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日送人》是唐诗人刘眘虚之作吗《九日送人》唐·刘昚虚海上正摇落,客中还别离。 同舟去未已,远送新相知。流水意何极,满尊徒尔为。 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九日送人》唐·李嘉祐晴景应重阳,高台怆远乡。 水澄千室倒,雾卷四山长。 受节人逾老,惊寒菊半黄。 席前愁此别,未别已沾裳。《九日送人》唐·司空曙送人冠獬豸,值节佩茱萸。 均赋征三壤,登车出五湖。水风凄落日,岸叶飒衰芜。 自恨尘中使,何因在路隅。《和司空曙、刘昚虚九日送人》唐·孙昌胤京邑叹离群,江楼喜遇君。 开筵当九日,泛菊外浮云。朗咏山川霁,酣歌物色新。 君看酒中意,未肯丧斯文。《九日送人》宋·陈颜今夕遂独坐,今晨已别离。 同此良宵中,秋意各自知。滟滟潮与汐,来往亦何为。 嗟尔扁舟子,何时老藩篱。 2.春江花月夜 张虚弱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作品】:相和歌辞·春江花月夜 【内容】: 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秦淮有水水无情, 还向金陵漾春色。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 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珠翠丁星复明灭, 龙头劈浪哀笳发。千里涵空照水魂,万枝破鼻团香雪。 漏转霞高沧海西,颇黎枕上闻天鸡。蛮弦代雁曲如语, 一醉昏昏天下迷。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里。 后主荒宫有晓莺,飞来只隔西江水。 《春江花月夜》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 3.唐诗人张籍怨妇吟的内容张籍(767?-830?),唐诗人。 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他对文学社会作用的认识,与白居易相近。 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有《张司业集》。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 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 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 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如《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 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 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4.唐诗人杜甫《偶题》一诗全文白话翻译诗篇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所以王嗣奭《杜臆》说:“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诗》,而此篇乃其自序也。”上句“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如同曹丕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句“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这两句诗虽是以议论入诗,但对仗工整,语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蕴丰富,很有哲理性。 [原作]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永怀江左逸,多谢邺中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