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宋词手抄报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与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1]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 2.急,求宋词手抄报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与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1]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 3.帮我做宋词小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此词也许是这十首中最缺乏文采,最朴实无华的。 但确是感情最真挚的,千百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此感动得流泪。的确,作者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成为了千年悼亡词之首,堪称千古绝唱。 2、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是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上片都是场景烘托,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手法上颇象《破阵子》。此词表面写的是作者寻意中人,写出了她的忧愁,孤独。 实际上此人就暗指作者自己,表达了自己孤独,壮志难酬的苦闷心理。全词含而不露,极富哲理,读来令人深思,是不可多得的好词。 3、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手法上颇为人称道。 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极尽了相思之苦。 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将其排到第八应该没有争议。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这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全词写的慷慨激昂,最后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 5、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作者的绝命词,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 尤其是最后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恰当运用比喻,极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国破家忘的愁苦之情,遂成为了千古名句。6、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但是此词在当代流传并不广泛,应不及同为婉约名作的《鹊桥仙》。 7、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其实此词在历史上的地位应低于《雨霖铃》,也许是该词写于《雨霖铃》之后的原因,不如其有开创性。但是该词在历史和当代的耳熟能详程度应远超过《雨霖铃》,全词明白如话,表达了高尚的爱情观。 是千古传诵的爱情词和婉约词,其经典性毋庸置疑。8、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该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豪放派的代表作,乃至是宋词的代表作。该词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当时婉约的词风,彻底开启了豪放派,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全词也写的豪放异常,尤其是首句,已成为了名句中的名句。但是全词并不完美,末尾有消极思想呈现,同为豪放词名作,在思想性上我觉得不如《满江红》。 9、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虽然陆游,辛弃疾和陈亮等都写过不少抗战词,但是他们都远不如该词。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词写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不屈的精神,它早已成为了伟大民族精神的代名。 4.唐诗宋词手抄报校园手抄报是学校活动的一个老项目,能够直接涉及到读写。 可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比如:有的同学虽然有较丰富的课外书籍,可是写字能力却很差,自己办出来的手抄报字迹潦草,常常招来同学们的取笑,读写积极性大大减弱;而有的同学写字能力很强,但由于家庭条件的制约,自己的阅读空间却很小,想抄却没得抄,形成一种自卑心理。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我设计了一种模仿编辑部的“投稿式”手抄报,促使同学之间分工合作,共同提高。 一、班内设编辑部 首先在班内建立一个编辑部,形成手抄报的领导核心,这就需要老师慧眼识英才,主编、副主编、版面设计、美术编辑,都需要量体裁衣,让学生充分发挥特长。通过同学们的民主协商,大家一致同意把手抄报分为四大版块:校园新闻(或国内新闻)、少年博览、学习园地、尖尖角擂台。 “校园新闻”可以由学生撰写校内有价值的新人新事,也可以摘抄小学生应该了解的国内新闻;“少年博览”主要是小学生可以接受的科技知识或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学习园地”是学生课内知识的延伸,任何与目前所学知识有关的内容均可纳入;“尖尖角擂台”是大家习作比武的空间,学生写出自己最满意的作文投稿,编辑部选出最好的一篇登出,该作者就会荣登本期“擂主”宝座,其他同学也可就“擂主”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价值的也会登上“擂台”的评论区。除此之外,还设有“幽默乐园”,登载一些雅俗共赏的漫画,让精于“丹青之道”的同学一展身手,还有报缝、“上周评论”等机动性栏目,使内容更趋于丰富。 二、大家都是小记者 班内手抄报一定要面向全体,力争提高全体学生的读写能力。