恋花·北斗秋横云髻影》 北斗秋横云髻影。莺羽衣轻,腰减青丝剩。

一曲游仙闻玉声。月华深院人初定。

十二阑干和笑凭。风露生寒,人在莲花顶。

睡重不知残酒醒。红帘几度啼鸦暝。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

7.吴文英的代表作品

莺啼序春晚感怀 【宋】吴文英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

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 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 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

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渐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 记当时、短楫桃根渡。

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

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躲凤迷归,破鸾慵舞。 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

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这个词牌是她自己创的,是词牌中字数最多的.【简析】 《莺啼序》是词中最长的词调,全文二百四十字。这一长调始 见于《梦窗词》集及赵闻礼《阳春白雪》所载徐宝之词。

可见《莺啼序》实为梦窗之首创。《宋六十名家词》中又题作"春晚感怀"。

"感怀",实际就是怀旧与悼亡之意。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梦窗在苏州曾纳一妾,后遭遣去。

在杭州亦纳一妾,后则亡殁。""集中怀人诸作,其时夏秋,其地苏州者,殆皆忆苏州遣妾;其时春,其地杭州者,则悼杭州亡妾。

"《莺啼序》就是悼念亡妾诸作中篇幅最长、最完整、最能反映与亡妾爱情关系的一篇力作。它不仅形象地反映出与亡妾邂逅相遇及生离死别,而且字里行间还透露出这一爱情悲剧是由于某种社会原因酿成的。

它感情真挚,笔触细腻,寄慨遥深,非寻常悼亡诗词之可比。作者之所以创制这最长的词调也绝非偶然,他是想借此来尽情倾泻那积郁于胸的深悲巨痛,并非象某些论者所说,是想就?quot;炫学逞才","难中见巧"。

全词共分四段。第一段从伤春起笔。

"残寒"两句点时,渲染环境气氛,烘托词人心境。"残寒"乃是清明前后冷空气控制下的一段较长的天气过程。

"欺"字不仅道出其中消息,而且"欺"字之前复加一"正"字,这就充分显示出"残寒"肆虐,正处高潮。此之谓"欺"人者,一也。

又因词人正当"病酒"之际,此之谓"欺"人者,二也?quot;掩沉香绣户"一句,也是"残寒"逼出来的,此之谓"欺"人者,三也。有此三者,"残寒"的势头便被写得活灵活现了。

这两句借畏寒病酒烘托词人伤逝悼亡之情,使全篇笼罩在寒气逼人的气氛之中 。"燕来晚"三句承上,说明作者足不出户,春天的信息是从飞燕口中得知的。

实际上,并不是"燕来晚",而是词人见之"晚",听之"晚",感之"晚"也。这几句揭示出词人有意逃避与亡妾密切相关的西湖之春。

所以前句中之"掩"字,表面"掩"的是"沉香绣户",实际上;"掩"的却是词人那早已失去平静、充满悲今悼昔之情的心扉。"画船"两句,写作者从飞燕口中得知'春事迟暮"的消息,于是,他再也顾不得什么"残寒"、"病酒",决心冲出"绣户",作湖上游。

然而词人之所见已与往日大异其趣,湖面上的画船已把清明前后的热闹场面载走,只剩下吴国宫殿与绿树的倒影,在水中荡漾,一片"晴烟冉冉"从湖面升起。"念羁情"两句线情人景、直贯以下三片。

"羁情"表面写的是旅情,实则含有生离死别与家国兴亡之叹。 第二段怀旧,由上段伤春引起。

"十载"以下全是倒叙。作者立足"残寒"、"病酒"之今日,将十年旧事平空排起,跌落到"傍柳系马"这一细节之上,引出词人与亡妾邂逅相遇的富有诗意的恋情生活:"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quot;"依银?quot;两句,写仙境般的热恋生活转眼成空,接踵而来的是洒泪相别。

"暝堤空"三句,写作者与亡妾的恋情遭到社会摧残,只好忍痛割爱,远避他乡,把大好的西湖风光,交给无知的鸥鹭去尽情占有了。人,竟不如禽鸟!这三句极沉痛,与第一段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段伤别。过片三句写别后旅况。

"别后"四句写旧地重游,物是人非,逝者难寻,往事成空。句中"花"、"玉"、"香'均指亡妾而言。

"委"、"瘗"、"埋"指亡妾的死去与埋葬。"几番风雨",何等凄惨!"长波"三句,词笔顿转,引出往日的欢会与伤别场面,进一步补充作者永难忘怀的根由。

这几句是词中极富诗情画意之所在?quot;记当时"以下四句写当年分别时惨痛情景。结尾用"泪墨惨淡尘土"与前"别后访六桥无信"相接,构成完整的回忆过程,凄恻已极。

第四段悼亡。"危亭"三句,写望远怀人,并以"鬓侵半苎"烘托相思的折磨和身心的憔悴。

"暗点检"四句写睹物思人,寻求慰藉,却反而因此更加令人痛心,并以受到伤害的鸾凤自比,形只影单,踽踽孤行,失去生活的一切欢趣。"殷勤待写"四句,写心中极其复杂的情感。

本拟把自己心中话语,写成书信,寄给亡人,可是广阔的蓝天,无边的沙海,却不见传书大雁的踪影。于是,作者不得不把这心中的极度悲伤与悼亡之情谱成乐曲,借哀筝的一弦一柱来予以表达。

因亡妾已不知去向,即使这琴弦弹奏出自己的心声也是枉然徒劳的。所以词中用了一?quot;漫"字来表现这里心情的矛盾。

8.“吴文英”的有名的诗词有哪些

《浣溪沙》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

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菩萨蛮·绿波碧草长堤色》

绿波碧草长堤色。东风不管春狼藉。鱼沫细痕圆。燕泥花唾干。

无情牵怨抑。画舸红楼侧。斜日起凭阑。垂杨舞晓寒。

《点绛唇·推枕南窗》

推枕南窗,楝花寒入单纱浅。雨帘不卷。空碍调雏燕。

一握柔葱,香染榴巾汗。音尘断。画罗闲扇。山色天涯远。

《浣溪沙》

蝶粉蜂黄大小乔。中庭寒尽雪微销。一般清瘦各无聊。

窗下和香封远讯,墙头飞玉怨邻箫。夜来风雨洗春娇。

《蝶恋花·北斗秋横云髻影》

北斗秋横云髻影。莺羽衣轻,腰减青丝剩。一曲游仙闻玉声。月华深院人初定。

十二阑干和笑凭。风露生寒,人在莲花顶。睡重不知残酒醒。红帘几度啼鸦暝。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