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祝允明草书唐宋词卷

1.怎么写关于唐朝盛世的作文

踏着回唐朝那条悠悠的路,不会有电视银屏的喧闹,也不会有歌手们声嘶力竭的呼嚎。唐朝的庄严、雄浑尽在梦中溟现。 唐初的雄浑、挥洒;中唐的繁荣、庄严;唐末的悲惨、腐浊,幕幕展现在眼前。 唐初,名门弟子们四处奔波… 踏着回唐朝那条悠悠的路,不会有电视银屏的喧闹,也不会有歌手们声嘶力竭的呼嚎。唐朝的庄严、雄浑尽在梦中溟现。 唐初的雄浑、挥洒;中唐的繁荣、庄严;唐末的悲惨、腐浊,幕幕展现在眼前。 唐初,名门弟子们四处奔波求学,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唐朝诗赋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诗仙李白的诗如他本人般清新、飘逸,诗圣杜甫之诗则忧国忧民。。初唐人杰辈出;如酒醇厚般的诗韵,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初唐,它已流动成了一段绝美的山水。“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映日荷花别样红”,何处风景能与唐朝蓖美? 中唐正是唐朝之鼎盛时期,天适地利人和,大街小巷处处充满了繁忙与喧闹。人们把家门大开,却不怕有贼客侵入,足矣见几乎游手好闲干些偷鸡摸狗之事。宫廷内外,庄严肃穆,皇帝勤于朝政,戒奢从简,大臣奉公廉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侍儿扶起娇艳美丽的贵妃娘娘,人们尽吃山珍海味。。经济空前发达,幕幕喜人。 唐末给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我如此(当然,在梦里)。战争,构造简单的火炮一发发在空中无力的哀鸣;百姓过着东窜西躲的日子,令人心神不安,诗人的作品中也充满了悲情。 “嗵。。”一阵阵轰炮声(妈妈不小心弄掉我的书本)把我惊醒。“想睡就到床上休息一会儿。”妈妈轻声说到。我清醒了,我揉揉眼睛,拍拍脑袋不禁笑了。。 我等待的的“盛唐”,到了,吗?

大明宫的残桓断壁,被夕阳洒落斑驳的影子.风吹得夕阳仿佛在流动,流动中隐隐约约闪现出几个摇曳的身影.时光的河流中,我始终处在下游,在渡口,抬起头遥望在上游的唐朝.我不可能游向上游,也不可能回到过去,我的的确确是在这片废墟前的,但我却隐约可见牡丹花吹响季节的夜曲,飞过的鸿雁在演奏历史的哀鸣.我闭上眼想感受时光河流中的上游.

啊!我听到了!被记载在史书上的画面,被人一直所向往的画面,随着牡丹花的开放与枯萎,随着季节的歌声,一遍一遍反复展现.这却更让我觉得,时间之外,还有时间,生活之外,还有生活.

曾让人以为消逝的唐朝,躲进了时间的深处,却又随着白云的歌声,在人心中留下淡淡的痕迹,就像夜间的露珠,在花朵上留下淡淡的湿润,就不复存在了,或者说已经在时间之外了.如果说没有时光的落差,或许我真的可以,站在大明宫前,倾听着夕阳,偶尔从他的包裹中,散落出唐朝的声音,古老与现代,宫殿与废墟,是千年历史的见证,是古人畅想的未来,是今人怀念的过去,是千年之前与千年之后的人们共同缅怀时光流逝的忧伤.

大唐盛世,风流奇丽的画面.初过长安的金戈铁马,玄武门之变的血雨腥风,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武后称帝的王者风范,开元盛世的歌舞升平,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郭子仪单骑退回纥的绝世豪情与哀帝王国的冤仇.一切一切,都成了夕阳的余辉.伴随着年年月月的花开花落,沿着季节的轨迹,显得是那么的苍老,又化做这大明宫的废墟.我静下心来,仿佛看到了大明宫的过去,看见他的钟鸣鼎食,暮鼓晨钟.

可当我静下心来,却又听不见来自唐朝的任何声音,它又随着夕阳的余辉,躲进了时间的深处.在大明宫里,在大明宫的废墟里,我又觉得大明宫外还有另外一个大明宫.它不是废墟,仿佛是牡丹花的记忆,盛开在草坪上.这是昨天,是大明宫的昨天.我不理解昨天为什么会出现在今天,为什么过去这块鹅卵石会忽然投到时光这今天的下游,来消磨今天的时光.或许这是记忆的享受,是我们不知道的记忆,是大明宫的记忆.