所以,在组建好编辑部的同时,我努力做好全班学生的组织发动工作,协助编辑部向全班征稿,使全班同学都成为小记者,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各个版面的“编辑”都认真建好自己的“信箱”,并在“信箱”上写了新颖的广告词。同学们的读写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小记者们踊跃投稿,小编辑们有条不紊地编写,作品被印出好几份,班内传阅。 同学们读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各方面能力。 一位同学在一篇作文中写道:“我是班里的一名小记者了,你羡慕我吗?可是我还有一个小小的梦想,那就是也想成为一名编辑,做一个更成功的人。” 没想到当编辑的欲望在这个小同学的心中竟是这么强烈。从这篇作文中,我看到了学生的自主、自强,我为他们有这样的想法而高兴。 为满足所有同学的愿望,我采取了进一步的改革。 三、重组编委,小鬼当家 在学生的读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的基础上,我采取了第三步措施,那就是重组编委。 原来编辑部的小编辑部有了很强的编写能力,对各方面的工作也都很熟悉。于是,我把重组编委的权力给了他们,让他们每个人都作为主编组织自己的编辑小组。 这样班内就形成了六个编辑小组,全班40多名同学各司其职,不是编辑,就是特邀记者,每个人都有了成功感、自豪感,各小组内的体制由学生自己设定,有的小组还制定了规则,组内每人每天练写一篇,根据作品选拔编辑,其余的人组稿。各个编辑小组都有了自己的名字:海燕、美人鱼、超人等等,小组之间还展开了竞争,优胜组的大名醒目地写在报上。 学生的潜能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了,不仅有了预定的收获,而旦有了学生自己的创新,不仅提高了学生读写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班内形成了团结、协作、创新的良好氛围。 5.帮我做宋词小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此词也许是这十首中最缺乏文采,最朴实无华的。 但确是感情最真挚的,千百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此感动得流泪。的确,作者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成为了千年悼亡词之首,堪称千古绝唱。 2、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是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上片都是场景烘托,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手法上颇象《破阵子》。此词表面写的是作者寻意中人,写出了她的忧愁,孤独。 实际上此人就暗指作者自己,表达了自己孤独,壮志难酬的苦闷心理。全词含而不露,极富哲理,读来令人深思,是不可多得的好词。 3、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手法上颇为人称道。 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极尽了相思之苦。 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将其排到第八应该没有争议。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这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全词写的慷慨激昂,最后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 5、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作者的绝命词,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 尤其是最后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恰当运用比喻,极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国破家忘的愁苦之情,遂成为了千古名句。6、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但是此词在当代流传并不广泛,应不及同为婉约名作的《鹊桥仙》。 7、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其实此词在历史上的地位应低于《雨霖铃》,也许是该词写于《雨霖铃》之后的原因,不如其有开创性。但是该词在历史和当代的耳熟能详程度应远超过《雨霖铃》,全词明白如话,表达了高尚的爱情观。 是千古传诵的爱情词和婉约词,其经典性毋庸置疑。8、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该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豪放派的代表作,乃至是宋词的代表作。该词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当时婉约的词风,彻底开启了豪放派,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全词也写的豪放异常,尤其是首句,已成为了名句中的名句。但是全词并不完美,末尾有消极思想呈现,同为豪放词名作,在思想性上我觉得不如《满江红》。 9、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虽然陆游,辛弃疾和陈亮等都写过不少抗战词,但是他们都远不如该词。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词写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不屈的精神,它早已成为了伟大民族精神的代名词。 10、。 6.为什么说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山鼻祖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北宋中后期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 由此可见,苏轼是豪放词派的最重要倡导者、实践者。他的“密州出猎”和“大江东去”更被后人奉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正因为苏轼的文学地位,和其本人的大力倡导,豪放派词风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 7.宋词豪放派豪放派: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张孝祥 《六州歌头》等 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念奴娇 登多景楼 宋·陈 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寄辛幼安, 和见怀韵 陈亮 老去凭谁说? 看几番、神奇臭腐, 夏裘冬葛! 父老长安今余几? 后死无仇可雪。 犹未燥、当时生发! 二十五弦多少恨, 算世间、那有平分月! 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 只使君、从来与我, 话头多合。 行矣置之无足问, 谁换妍皮痴骨? 但莫使伯牙弦绝! 九转丹砂牢拾取, 管精金只是寻常铁。 龙共虎,应声裂。 8.苏轼的豪放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行香子·过七里滩 永遇乐(明月如霜) 西江月·重九 满江红(江汉西来) 满江红·怀子由作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念奴娇·赤壁怀古 洞仙歌(冰肌玉骨) 浣溪沙(山下兰芽浸溪) 西江月(顷在黄州)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望江南(春未老)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9.求苏轼的豪放词苏轼词作赏析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苏轼,不仅在文、诗方面开拓与创新,而且在词作方面,亦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词”之先风。 苏轼一改有词以来的传统,摈香软、柔婉之情调,将诗中豪迈、阳刚之气,融于词中。豪放词一出,其开阔之胸怀,昂扬之雄姿,震惊了词坛。 苏词的基本风格是,以诗入词,题材宽阔;以律句填词,不拘音律,主张返朴归真,回归唐人最初制词时“只分平仄,不问四声”的原则。因此,大大地拓宽了词路。 下面我们欣赏他的古今传唱的豪放词《念奴娇》(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乃苏轼被谪黄州时,游赤壁而作。其实,黄州赤壁非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之赤壁,但因名同,而引发苏轼对八百多年前的赤壁之战,大发感慨。 当年赤壁之战的东吴总指挥乃周瑜,该词不惜笔墨,着重刻画了周瑜的雄才大略、指挥若定,而又风流儒雅、潇洒自如的英姿,表达了词人对前贤的赞誉和仰慕。词人联系到自己被谪,难得发挥其才,不免自笑多情,大发“人生如梦”之嗟叹。 无奈之余,只好在江边月下,酹酒以祭而已。上片主要写景、追溯历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大笔着眼,纵观历史,一代一代,多少风流人物,为历史所淘尽,而大江依然东流,故云“浪淘尽”也。“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乃据人之传,交待了赤壁之战的地点。 故垒,过去的战争工事。这三句的意思是说,故垒西边,人们传说是三国周瑜所指挥的赤壁之战故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乃描写眼前景色,刻画了长江之惊涛拍岸之磅礴气势。为下一句以及下片作铺垫。 乱石穿空,形容悬壁为惊涛几百年的冲刷而穿空。惊涛,形容浪涛如因惊脱缰的战马一样,一泻千里;或谓惊险之浪涛。 卷起千堆雪,形容波涛撞击到石壁上,激起向上弯卷的浪花,洁白如雪也。千堆雪,乃一夸张手法。 由此引发出词人的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大意是,江山如画之美,一时引起多少豪杰为之争战。与首三句作一呼应。 下片着重描写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乃写周瑜(字公瑾)当年,潇洒英姿,督江东三军,又娶东吴二美女之一小乔(大乔嫁与孙权),可谓英雄美人,天合佳偶,正是得意之时。 英发,英姿焕发也。“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乃描写周瑜儒雅、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神态,且谋略已定,战法早已作了部署,故而,帷幄中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便焚烧殆尽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五句,乃写词人自己的感慨。其中,故国,指赤壁之战故地。 多情应笑我,乃一倒装句,意思是“应笑我自作多情”。华发,头发花白也,华通“花”。 人生如梦,借用曹操诗句。这几句乃无奈之感慨也,故最后只好归于“一尊还酹江月”,即无奈之余,只好在江边月下,酹酒以祭而已。 苏轼的豪放词,不惟怀古词,其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江城子》(老夫聊发)一词,写的是居官闲猎,却表现了词人之伟大的爱国情怀。 全词如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其中,下片首句第四个字多数词选本为“胆”字,实乃误也。酒至酣处,往往人要袒胸纳凉,故应为“袒”字。 上片主要描写打猎,下片舒怀,表现出词人的强烈的为国效力的爱国胸怀。苏轼的词不仅充满豪气,且不乏浪漫主义色彩。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就运用了奇思妙想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全词录于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乃苏轼于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节在密州任上,于月下畅饮,因以怀念其弟苏辙,写下的一篇妙词。 上篇看似写景,实则寓意著作者政治上不得志,难得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苦闷和无奈。下片景情融合,既有对弟苏辙的怀念之情,又有对人间的美好祝愿。 表现出词人的宽阔胸怀。该词境界豁朗、寓意深邃、富有哲理,堪称千古绝唱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后人时常引用。其实,苏轼并不摈弃传统词的写作。 例如他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就是一首儿女情思、离恨别愁的传统词作。全词如下: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