或许人真的无法回到过去,却可以享受记忆的温暖.离唐朝将近一千四百多年了,它已经是山峰上的一座雕象,而我是一个下山的行人,从山峰上走下来的行人,我期盼夕阳可以把我带到山峰,但夕阳会流动,时光不会后退.不知道大明宫给大家的感觉是什么,我也无法言喻大明宫带给我的感觉,唐朝带给我的感觉.如果没有时光的流逝,或许这种感觉会更真实、更生动、更贴切一些吧.

2.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各擅长什么

唐 伯 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

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

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

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

传世作品有《骑骡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

唐寅墓位于虎丘区,经整修,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

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可谓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

风 趣 洒 脱 的 祝 枝 山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

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

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曾任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等官。

由于生性佚荡,不满官场腐败之风,遂借故辞官回苏,广交朋友,召客豪饮,烧酒解愁,以泄愤世之情。 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

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092;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祝允明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

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岁。祝枝山死后葬于苏州近郊横山祝氏祖坟,但沧海桑田,坟已夷平。

书 画 双 绝 的 文 征 明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但文征明幼时并不聪慧。

稍长,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终于“大器晚成”。 文征明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

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传世佳画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

文征明还工行草书,尤擅小楷,篆、隶、正、草无所不能。所书四体千字文,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

他与祝允明、王宠,同被誉为明代中或书法“三大家”。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股王阁序》、《赤壁赋》等。

文征明卒于1559年,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墓在吴县陆墓文陵村。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 --------徐祯卿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

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

3.祝枝山这个诗人的简介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弘治五年(1429)中举,以后便久试不第, 正德九年(1514),他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能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和唐寅意气相投,玩世狂放。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 “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书法造诣很深,各体兼能,蜚声艺坛,与文徵明、王宠并称“三大家”。他的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俯,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他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人称:“枝山草书天下无,妙酒岂独雄三吴!”《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 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认为:“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伧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遂良)公。”

祝允明代表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

明代史称“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1460—1527),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他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由于与唐寅(字伯虎)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看他的遗墨,显出他的传统功力极深。其小楷学钟繇、王羲之、谨严端整,笔力稳健;草书学怀素、黄庭坚,晚年的草书,更显笔势雄强、纵横秀逸,为当世所重。他为人豪爽,性格开朗,其无拘无束的气度,表现在“狂草”中,虽偶有失笔,却写得舒展纵逸,气韵生动,是值得后人研习的一位书家。

4.江南四大才子分别是谁

江南四大才子一说是祝枝山、文征明、唐伯虎、周文宾。另一说唐伯虎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江南四大才子其实就是“吴中四才子”的演变,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四人。

唐寅,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祝允明,字有“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作品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文征明,画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书作有《醉翁事记》、《股王阁序》、《赤壁赋》等。

徐祯卿,16岁著《新倩集》,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异林》等。

5.唐伯虎的《桃花诗》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

江苏苏州人。举乡试第一(解元)。

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经历坎坷。后半生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时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艺,号“吴中四才子”。唐寅“任逸不羁,颇嗜声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擅人物、山水、花鸟。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更受李北海影响,笔画俊逸挺秀,婉转流畅,笔力稍弱,钩挑绵软,看不出一丝狂态。

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州山人稿》)流传墨迹有《自书诗》、《联句诗》、《落花诗卷》等。

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江苏苏州人。

举乡试第一(解元)。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经历坎坷。

后半生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时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艺,号“吴中四才子”。

唐寅“任逸不羁,颇嗜声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擅人物、山水、花鸟。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更受李北海影响,笔画俊逸挺秀,婉转流畅,笔力稍弱,钩挑绵软,看不出一丝狂态。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

(《州山人稿》)流传墨迹有《自书诗》、《联句诗》、《落花诗卷》等。 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赴京汇考,“功名富贵”指日可待.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

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性格行为流于放浪不羁。

唐寅与同乡“狂生”张灵交友,纵酒不视诸生业,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后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名山,并荡舟于洞庭湖、彭蠢,然后郁郁回到苏州。

晚年信奉佛教,自号六一居土。曾作诗自责,说大丈夫虽不名,也应慨当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样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

被南昌宁王宸濠聘用后,发现宁王有反意,于是装疯回到苏州,从此放荡不羁,思想比较颓废。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

他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

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人物画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

整体鉴赏 : 《桃花庵歌》是唐寅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

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以上几句,可谓作者自况,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

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